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2016-05-18 02:54:56姬中洋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VAR模型教育经费经济增长

姬中洋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姬中洋

摘要:我国在教育经费投资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即为本文对各阶段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探究的目的。利用1996-2014年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就历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初等教育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最大,随着历年初等教育投资的增加,整体上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

关键词:教育经费;教育阶段;经济增长;VAR模型

姬中洋/郑州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河南郑州450001)。

一、研究背景

教育是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过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全局地位。一个国家生产力的进步,离不开人文素质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而这最终又归结于教育这个基石。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不同熟练程度的后备劳动力和各种专门人才以及提高人的劳动能力。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学和经济学关注的热门话题。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着,经济增长依赖于科技进步,而教育经费支持是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但是,通过对目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的数额以及方向等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20世纪5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开始在西方发展。早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就提出人力资本学说,该学说认为人力资源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且物质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远不及人力资源,他通过测算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受教育投资(1929到1957年)的影响,得出美国政府从各级教育投资中获得的收益约为17%,国民收入增长中的33%来源于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此后,卢卡斯在1988年的研究中,把人力资本作为生产函数的内生变量,以突出劳动者接受教育之后产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罗默将人力资源与技术水平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证明了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对现代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上述的人力资本可以认为是我国各级教育培养的人才。

同国外的研究对比发现,我国学者大多利用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国家财政性教育投资之间的关系。比较典型的有王超、罗然然(2004)通过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各地区的GDP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之间的关系,发现教育投资越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显著。范柏通过测算得知,1952-2003年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4%,因此认为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较强的相互关系。尽管目前各个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各有千秋,但是,大部分结果都支持财政性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这个结论。

目前学者的大部分研究是探讨我国全部的财政性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而对不同阶段的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少,而且很少有学者研究教育的滞后性,即当期的财政性教育投资需要在很多期之后才能对经济产生显著的影响。笔者依据1996年到2014年的相关数据,通过VAR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研究了各个阶段的财政性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二、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现状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作为衡量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将政府财政性教育投资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使其成为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大增加。但是有一些和财政性教育资源的配置相关的问题依然突出。

1.政府提供的教育经费投资持续增多。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在逐年稳步增加,据统计,2004财政性教育经费对初等教育人均投资额为1129.11元,为1996年的3.73倍之多。2014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24488.22亿元。

2.教育经费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到2012年才超过4%,而这一标准早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中就已提出:“在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GNP)中的4%要作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并且现在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相对于中学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初等教育支出显得更低。

总的来说,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投资是不足的,并且在支出的结构上存在问题。通过建立适当模型,找出财政性教育支出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投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优化教育支出的结构。

三、实证分析

(一)初等教育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静态效应分析

1.模型设定。本文设定的计量模型如下:

其中index表示GDP指数(以1978年为基期)。XX表示小学生均国家财政性经费投资,GZ为初中生均国家财政性教育投资,ZZ为职业中学生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GZ表示高中生均国家财政性经费投资,DX表示大学生均国家财政性经费投资。k为控制变量人均物质资本投入。其中每个教育阶段的总和等于总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即每个阶段教育经费投资与总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之间为正比例关系。

2.实证分析。使用Eviews处理1996年到2014年的数据,并将每个变量做自然对数处理。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去掉不显著变量后,保留lnk和lnXX两个自变量,得到如下结果:

由表1的数据可以得出,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初等教育得到的财政经费之间的关系在该模型中得到了较好的拟合。通过模型可以估计得到,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初等教育投资的相关性最显著,其次是物质资本的投入。

上述模型在拟合了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同时并未考虑滞后性,而这一问题将在下面的VAR模型中得到有效地解决。

(二)初等教育经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分析

1.VAR模型。VAR模型可以描述变量间的动态关系,是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下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并使用使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动态分析方法处理1996-2014年中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数据,分析了经济增长受到的初等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变动的作用。

依据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假设初等教育投资和人均物质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等变量经对数变换后的变量之间为正比例关系。考虑到初等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滞后性,通过一系列检验,建立VAR模型进行分析。

表1 线性回归结果

2.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为了解释上述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存在什么样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检验式如下所示:

其中αi、βi是待估系数;μi为白噪声序列。表2是Granger因果检验的检验结果。

表2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lnxx不是lnindex的假设下,拒绝了原假设,说明了初等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拉动作用。

