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探讨和对策分析

2016-05-19 18:38王会景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对策

王会景

[摘 要]初中阶段,许多学生认为数学的学习十分困难,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成为学困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对于提升初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学困生的心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学困生转化的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 ; 心理 ; 对策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初中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不断增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尤为显著,学困生人数不断增加,有的甚至引发了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影响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是初中生学好数学乃至全面发展必备的条件和基础。所以研究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并给出相应的转化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一、学困生的心理现状和心理内因

1.学困生的心理现状分析。由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对其忽视,导致学生自我失望,产生许多消极心理,即从众心理,学困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此类心理。由于初中科目多,作业多,导致部分学生开始抄袭作业,再加上老是不能及时发现。久而久之,易产生依赖性,而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从而造成学习成绩落后;逆反心理,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主要变化是开始努力发现自我。他们千方百计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注意自己在同学面前的形象,因此,故意牢骚满腹,对集体不满,对老师反感,没有是非荣辱观念,导致思想滞后。但是常担心老师批评,见了老师躲躲闪闪,又怕老师向家长告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倾向;孤独心理,部分学生由于父母终日吵闹离异,缺乏家庭的温暖关爱,固而无心学业,成绩明显下降;加之学校老师的疏忽,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关心,更感到孤独和无依。久而久之,造成内向孤僻、冷漠、不合群;自卑心理,部分学生知识基础差,面对一下子增加的初中功课不知如何下手,影响考试成绩。评选各类优秀先进学生无人提名,很多教育活动、竞赛选拔不到,固而觉得自己是个废物,样样不如人,学习成绩逐渐下降,落入学困生行列;麻木心理,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成绩好坏并不关心,也并不因此而忧虑,落入学困生行列。

2.心理内因分析。心理剥夺,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没有获得爱抚、鼓励,成长环境单调,严厉刻板的教育方式等都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这会导致他们的行为过早的不合群,甚至对其一生都会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学习缺陷和恐怖经历,学生绝大多数行为模式都是来自其学习和经历,学习的屡屡失败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感,进而厌恶学习,按照学校教育的标准,不爱学习的学生即可确定为学困生;痛苦的经历也会使学生产生难以医治的心理创伤,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事物的正确认知与评价,进而导致行为失范;是青春期发展失调。青春期是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特别迅速的时期,而心理滞后,专家称之为“十五岁现象”;心理承受力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个体的学生如果存在适应环境的困难,且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那么对学生的危害是巨大的,其直接后果就是行为失范。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小学基础不扎实以及中小学教法差异。有部分数学学困生小学数学基础差,主要表现在数的运算速度慢、准确率低、处理数据的能力差,几乎不会用简便方法计算,有个别学生甚至连四则混合运算都搞不清楚。这些学生进入初中开始学习有理数就困难重重;中小学教材、教法、学法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仍用小学的学习方法,部分初一数学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不了解小学教材与教法,不清楚中小学教材、教法之间的差异,导致部分初一新生一时无法适应,出现成绩不理想、信心不足,影响到今后的学习。

2.学生思维差,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数学语言的特点是通用、精确、简练,而掌握和理解数学语言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往往是学困生的薄弱之处。同时学困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思维的惰性较重,广阔性不足,而初中数学内容增多,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形式化要求大大提高,这些直接影响到学生学好数学;初中学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课后草草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法的习惯,不会主动想法及时“消化”所学知识,解题后不愿加以总结,不注重解题过程,只注重结果,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类,掌握的知识松散零乱。此外,很多老师也没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3.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协调,缺乏理想与责任感。由于种种原因,现在许多初中学生生理发育超前,而心理发育滞后,成人感强却不懂事,缺乏必要的生理知识。对自己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感到迷惑、紧张、烦恼,出现情绪不稳定,精力分散,个别学生过早出现情感危机,甚至出现早恋现象,从而影响到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力;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很多人被家长宠成了的“小皇帝”,缺乏为家庭负责、为祖国的未来发展承担责任的理想。因此,很多学生认为读书只是为父母、为老师,“如果家长与老师不要求我学,我就不学”。这些学生学了就忘,忘了就算,怕麻烦,怕辛苦。此外,当前社会存在的诸如赌博、斗殴、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也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1.采取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学习兴趣,他们才能摆脱学困生的行列。在初中数学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将独立的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在不等式教学中,教师创设相应的生活案例,将不等式教学融入生活实际。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言语鼓励、课堂氛围创设、课堂情境创设等一系列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才能有效地转化数学学困生。

2.加强师生沟通,促进师生平等。笔者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表明,那些学困生往往都是与教师沟通极少的学生,他们或畏惧老师、或厌恶老师,不愿意与老师谈心。学生爱上一门学科,往往是因为喜欢这门课的教师。作为初中数学教职人员,我们必须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友谊,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端正学习态度。数学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往往沉默寡言,处于自卑状态,不愿意与周围的师生交流。对此,数学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数学学习氛围,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学生的引导上,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学习理念。最终帮助学困生重获自信,摆脱数学学困范畴。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学困生一般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大多是由于一次一次的失败与挫折,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最终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我们就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多多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鼓励,从而使他们慢慢地喜欢上学习数学,进而形成对数学学习独自的使用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会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结语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解决关系到初中数学的发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作为初中数学教职人员,必须关注数学学困生,积极寻求改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海燕,初中数学差生成因与转化措施分析[J].观察视角,2013.

[2]蒋玉清,初中数学差生的形成及其教育对策[J].江西教育,2014.

[3]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学困生心理对策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心理感受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