文 李 娟
感悟魅力剪纸促进全面发展
文李娟
摘 要:剪纸活动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对幼儿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剪纸既能培养幼儿动作及小肌肉的发展,又能促进幼儿多种智慧潜能的开发,非常利于幼儿的发展。怎样才能让幼儿感受到剪纸艺术的无穷魅力,更好地发挥剪纸这一传统艺术的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本文从创设环境,引发剪纸兴趣、化易为难,巩固剪纸技能、正确评价,树立剪纸自信心以及多方展示,培养剪纸成就感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幼儿剪纸活动 兴趣 技能 自信 成就
剪纸这一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以其直观、形象、艳丽、多变的图案,方便、简单的工具材料,深受孩子们喜欢。因此,我园将如何指导幼儿的剪纸活动作为我园的研究课题。通过教育实践,总结出以下的教育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首先要激发其兴趣,进而主动去欣赏、去思考、去操作、积极探索,达到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最大发展的效果。环境是不说话的老师,它可以让幼儿在极自然的熏陶中爱上剪纸活动。
1.打造特色明显的环境
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诱发幼儿积极的行为,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实在。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在幼儿、家长天天过往的一楼楼道墙壁上,设立“大师们的作品”专栏,贴上收集到的库淑兰、张秀兰等剪纸大师的剪纸作品,二楼楼道墙壁上,设立“老师们的作品”专栏,贴上我园教师的优秀剪纸作品,三楼楼道墙壁上,则设立“孩子们的作品”专栏,贴上我园幼儿的剪纸作品。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挂上幼儿、家长共同制作的手工作品和购置的成品剪纸作品,还巧妙地利用走廊边的柱子,用浅黄色的塑料口袋将柱子包成树干,贴上剪的树叶便成了大树,将幼儿剪出的花卉、瓜果、昆虫、飞鸟、卡通恐龙、树袋熊等作品陈列出来,形成一副美丽的田园风光。通过营造浓郁的剪纸氛围,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使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到有情趣的、欢乐的剪纸气氛,激发幼儿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用外化的语言来指导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剪纸活动时他们都喜欢边说边做。教师不能为了维护所谓的“安静的环境”和“良好的秩序”而限制幼儿说话,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允许幼儿边活动边说话,以指导自己的思维活动、与同伴交流,并与幼儿亲切交流,指导幼儿活动。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在温暖快乐的气氛下进行剪纸活动,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发展,达到艺术活动的目的。
3.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
在幼儿剪纸时,为提供剪刀、手工纸、颜料、胶水、油画棒、剪纸步骤图、教师的剪纸作品等各种类型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幼儿丰富剪纸作品情节。如:在组织幼儿剪“海底世界”中,为幼儿提供了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水杯。经过精心设计后,将它装饰成了立体生动的剪纸作品。另一方面也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选择相应的操作活动。如大班组织剪纸活动《风筝》时,我提供了各色彩纸、剪好的风筝、小朋友、草等材料,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可用剪好的作品自由组合粘贴;能力较好的幼儿则可选择自己设计、剪制风筝;能力最强的幼儿则自己设计、折剪出风筝、小朋友、花、树等形象,并进行简单的布局。不同发展层次的幼儿都可以自由选择材料,自主地进行剪纸活动,提高了幼儿参与剪纸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维果茨基认为,教育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为儿童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剪纸教学中,遵从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步入剪纸艺术的殿堂。
1.设置阶梯,降低学习难度
首先引导幼儿了解剪刀的结构、性能,掌握剪刀的使用方法;然后进行简单的技能训练,如剪直线、曲线、弧线、目测剪等;接着安排幼儿练习按轮廓剪;最后引导幼儿创新地运用各种剪纸技能。
2.运用游戏,指导幼儿操作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组织剪纸活动时能创设游戏情境,以幼儿玩伴的身份,伴随着体态动作来对剪纸关键技能进行提示性示范和讲解,就可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剪纸经验和技能。如在教孩子《剪金鱼》过程中引导孩子边剪边念儿歌。“小剪刀,手中拿,咔嚓咔嚓剪金鱼。剪刀沿着黑线走,抠出大眼圆嘴巴。红衣裳,月牙纹,剪出的金鱼真漂亮。”示范时伴随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剪纸方法。
3.适时指导,帮助幼儿提高
在剪纸活动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运用各种指导方式,给幼儿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机会。例如:剪纸活动《各种各样的鱼》中,要求幼儿剪出各种形状的鱼及不同的花纹,这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便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让幼儿先根据自己的喜好剪出鱼的外形,然后在鱼形纸上用剪刀走迷宫的方式剪出鱼身上的花纹,幼儿感到很新奇、很神秘,抱有一种想试试看的心态。当幼儿走出迷宫时,展现在面前的是形形色色的花纹,我看到了幼儿惊奇、高兴的表情。所以,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地指导、帮助,使幼儿发现自己的长处,重新获得学习剪纸的热情,乐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更高的学习要求,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剪纸技巧。
