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东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黄田门诊部,广东 深圳 518101
医药论坛
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探讨
黄水东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黄田门诊部,广东深圳518101
【摘要】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菌培养及药敏检验结果。结果: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有92例(46.0%)培养出135株病原菌,其中,G-杆菌培出93株(68.9%),G+球菌27株(20.0%),真菌15株(11.1%);常见G-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敏感,常见G+杆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利福平、亚胺培南及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良好。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对于多数药物已经产生耐药性,临床需合理用药。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药敏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于老年群体[1]。近些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医学临床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等因素,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发生转变,某些细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该病症临床治疗难度[2]。基于此研究背景,笔者旨在于通过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现将本次研究资料予以总结分析,兹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接受诊疗的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痰菌培养或支气管分泌物培养确诊。其中,男122例,女78例,年龄25~81岁,平均(50.6±4.9)岁。
1.2标准培养及鉴定所有患者均依照规范采集痰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查,于痰标本中获得的菌株依据法国梅里埃公司API20E肠道菌试剂进行菌种鉴定。同一患者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培养出同一菌种,确定为致病菌。1.3药敏质控标准菌株本次研究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药敏质控标准菌株。
1.4培养仪器选用型号DF-420电热恒温箱(广州东方电热干燥设备厂生产制造)和型号DHP-9272电热恒温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制造)。
2结果
2.1病原菌种类200例受检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92例(46.0%)培养阳性,培养出135株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和真菌。其中,G-杆菌培出93株(68.9%),G+球菌27株(20.0%),真菌15株(11.1%)。各类病原菌构成比详见表1。
表1 本次研究检出主要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
2.2药敏分析常见G-杆菌中四种菌类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及阿米卡星等敏感性较好,常见G+杆菌两种菌类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等敏感率较高。详见表2、表3。
表2 常见G-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分析
表3 常见G+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分析
3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为常见病症,近些年来,医疗机构该病症收治率曾显著递增趋势,但临床较为常用的一些抗菌药物均开始出现药效减弱的趋势,这对于该病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诸多难题[3-4]。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下呼吸道患者常见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
既往研究表明[5],抗生素滥用、患者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及接入性操作等诸多因素是导致细菌耐药性逐年上升、致病菌毒性增强的主要缘由。一些学者也持有不同意见[6-7],认为患者机体耐药性提升缘于患者接受诊疗过程中抗生素使用剂量不足抑或疗程过短,由此造成抗菌药物未能达到最低抑菌浓度,患者机体持续维持于受感染状态,继而引发患者机体对该种药物耐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资料可知[8],目前世界上约有5千万人携带耐药菌,如此可见,不论是何种病症,在其治疗临床,选药应当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有92例患者培养出来病原菌,共计135株。其中,培出G-杆菌93株(68.9%),G+球菌27株(20.0%),真菌15株(11.1%)。由此说明,下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感染为主。下呼吸道患者主要以老年群体为主,病原谱与儿童及年轻人有异,且该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能力较低,无完善的呼吸道防御功能,常规药物治疗预后不佳,可能会反复接受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因此常以医院感染多见。根据研究结果还可明确,常见G-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敏感,常见G+杆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利福平、亚胺培南及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良好。提示说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于上述药物敏感性较好,而对于本文提出的其它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综上所述,G-杆菌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最为常见的病原菌,对于多数青霉素药物已经产生耐药性,而对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敏感性较好,临床上应当注意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最大限度避免或延缓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胡可荣,袁剑锋,张志勇,等.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监测和抗菌药物使用状况调查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637-638.
[2]李四清,花勤亮,石艳,等.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药敏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9):4844-4846.
[3]傅杰武,王蕊,牟逸晴,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1017-1019.
[4]卢万向.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30-31.
[5]岳红梅,王万淑.慢性呼吸道疾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0):3509-3512,3518.
[6]郭佳,陈志营,谭平,等.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7):3877-3880.
[7]罗俭权,冼洁霞,冼少珍,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0):1623-1625.
[8]刘芳,周玉宝.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212-2214.
(收稿日期:2016.01.27)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