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2016-05-19 23:09李凤军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

李凤军

[摘 要]在学生时代的中学语文课堂上,文学作品几乎占据了整个教学的大多数时间。语文课是由许多作品阅读支撑起来的。文学阅读是一个综合性的思维活动过程,阅读成为吸收知识的重要渠道。作为人文精神的食粮,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也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所以,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关键在于把握作者在文中所倡导或者宣扬的积极向上的 思想状态,这种思想状态就人文精神。所以立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分析当下教学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难以渗透的症结所在;深入探究如何在培养学生学习、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同时,将人文精神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阅读人文精神

近年来,呼吁中学语文教学阅读过程中应该倡导人文精神的文章到处可见,作者尽抒见解,读者掩卷沉思,仿佛提高国人的精神素养指日可待,但这就像在无垠的海面上泛起的一丝涟漪,最终消逝于无尽的苍茫之中。也许没有人会反对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教育,但为何它总像镜中花水中月,看上去触手可及,但却似乎永远只是梦想?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我感慨过后更多的是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今的中学生人文精神缺失这一普遍状况?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渗透进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这些问题回答起来并不简单,也没有一个完满的答案,但这并不能妨碍我们追寻的脚步。

一、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哪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开篇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我们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于强调训练学生理性的知识能力,忽略了情感的自然生发和表达;过于强调从逻辑发展及时间、空间连续性的角度分析和阐释,而忽略了时空跨越和“反联结”的方式对学生想象力塑造的启发;过于强调阅读分析过程中的技术性和科学性,忽略了文学作品的精神核心:艺术性。这样的阅读教学无异于解剖演示:准确,明白,但没有人情味。 学生也许能很容易地掌握语言、修辞,写作手法等技术,但却禁锢学生们对情感世界的体验和感悟,导致很多学生丧失了对理想信念、价值观、人文素养的追求。这从根本上背离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阅读不仅仅是单纯地接受知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读”,它往往涉及“听”“说”“读”“写”,而这往往关乎一个人精神成长、人格形成的过程。因此,关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问题就显得很重要。这个问题的根本则在于如何实现“精神”与“知识”的完美组合。

二、如何通过语言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语言是人的精神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只有学会运用语言,我们才能更敏锐地、细腻地感受这个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母语教育实际上就是人的精神培育的过程,是“丰富人的精神体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当前语文教育的重心就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既培养学生学习、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又通过语言丰富内在的情感、审美经验,深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启示,进而达到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境界。

三、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如何落到实处?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在教材的组织上,师生根据需要把某方面联系紧密或有相同之处的内容进行重组,使之构成一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单元阅读教学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这组内容中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留给他们足够时间思考。

(二)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很多课文本身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如表现奉献精神的《岳阳楼记》,表现舍生取义精神的《鱼我所欲也》,有表达爱国情感的《最后一课》《清贫》,有表现感恩思想的《回延安》,表现崇高人格魅力的《金岳霖先生》,有表达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俗生活鄙夷的《记承天寺夜游》,有讲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如《美丽的小路》。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受到了道德的教育,激起了爱美的情趣,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以上这些蕴含在语文教材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情趣的人文精神,就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三)在课外阅读中寻找人文精神

激发阅读兴趣,尊重学生选择,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为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才会在读书活中体验到欢乐和情趣。

1.以身作则,培养主动性。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不成熟,认识能力较差,最喜欢的模仿。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课外阅读的带头人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还可以在平时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到自己非常投入读书的情景,使学生被吸引,进而被潜移默化,引发学生读书的情趣,让孩子们在读中哭,在读中笑,在读中学会做人。

2.展现魅力,激发求知欲。在老师以身作则当中,要善于挖掘课外阅读中的思想内涵、人文素养;要善于积累名言警句、精彩语句。以此不断丰富自己文化知识,提高文学水平,提升文化内涵。在教学中老师就要充分地把这些人格魅力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看到知识这一海洋的广袤无垠。

3.拓宽渠道,尊重选择。在阅读兴趣已经产生的情况下,就要注意阅读的材料和阅读渠道。如果只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而忽视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则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难维持。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越读越浓,越读越投入,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及语言表达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使他们不至于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迷失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在完善课堂活动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师生活动的配合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人特色。这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极为重要,因为阅读教学关键在于,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展开一场跨时空的精神对话。如设置文章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未完成的篇章。从而引领学生在语言文字间自由穿行,根据自身对人物的理解和演绎来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和外延。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