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2016-05-17 16:11钟毓英
群文天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松阳县松阳文化遗产

钟毓英

二十一世纪是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有着5000年文明的中华古国也不例外,近年来,中国的数字化建设也突飞猛进,数字技术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府实行自动化网上办公,商人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交易,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市民利用网络查询信息、交友、娱乐、购物,越来越多的人借助数字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们应该借助高效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搭建宣传展示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提供新的保护模式。本文将以松阳县为例,探索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松阳县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是丽水地区建置最早的县份,距今已有1817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松阳高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松阳高腔、叶法善传说、道教音乐月宫调、畲族叙事歌、竹溪锣鼓、道惠夫人会、黄家大院木雕技艺、松阳端午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17人,市级传承人32人,县级传承人61人。

在非遗传承保护过程中,凸显出一个明显问题,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随着电视、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及运用,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改变,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现代文化,冲淡了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受众面越来越窄,有的几乎濒临失传。

二、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新型保护模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无意间从我们身边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只靠自然传承的方式已经无法实现保护和发展,我们必须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数字化平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一个崭新的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搜集、整理、保护和利用。

(一)利用数字化平台有效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1、利用数字化平台建立全新的资源搜集方式

松阳县于2006年、2009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非遗普查,共搜集非遗项目线索5230条,调查项目2506个,编制整理松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15卷,建立了以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多种手段记录下来的非遗资料档案,收集了一大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珍贵实物和资料,但即便如此,仍然有部分普查的线索、图片、录音等资料,还分散在基层文化机构中,由于条件有限,很多资料无法妥善保存,散失、损毁的现象不可避免,如果这些珍贵的东西得不到及时的保存,将使普查失去意义,今后的保护工作也将失去重要依据和基础。

这几年松阳正在进行的古民居、宗祠普查、修缮,就使用了数字化平台,其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各乡镇只要把完成的普查资料、数据上传到县系统平台就可以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十分明显,不仅大大减少人力、物力成本,还通过统一标准的格式,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利用数字化平台建立系统的资源储存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保护和传承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配合,我们可以用分类储存的办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记录,比如用A、B、C、D、E、F、G、H、I、J等分别代表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曲艺、传统体育、游戏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又在各大类中分成小类,分类的储存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它能让整个庞大繁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清晰,也有利于检索和统计。分类储存的办法能为非遗理论研究提供很多的素材和基础数据。当然,数字化的非遗平台也是建立在考察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实地考察才会将鲜活的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的采集和分类处理。

(二)利用数字化平台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搭建互联网平台

首先是搭建官方网络平台,例如在政府网、文化网站上开设一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栏,将非遗项目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归类上传,让广大群众可以随时查阅,同时重视民间网络的宣传力量,如文化馆可将非遗项目制作成系列专题,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宣传普及,网民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了解接受。

2、建立立体多维的数字化展示平台

如何生动展现流传千年的民俗工艺,这不仅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科学保存、保护,也关系到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传统博物馆式的单一陈列展示,已经很难满足时代的需求,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在展览时必须十分注重自然环境,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民间信仰、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也无法通过物品陈列展示出来。采用数字化展示平台就可以突破上述限制,其所兼具的记录、保存、展览、搜索和共享等功能,有利于对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规范和安全管理,开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新天地。数字化平台的应用,不单纯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把其变成“活化石“,还能利用数字技术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生态,包括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人文环境等组合的立体多维空间,挖掘其现代价值。

(三)利用数字化平台探索非遗发展新思路

1、探索传统艺术网络化

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竹溪排祭、端午茶制作等以拍成电影、电视的形式搬上荧屏,在媒体和网络上宣传,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接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可以将非遗项目以另一种形式留存于世。

2、探索网络演出新形式

将传统民间艺术通过网络进行现场实时展示,在网络演出线上平台,将松阳高腔、叶法善故事、月宫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播放,把互联网线上平台和传统演出线下平台相结合,探索网络演出新模式。

利用互联网络,把非遗表演视频放在非遗视频网站上展示,这种展示方式的特点是不受地域的限制,能够把民间艺术表演迅速分享给远在世界各地的朋友,网络和演出融合在一起,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网络演出既可以作为传统演出的延伸,也可以作为传统演出的一种推广模式。

数字化技术造就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消费方式和审美倾向等,数字化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利有弊,对于处在数字化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把握数字化时代给我们创造的机遇,同时又积极迎接挑战,构建数字生态保护模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作者单位:松阳县古市镇文化站)

猜你喜欢
松阳县松阳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何处是松阳
松阳:民生实事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Tough Nut to Crack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楼上楼下
7个蓝莓品种在松阳县的引种表现试验初报
松阳县关工委走访慰问贫困学生
浙江松阳县茶叶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