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涛□纪园可(信阳市平桥区水利工程队;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
水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新方法
——接力链技术
□廖涛1□纪园可2
(1信阳市平桥区水利工程队;2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
摘要:水电工程施工工序众多,施工工期长,其进度控制的难度较大。提出了一种水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新方法——接力链技术,该技术以整个施工工序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序与工序之间的运作、协作及交接过程,使资源和信息得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得到有效控制。文章对接力链技术的概念、基本运作模式、操作机制的建立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接力链;进度控制;水电工程
水电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施工内容繁多,施工工期长,若控制不当,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恐难实现。在实际施工中应对各个工序及工序间衔接关系进行控制,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工程项目虽然施工内容复杂,但工作内容都是由“点”“线”“面”组成,若在施工中对每个“点”“线”“面”都进行认真控制,科学汇总后,就能很好地进行整个项目施工进度控制。在“点”上,运用接力链技术对组成工程单元的工序进行分析,可在确保各道工序最佳质量的同时,把人、财、物和时间的浪费减少到最小程度。
“接力”一词源于体育竞技项目——接力赛引进过来,接力赛中“接力棒”传动过程和规律与工程施工过程完全类同,只不过施工过程接力形式受许多因素制约,结构极为错综复杂。在施工中,每个项目由多道工序组成,只有完成上一道工序,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当接到上一道工序交来的施工任务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开始本工序施工,优质高效完成本工序施工任务,随后及时把任务传到下道工序。若每道工序都处于这种状态,就会使施工过程全程优化。
接力链是指生产活动中工序与工序之间通过运作、协作及交接过程形成的从起始工序到终止工序的接力网链,每道工序相当于链中的一环,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该技术要求每一个工序在“接、作、交”过程中,要做到个人与整体密切配合、整体与个人高度和谐、部门与整体同步操作,实行个人自控、整体自约,以消除人为的脱节和不可抗拒的偶发性时间阻挡。坚持正点,力争提前对接,反对晚点脱接。把人、财、物和时间的浪费减少到最小程度。
在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施工计划不可避免的与原计划发生偏差,接力链技术就是以整个工序施工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反馈动态控制目标实现的一个自组织机制,其主要操作过程如下:
2.1认真编制和分析水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找出计划中的关键线路、关键工序,根据网络计划绘制的资源需求曲线分析和预测可能出现“瓶颈”之处,争取有问题及早发现,及时调整和优化工程施工进度及资源配置。
2.2对发现的“瓶颈”处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影响因素
通过对后续施工工序的分析,预先做出一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失控现象可及时采取措施挽回工期损失。具体可通过调整工作次序、充分利用接力势、采取工序搭接、采取平行化施工等措施进行控制。
2.3做好工序接力的“交、接、运”工作
首先要求接好任务,提前进入竞争状态,在整个工序交接的系统中,既要考虑到上道工序传来时对下道工序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如何创造条件做好本道工序施工,研究最佳的接、交方法,还有考虑到上道工序出现“欠账”时的接、交问题;其次要完成好本工序工作,加强自我管理,严格工序纪律,优质、高效完成本工序工作;最后要交好任务,努力为下道工序良好衔接创造条件。
2.4进行动态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应分阶段制定控制性计划,及时对进度计划进行动态调整,万一出现失控现象时,应及时根据失控工序状态调整后续施工计划,尽量减少失控工序产生的连锁效应。
接力链操作机制建立的好,就会促进工程项目的进展,若操作机制建立不好,不但不会对进度控制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由于人为控制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建立接力链操作机制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接力链运行机制
接力链技术关键在于“接”和“送”,主要体现在工序间交接上。根据施工工序,上道工序是为下道工序服务的,上道工序的工作必须在本工序时间内完成,尽量把完好的上道工序送到下道工序。且上下道工序间必须有一定时间搭接,下道工序主动迎接上道工序,应有超前准备,也应有及时处理上道工序欠账的准备。
3.2接力链保证机制
接力链技术强调接和送,当上道工序没完成时,下道工序已开始准备运行。要保证工序的顺利进行,必须有足够的“人、材、机”储备。根据施工网络计划算出“人、材、机”需求量后,考虑到接力链技术的要求,其储备系数要大于正常的储备系数,对于超常规施工的项目工序,其储备系数应更大。建立接力链保证机制,一方面要对内挖掘潜力、强化储备,另一方面要与市场相结合,对市场供应相对紧张的材料和设备,进一步扩大储备量,提高系统接力运行的保证度。
3.3接力链快速调整机制
当工序间出现失控、脱节、中断及超长等异常现象时,作为项目管理者应对上述现象作出快速反应并进行及时调整,使其恢复到正常运行模式。在安排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时,强调较多的是均衡生产,在配备资源时往往也按此要求进行配置。而工程施工的特点往往是先松、后紧、末尾抢,最后要求倒排工期等,这样的施工现象反而导致生产的极大不均衡。据此需建立一种高效的快速调整机制,以便在出现异常时立即启动,释放储备的“爆发力”,扭转异常现象的发生。
3.4接力链控制机制
要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及时与原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比较,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信息的收集和比较必须靠良好的控制机制进行,必须通过一系列软、硬手段和方法,实现项目工序的各项目标。控制步骤包括接力链的目标确定、实施效果的阶段性检查、对策的制定与实施、快速反馈与比较、失控点调整、阶段汇总比较及后续工作运行等。控制机制必须以工序流为对象,以项目总目标为控制依据,以保证体系为基础,充分发挥“人、材、机”资源的最佳配置,对工序实行有效控制。
一个工程项目由许多工序组成,如混凝土浇筑项目,它分别包含基础面处理、止水、伸缩缝、模板制安、钢筋制安及浇筑等5个工序,模板、钢筋制安工序又包含原材料的准备是否充足、工作人员的数量是否满足要求、是否有工作面可施工等因素;混凝土浇筑包括拌和楼拌和能力是否满足要求,运输车数量是否足够,浇筑机械浇筑能力是否满足要求,设备运行是否良好,浇筑人员数量是否满足施工需求等。由此可见,影响工序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是“人、材料、设备”,要提高运行效率,必须对上述3个因素进行控制。
为提高工序运行效率,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人、材料、设备”,投入的“人、材料、设备”既要避免处于不均衡状态运转,又要避免出现部分空闲,力求均衡满载。混凝土浇筑工序以钢筋制安为例,假设完成钢筋制安所需的法定工时为W1,由于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实际施工中实际需要的工时为V1,此时劳动力运行率K1=V1/W1,若K1>1,则认为该操作人员技术熟练度不高,工作超载;若K1=1~0.90之间,则认为正常;0<K1<0.90时低效。
假设当时总配备模板制安劳动力人数为M1,则出工率K2=V1/M1,为避免窝工,一般设定K1=0.90,K2=0.95作为劳动力运行率控制值,则K=K1×K2=0.86。若有多项相同或类似工作可同时进行,则相同或类似工种劳动力运行率控制值为:
据此可同样设定其它资源如周转材料、机械设备的运行率。在工程施工中,根据不同时期的进度计划安排,根据设定的运行率事先配备人、材料、机械,就能使接力链技术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文章提出了一种水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新方法——接力链技术。介绍了接力链技术的概念及其基本运作模式;接力链操作机制的建立是由接力链运行机制、接力链保证机制、接力链快速调整机制及接力链控制机制四个方面构成;提高接力链的运行效率可通过保证足够的“人员、材料、设备”及工序的均衡运转实现。接力链的提出可使资源和信息得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得到有效控制。
(责任编辑:刘青)
收稿日期:2015-12-30
中图分类号:F470.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853(2016)03-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