3.VAR模型参数结果与分析。通过Eviews软件进行估计,估计结果显示拟合优度为0.99,这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表现GDP指数与人均资本存量、国家对初等教育的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估计结果如下所示:

在考虑了经济增长受初等教育财政投资的VAR模型中,可以发现初等教育投资不仅会改善当期的经济状况,而且会拉动之后的两期甚至三期的经济增长,这种影响的程度大于经济增长受到的人均资本存量影响。

四、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初等教育的不足及政策建议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仅困扰着各级各类教育单位,也困扰着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国多数中小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一些普通小学存在大班额与小班额比例失调的问题,更有不少地区出现校舍紧张的情况。基于上文利用VAR模型得到的分析结果,分析教育经费支出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初等教育总量不足。虽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逐年增加,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支出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历史上第一次超过4%,但过去三年来,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在逐年下降。经济的增长并没有促使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其保持同步或高于其增长速度,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并没有促使其加强自身支撑学校运转的力度,因此导致了受教育者家庭教育支出负担的增重。

2.财政性教育支出城乡存在二元结构。我国城市和农村存在明显的二元经济特征,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义务教育发展非常不平衡。长时间以来,农村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较少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尽管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农村等贫困地区施行了“三免一补”政策,但就当前情况看,城乡之间的财政性教育支出的不平衡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3.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区域不平衡性。从财政分权体制视角来看,我国实行的是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制度,即上级政府拥有对下级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或监督指导的权力,但并不直接干预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因此,地方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支出主要由当地政府承担。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很大,尤其是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这也导致了这些地区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水平存在很大不同。其中东部地区财政性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区财政性教育支出高得多。

上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不平衡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对教育投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二是缺乏监督保障机制和问责制度不健全。有必要借鉴其他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拨款委员会,由拨款委员会决定教育投入并监督政府履行投入,可以让教育经费投入落到实处,也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的教育乱花钱问题。

(二)政策建议

1.加大政府的财政性初等教育经费支出。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GDP的4.28%,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超过4%,这体现了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重视,但是过去三年来,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在逐年下降,2014年相比2012年下降了0.13个百分点。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任重道远。由VAR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可知,初等教育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出滞后性,并且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影响因素。我国的财政支撑的教育经费、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应加大对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持,特别是初等教育的支持力度。

2.增加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同时向初等教育倾斜。虽然早在2008年国家修正了《义务教育法》,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费用,但对初等教育的财政支出力度以及其他改善当前教育状况政策的扶持力度仍然不足,目前在初等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力度仍有很大上升空间。较之初等教育来说,政府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远远高于初等教育,这也致使了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在结构方面存在严重不合理。

根据本文的模型分析及用真实数据得出的结果,初等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最大。另外初等教育的对象为6-12岁的儿童,它对于提高国家民族文化水平极其重要,也许短期来看,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可以很快地促进经济科技的发展,但是长久来看,只有夯实了教育的基础,才能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长久的稳定的影响。因此,财政性教育支出应该适当向初等教育倾斜。

3.建立有效的保障教育投入的拨款机制和问责制度。通过建立有效的拨款机制和问责制度,能够控制投入不到位、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行为。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拨款委员会,通过拨款委员会决定教育投入并监督政府履行投入,可以有效地使教育预算符合实际,同时也落到实处。

教育能传承知识与文化,也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才能促进公民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并且促使生产力进步,从而对发展国家经济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应当合理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力度,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LucasREOn themechanicsofeconom icdevelopment[J].Journal of M onetary Econom ics,1998,22 (7):3-42.

[3]王超,罗然然.我国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4):78.

[4]杨晓华,卢艳.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5(5):46.

[5]刘志民.教育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扈晓颖,韩峰.教育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9).

[7]范柏乃,来雄翔.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

[8]刘昕,叶阿忠.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分析[J].价值工程,2009(11).

[9]陈俊生,周平,徐晓艳.论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计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10]杨盛菁.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甘肃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J].甘肃科技,2009 (20).

[11]彭婕.我国教育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内蒙古统计,2008(6).

责任编辑:姚旺

中图分类号:G4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4-0065-04

猜你喜欢
VAR模型教育经费经济增长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科教新报(2021年48期)2021-01-06 16:57:20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交通财会(2018年6期)2018-10-26 07:05:28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我国快递业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41:35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34:16
反腐与经济增长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07:06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1:16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01:08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