《纲要》明确提出“教育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对幼儿的剪纸活动进行评价时,我们一定要把“促进幼儿发展”作为出发点,注意评价幼儿参与的状态及思维、创作的动态过程,理解幼儿的每一幅作品,及时肯定幼儿的思维闪光点。
1.保持童心,以幼儿的视角评价幼儿作品
评价幼儿剪纸作品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著名画家米罗曾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我们要带着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剪纸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每个孩子都会形成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因此他们的剪纸也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也许孩子们剪得没有老师“出彩”,但让我们一定坚持这样的评价标准:只要孩子“剪出新意,剪出精彩”,那就是成功!
评价活动中我还让幼儿参与评价,引导幼儿互相倾诉各自的作品,体验他们的操作过程和内心感受,了解每幅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体验。让幼儿互相观摩,启发幼儿互评作品,鼓励同伴,赞美同伴,在评价对比中找出自己的不足。让幼儿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励幼儿剪出更好的作品。
2.尊重差异,关注幼儿个体的进步与成长
《纲要》指出:“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剪纸活动也不例外。幼儿剪纸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个班的孩子,其剪纸水平也不是一条线,有的表现灵活,有的则较呆板,剪纸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其整体提高。
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扬,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给个别的孩子,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伤害。因此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3.正面引导,激励幼儿自信阳光的艺术情感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自我的认知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成人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幼儿行为、作品的肯定,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因此,一幅剪纸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性、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首先对孩子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你剪得真不错!”“剪得很流畅!”……哪怕是“不成功”的孩子作品,也要用鼓励的话语,如:你的作品也很好,如果某个地方再剪掉一些那就更好了!其次对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孩子,给予帮助和鼓励,如:“老师相信你能行,大胆的试一试吧!”……亲柔的爱抚,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拉近了师幼的距离,孩子从老师的肯定中看到了自己在剪纸方面的进步,参与活动继续创作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的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们将孩子们的剪纸作品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幼儿、老师、家长及来园的客人共同欣赏,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浓厚兴趣和再次创作的欲望,从而更自信努力地完成更多更好的作品。
1.配合主题活动展示幼儿作品
随着主题的变化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剪纸作品不断地更换主题内容,让班级的主题墙“活”了起来。如:开展主题“美丽的春天”我们组织幼儿先剪出桃树,桃花,蝴蝶,柳条,再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剪出了太阳,白云,春雨,并用绘画和粘贴相结合的方式剪出了五彩的小路,毛毛虫,小鱼,小河,草地……顿时,一幅春天的景色展现在大家面前。
2.结合节日活动展示幼儿作品
每逢重大节日,我总会有意识地把幼儿剪纸作品和搜集来的名家、教师的剪纸作品一起用来美化环境,营造出欢天喜地的节日氛围。孩子看着自己的作品与艺术家的作品和老师的作品陈列在一起,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神情。在平时我也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剪纸作品作为节日礼品赠送给老师、同伴和亲友,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青睐时,他们感受美,创造美的成就感更高了。
3.利用区域游戏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剪出的作品单个进行封塑,放置到区角中,幼儿可以利用它们进行游戏。如幼儿剪出的各种各样的鱼投放到“水产大世界”中,幼儿进行“买鱼卖鱼”的游戏时,一旦发现自己的作品总会高声叫到“我的鱼,我的鱼”,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通过努力,我们提高了孩子剪纸的兴趣,使其掌握了剪纸的技能,树立了剪纸的自信,形成了“我要剪、我会剪、我爱剪”的良好心态,不仅剪出了精美的作品,提高艺术素养,更增加了对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