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江青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佛山 528300
孕中期与临产期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向江青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佛山528300
【摘要】目的:探讨孕中期与临产期孕妇的D-二聚体(DDIMER,D-D)、凝血四项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行产前检查的孕期为20~25周孕妇45例为孕中期组,另选同期分娩的孕期为37~42周孕妇45例为临产期组,对两组孕妇的D-D及凝血四项进行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临产期孕妇血浆D-D水平高于孕中期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四项中两组TT及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孕妇PT明显较孕中期孕妇短,FIB水平明显较孕中期孕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孕期孕妇的纤溶系统及凝血系统存在明显变化,对D-D及凝血四项进行监测,可有效反映孕妇健康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孕期;D-二聚体;凝血四项;临床意义
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随着胎儿在母体中不断生长发育,使得孕妇不同时期的生理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发现[1],妊娠期间孕妇各种凝血因子会随孕期的增加而出现变化,其中纤溶及凝血系统的变化对孕妇产中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对不同孕期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对比,探讨了孕中期及临产期孕妇D-D及凝血四项的差异及检测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孕期为20~25周孕妇45例为孕中期组,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6.8±2.4)岁,孕次1~5次,平均孕次(2.5±0.7)次,产次0~3次,平均(1.3±0.4)次。另选同期在我院分娩的孕期为37~42周孕妇45例为临产期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6.5±2.2)岁,孕次1~4次,平均孕次(2.3±0.5)次,产次0~2次,平均(1.4±0.5)次。纳入标准:无严重妊娠期并发症者,无止凝血药物服用史者,与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存在血液疾病者,凝血机制异常者。两组孕妇年龄、孕次及产次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在清晨抽取两组孕妇空腹静脉血,抽取血量为1.8ml,注入真空抗凝管中,同管内0.2ml枸橼酸钠充分混匀后,在离心机上以3000r/min速度离心,离心10min后,分离血清。仪器选择日本Sysmex提供的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对D-D进行检测,试剂由德国SIEMENS公司提供,采用凝固法对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试剂由上海太阳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具体操作。
2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临产期孕妇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孕中期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四项中两组TT及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孕妇PT明显较孕中期孕妇短,FIB水平明显较孕中期孕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D-D及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对比 ±s)
注:与孕中期组比较,*P<0.05。
3讨论
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决定了机体的止血与抗凝血功能,研究发现[2],血液凝固以及凝固血液的分解是较为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凝血系统能够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可溶纤维蛋白,纤溶系统可将纤维蛋白进行分解液化。纤溶与凝血过程能够使血管保持畅通,防止血液流失,是机体正常的保护性生理反应[3]。
有报道表明[4],凝血系统的实现是通过凝血因子完成的,大部分凝血因子由蛋白质组成,在正常情况下,凝血因子在血浆中不具有活性,在不同因素刺激下,凝血因子可被激活并发挥凝血作用。妊娠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机体为适应妊娠以及分娩需要,保障胎儿在子宫内成长,同时维持胎盘完整,纤溶系统及凝血系统会出现改变,且随着孕期增长,该变化会越明显[5]。有研究指出[6],妊娠期妇女血液中凝血因子Ⅱ、Ⅴ、Ⅷ、Ⅸ及Ⅹ浓度会出现明显上升,且纤溶系统中的FIB水平也会随时间推移而升高。已经被证实[7],妊娠期纤溶系统及凝血系统发生的变化,可以通过检测相关指标了解。D-D属纤溶系统降解产物,是机体纤维蛋白溶解功能运行及出现纤溶的关键标志物,其在血液中的表达,同血栓形成与溶解有重要关系[8]。凝血四项中,TT可在FIB转换成为纤维蛋白过程中,对是否出现异常进行反映;PT能够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基本状态行;APTT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FIB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同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及血沉等呈正相关性[9]。本研究对孕中期与临产期孕妇的D-D及凝血四项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除TT及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妊娠时间延长,血浆中D-D水平出现上升,PT缩短,进一步表明机体纤溶及凝血系统在妊娠期间会建立新的平衡。有学者认为[10],纤溶及凝血系统在妊娠期出现的改变,能够减少产后出血,但同时可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孕中期及临产期孕妇D-D与凝血四项有较大差异,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对预防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珺.妊娠妇女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17):157-158.
[2] 刘刚英.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0):3255-3257.
[3] 郑曦,肖唯.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77.
[4] 王莉敏.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四项、FDP、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2):1951-1952.
[5] 李庆鑫.凝血四项、D-二聚体对妊高征孕妇DIC风险的评价[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2,23(5):79,57.
[6] 薛冰,许爱霞,吉丽,等.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在妊娠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3):277-278.
[7] 邹庆红.D-二聚体和凝血4项检测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四川医学,2013,34(2):284-286.
[8] 杨军,李彬.凝血功能4项、FDP、D-Dimer检测在诊断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5,44(17):2384-2385,2388.
[9] 刘慧英.正常孕妇不同孕期及产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参考区间调查[J].河北医学,2012,18(9):1253-1255.
[10] 肖雪莲.不同孕期孕妇凝血四项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25-26.
(收稿日期:2016.01.27)
【中图分类号】R714.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1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