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潜
摘要:语境(context)就是语言运用的环境。在翻译过程中,离开了语境,对词汇或句子的理解就会片面或者错误,无法正确表达原语的信息。因此,译者不仅要掌握语言语境,还要对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译入语与原语的和谐统一,才能进一步把原文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读者。本文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关键词: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翻译;作用;研究
一、语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语言语境,即上下文语境。语言语境包括语音语境、词汇语境、语法语境、句法语境和篇章语境。其中语音语境、词汇语境、语法语境、句法语境可称为微观上下文,指在一个句子范围内,某语言单位周围的一些语言单位。篇章语境可称为宏观上下文。指超出句子范围的语言环境,包括周围的句子、整个段落、章节甚至整部作品。这两种上下文语境因素都对翻译过程中的语义取向有制约作用。
从语言知识来说,许多词语在句子中其搭配都有一定固定用法,而且在句子结构中其位置也有一定规律。如果将其常规的搭配和位置发生变化或被打乱,词语的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翻译时要留意词语的这些变化,从上下文联系中找出最确切的意义。请看下面的例子:
(1)You can ignore him,he is a guard dog of the boss.
(例句1)“dog”一词一般指动物狗,在此例句中,从语用学的角度看,“dog”所表达的意义并不是语言本身的涵义,而是作者赋予了它特定的意思。狗一般与动物搭配,而此例句中与人搭配,显得不合常理。根据上下文,此句可以翻译成“不用理会他,他就是老板的一个奴才”或“别管他,他就是老板的一个小卒子。”。
(2)It is very light.
(例句2)中,如果仅仅这个句子,没有上下文联系,我们很容易产生歧义。因为“light”一词的涵义有轻的、明亮的和浅色的。如果例句2)改为I do not like the red color,it is very light.我们就很清楚语言使用者所表达的意义“我不喜欢这个红色,它太浅了”。如果例句2)改为it is very light,I could see anything at the night”,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理解语言使用者“light”一词所表达的意义“它足够亮,那天晚上我可以看清所有东西。”。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独地、孤立地教词汇,而应该将词义与使用的环境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正确把握其意义。
上面谈了依据句子为单位的微观语境因素对翻译语意义取向的影响。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文学翻译中,超句子层的宏观上下文语境因素对翻译中词义的筛选、情态的诠注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来看下面一句话的翻译:
(3)Most of the people around you will say you are crazy.
单独看这个句子,我们也可以翻译成汉语,但难点在“crazy”一词。我们知道“crazy”一词既可以指精神失常的人,也可以指行为古怪的人,还可以指过分沉迷于某方面事的人。其既可作为褒义词来形容工作疯狂和执着的人、也可作为贬义词来形容手段残忍,无恶不作的人。如果不从上下文去理解,很难翻译出贴切的意义。如果上文在介绍一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他不分昼夜,每天工作时间在16个小时,连续奋战3个月,这句话可以译成“你周围的多数人都会说你就是个工作狂”。这句话中“crazy”一词有对这个人敬佩和夸奖的情感。如果上文在介绍一位无恶不作、欺行霸市、连续作案的人,他纠结地痞流氓,敲诈勒索,杀人放火,激起了极大民愤,这句话可以译成“你周围的多数人都会说你就是个丧心病狂的家伙。”。这句话中“crazy”一词有对这个人愤恨和除之后快的情感。
二、情景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情景语境是非语言语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Lyons)把情景语境解释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言语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交际者双方的关系、具体场景(时间、地点、话题、交际者的心情等)和具体事件等。在现实生活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联系情景语境,才能真正理解语句的含义。情景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较多的体现在口译和影视翻译中,有时候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或是交际场合的气氛都会影响到翻译时词语的语义取向。
rogue作为名词有“流氓”、“无赖”的意思。但当一个人笑着对一个小孩说“you little rogue!”时,决不能照字面翻译成“你这个小流氓”,只能翻译成“你这个小淘气”。
很多情况下,在不同的地点,同一个词语需要用不同的译语来表达更确切的意思。如“It time to do aboard”,在车站和机场应分别译为“该上车了”和“该登机了”。
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二战时曾说过一句名言“some chicken, some neck!”,如果不了解当时的背景,把这句话翻译成“某个小鸡,某个脖子”,恐怕很多人不能理解什么意思。如果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德国军队向英国军队发起进攻前,希特勒曾狂妄叫嚣:“三个星期内,英国将会像小鸡被扭断脖子一样被摧毁。”,那么丘吉尔的话就是对希特勒的有力回击,翻译成“难对付的小鸡,难对付的脖子啊!”,人们就会很清楚知道丘吉尔首相想要表达的思想。
三、文化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文化语境最早被提出是在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关于“语境”概念的解释中。文化语境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习俗,指一定区域的群体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祖祖辈辈形成的语言、生活和行为集体习惯,这些习惯对生活在该区域的个体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二是社会规范。指一个社会通过归纳和总结,向公众公布的关于言语交际活动标准化的各种规则和条文,在官方交际中具有强制执行的要求。在当今世界七大洲广袤的土地上,2000多个民族生活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历史进程、社会制度、生活水平、宗教信仰、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不尽相同,在言语交际中必须考虑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同时,翻译中还时常出现源语在译入语中找不到对应物或对应表达法的情况。因此,译者一定要深入了解源语和译入语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在译入语中找到恰当的语句表达原语的含义,才能把原作者的真实意图呈现出来。
许多英语词汇在英国和美国虽然拼写一样,但发音时的重音却不同。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喜庆、祥和和好运,而在英语中则表示憎恨、愤怒以及由此延伸的警告等含义。
在中国的许多职称在西方许多国家是不知道的,如“编审”、“译审”、“经济师”等,有的译者将这他们分别译成“professor of editorship”、“professor of translation” 和“economist”,西方读者很可能会误以为前两者是从事教学的教授,后者是从事研究的经济学家。
有些惯用比喻,翻译成其他语言时也必须隐去比喻,采用意译的方法,如《红楼梦》中有句“她不过指着哄我们那个棉花耳朵的爷罢了。”(第六十九回)“棉花耳朵”是来自于中国俗语“耳根软”,形容一个人易被说服,容易轻信别人。但是对英文读者来说,“耳朵”表示轻信是难以理解的,故该句意译为“Its only this credulous master of ours whos taken in by her.”
在日常口语用语中也有差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往往说“你好”,“吃了吗”和“很高兴认识你”。而英语中常常在第一次见面时说“How are you”,平常见面时说“Hello”或根据时间说“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和“Good evening”。再如句子“Jacks Grandfather died last month”,如果译为杰克的祖父上个月死了,也正确表达了信息,但如果考虑到对老人的尊重,译为杰克的祖父上个月去世了,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综上所述,在翻译过程中语境对翻译具有制约作用。翻译涉及到语言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文化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等。因此,当我们在翻译时,不能简单地从词典上照搬词义来译成译语,也不能局限于孤立的词语或句子本身进行逐字、逐词的翻译,必须根据语言环境来确定其意义,译者不仅要掌握语言语境,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译入语与原语的对等,把作者真实的思想传达给广大读者。
【参考文献】
[1]姜海清.语境与翻译[J].外语研究,2004(05)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99
[4]李淑琴.“语境—正确翻译的基础”[J].中国翻译,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