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 毅
池塘泥鳅、细鳞斜颌鲴、鳙鱼高效生态混养试验
○贡毅
泥鳅俗称水中人参,它具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高档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由于化肥、农药和工业三废等的严重污染,导致泥鳅的野生资源锐减,原来单纯依靠野生泥鳅提供的资源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国际市场尤其日本、韩国大量向我国进口泥鳅,光依靠野生资源就连中国的需求量都不够,更不用说出口了,因此现在商机无限。2015年我们在宣城市金水源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两口共12亩池塘里开展泥鳅、黄条、鳙鱼高效生态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现将该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1池塘改造
池塘位于金水源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分1号塘和2号塘两个塘口,两口池塘各6亩,水源来自水阳江,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水深1.2m、排灌方便,污泥少、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为粘土。塘埂四角用混凝土固定1个水泥桩,水泥桩高2m,高出塘埂1.5m,水泥桩之间用7号铁丝固定,在铁丝上每隔10cm用聚乙烯线对面缠绕,四周用聚乙烯网片扎牢,防止鸟类及其它敌害侵袭。池塘进排水口独立,成对角线设置,且排水口低于进水口,设于塘口底部,以利于将塘底污水排除。苗种放养前一个月每亩用75-100kg生石灰消毒,全池在清塘消毒后,曝晒直至塘底皲裂,塘口进水前应施足基肥,每亩可施放发酵腐熟的有机肥200-300kg。
1.2苗种放养
泥鳅:泥鳅种是购自宣城现代渔业有限公司,5月初1号塘每亩放养泥鳅60kg,规格250尾/kg左右,2号塘每亩放养泥鳅50kg,规格500尾/kg左右。
细鳞斜颌鲴:细鳞斜颌鲴鱼种购自芜湖市六郎渔场,3月初每亩投放10cm/尾250尾。
鳙鱼:3月初每亩投放1kg/尾鳙鱼25尾。
1.3水质调控
放养前期,保持水深50-60cm,提高水温促进生长,以后逐渐提高水位,到高温季节加满水位,注意加换新水,排出底层污水,但应坚持少量多次,换水后可根据条件补充水中的无机盐类,亩施复合肥1kg。定期使用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等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早期每月消毒一次,高温季节每月4-5次,后期每月1-2次。每月每亩泼洒生石灰20-25kg,提高水体pH值,改善水体环境,如水质恶化、透明度低时应及时使用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预防病害。
1.4饵料的投喂
细鳞斜颌鲴以腐殖质、大型藻类为食,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均无需投饵,泥鳅投喂某品牌膨化饲料,因此保障泥鳅的饵料即可,早期泥鳅饵料投饵率2%-3%,高温期投饵率5%-8%,后期投饵率3%-5%。
表1 1号塘收获情况
表2 2号塘收获情况
1.5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以泥鳅的管理为主,细鳞斜颌鲴、鳙鱼为辅。高温期间必须坚持每天巡塘两次,其它时间一次即可。通过巡塘,了解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检查进排水口,有无病害敌害和水质情况等。经常使用地笼检查泥鳅的密度、生长、吃食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解决。
年底先用地笼,最后干塘起捕,具体收获情况见表1、表2:
1号塘总收入97254元,除去成本39280元,利润57974元,亩利润9662元;2号塘总收入41397.6元,除去成本32630元,利润8767.6元,亩利润1461元;合计总收入138651.6元,成本71910元,利润66741.6,亩利润5561.8元。
3.1试验结果表明,1号塘试验非常成功,该养殖模式合理,养殖空间运用得当,经济效益显著,泥鳅养殖热逐步升温,市场泥鳅的缺口越来越大,价格节节升高,因此值得全国水产推广部门大力推广的一个养殖新品种、新模式。
3.2 2号塘由于放养的泥鳅规格较小,成活率低,部分被鳙鱼滤食,回捕率较低,当年上市规格小,价格低,经济效益不理想,因此泥鳅苗种投放规格要大(4-5g/尾),养成规格大,价格高,当年能够上市,经济效益好。
3.3细鳞斜颌鲴自然条件下以附着藻类、水生植物的枝叶和有机碎屑、丝状藻为主要食物。在池塘养殖条件下,该鱼常栖息于水体中下层,刮取有机碎屑、青苔泥及水表面残渣泡沫中的裸藻等为食,起着“清洁夫”的作用,可有效控制池塘青苔及蓝藻的发生。
3.4鳙鱼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生活在水体中上层,较好地利用水体空间;近年来,鳙鱼尤其大规格鳙鱼(5kg以上)市场价格节节攀升,基本供不应求,因此,鳙鱼鱼种放养规格要求1kg以上,保证鳙鱼上市规格5kg以上。
(通联:242000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洪林镇水产站宣城市叠嶂中路59号电话:1373188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