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隆+吴晓笙+陈瑛
仲春时节,在海南临高县东英镇文连村淮山种植基地的土地上,微耕机“轰隆隆”地翻着地,农户们在一旁弯着腰忙翻土、扒薯、筛选、清理、装袋,一派繁忙景象。
4月至7月是淮山种植的大好时节,在文连村,黑美人、桂怀8-6号、大叶白是最常见的淮山品种。
“这些品种的淮山,种植季节弹性强,既可以错开农忙季节种植,又明显具有投入少、产值高、风险低的特点,可以说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文连村党支部书记王明雄说。
淮山种植是政府为文连村委会量身定制的好产业,当地农户利用海南特有的天然大温室条件提早种植, 6月到8月间会有大批的淮山收获上市。这个新兴的农业产业最后被推广到冬交会,让当地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这一切都得益于临高县委、县政府的帮扶工作。根据全县各个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出台有关政策扶持帮助其优化产业结构,并帮助解决产销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同时加大技术支持,确保生产顺利进行;优化村干部队伍,下派“第一书记”倾心为民摘穷帽;实施精准扶贫,分类施策,为贫困地区脱贫造血。
产销对接牵红线
一年之计在于春。
2016年3月25日,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向全县人民作出承诺,要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战略,在发展高效农业上做文章,要发展做大香蕉、柚子、菠萝、菠萝蜜、牛大力、花卉苗木、种桑养蚕等高效产业,做精空心菜、水芹、大蒜、长寿五粮等品牌农业,要策划建设一批常年瓜菜基地,使常年瓜菜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提升禽畜养殖、网箱养殖规模和效益。
“要多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李江华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部署计划时说。
“种辣椒一亩能赚多少钱,关键以种出的产量、品质和卖相来计算。”一大早,在临高县和舍镇美丰洋地带,群儒村农户王世尊老伯找来了几名有经验的椒农探讨制种经验,为每个阶段辣椒制种的育苗、苗期管理、杂交授粉管理、种子采收等做好生产备课。
“上一批辣椒上市的时间都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由于气候不间断的变化,辣类价格上涨随着行情持续了好几个月,我这两亩椒地也顺应趋势赚足了一笔。”王世尊说,“11月是辣椒高产及上市的好时机,但不是存货的好时机,我家种植的两亩椒地在2月初赚了钱,进入3月,辣椒病虫害种类繁多,像斑点病之类的,椒农们在生产工作中一直存在施肥不当或乱施肥的现象,这也是前期价格高、后期价格低的原因。”
“去年几毛钱收购没人要,反而今年的价格比较好,市场收购价均在4至5元一斤,我种植的辣椒卖得一个不剩。”群儒村王世尊说,这几年,在临高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合作社低价出售辣椒种子等农业种植扶贫项目给农户,目前辣椒种植项目正在逐步推进中,农户种出辣椒后,合作社再联系公司上门进行收购,免去了农户上门的麻烦,实现双赢局面。
“农产品运销一直以来是临高农业的软肋,种不难卖难凸显了我们的营销力度还不够。” 临高县农业局局长符蔚翰表示,今后县农业部门将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充分发挥加来农场西部农产品集散地、美台盛源农产品集散中心作用,培育扶持本地运销大户,吸引有实力的收购商到临高设点收购,有效解决流通环节多,农产品利润低等问题。
技术支持添动力
扶贫先扶智,输血变造血。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产业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
临高县“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改造中提到,促进“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补齐短板。其中,农业发展现代化是临高县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短板。
“近期,受冷空气及降雨的影响,菜农们一定要注意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天晴及时摘除黄叶。”前些日子,农业服务中心专家走进各村生产点,对不同区域的辣椒、瓜菜等存在的病害进行诊断调查,近距离指导各村村民尽早做好虫害恢复冬季瓜菜生产,使菜农们对生产信心满满。
今年临高县还大力培育一批农民运销大户和运销专业合作社,鼓励支持他们和瓜菜经销商,全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点,开展瓜菜直销。通过武汉、北京、成都3个农产品销售办事处和“农信通”信息平台,及时向瓜菜运销商和菜农提供瓜菜价格和运销量等信息,确保农产品运销畅通。
今年春天的南瓜收购价格比较特殊,在临城、博厚、南宝等地,当地的南瓜收购市场交易显得十分火爆。
“我们种植的密本南瓜在当下季节正是上市的最好时机,在重庆、上海、广州等地市场上十分畅销。”收瓜菜老板张新川说道,他种植密本南瓜已有14年。
张新川介绍说,今年三月初销售类比去年有所突破,每斤南瓜的收购价均在每斤1.2元左右,客户前来看好瓜直接就可装车,两万斤瓜两个钟头就可装完。由于运输路程较远,物流费用较高,身价自然不菲。他现在与多位省外客商签下好几个订单。
通过种植密本南瓜真正实现了绿色增收计划,也带动了周边村大部分农民种下了“致富瓜”。如今,在罗万村越来越多的农户像张新川一样,对脱贫致富奔小康信心十足。
倾心为民摘穷帽
“没有一支稳定高素质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扶贫干部队伍十分困难。”
扶贫的关键在精准,摸清对象,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这需要一位有责任担当的干部及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共同奋发作为。下派“第一书记”,带领各村委会的村干部开展“双争四帮”工作,理清发展思路,带动广大群众开展生产,脱贫致富。
“李奶奶,身体好点了没?”在临高县和舍镇铺仔有这样一个人,经常到11个自然村,串600户家门,一间间了解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在整个村委会里,大小事情都由他亲自过问,给人留下“贴心人”的印象。他就是从省住建局选派到和舍镇铺仔村担任“第一书记”的裴兴旺。
裴兴旺一直关注孤寡老人的生活问题、村民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亲自调研完后,及时向舍镇政府反映争取支持,甚至独自外出筹集衣物,他用实际行动温暖了一大批人。
一年驻村时间,11个帮包村,无数本沉甸甸的“工作日记”、“民情日志”、“低保户、五保户”花名册,裴兴旺走到哪儿记到哪儿。
从他的工作日记和民情日记上清晰地看到一条条用红笔勾画出的工作记录,如“生活无法自理、住房条件差”等等,个别低保户在他走访时提出的要求,也被详细记录在册,一目了然,件件都是实事,事事关涉民生。
“我不是来打酱油的。”2015年7月至今,9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裴兴旺看来,既然选择了“第一书记”,就要做点真事儿。
为了探索适合铺仔村发展的路子,帮助农户发展产业,裴兴旺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研讨会,针对铺仔村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边学习、边调研、边实践、边熟悉农村政策,准备引进东山羊和牛养殖项目,帮助并指导村民开展“互联网+”电商项目,以项目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而在临高,像裴兴旺这样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
环境优势促就业
在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上,临高县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镇村农户凭借几亩地实现人均年纯收入过万元,农户们通过自身努力在村里盖起了一套套新房,让返乡的工作人员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加禄村委会主任冯建文介绍说。
2013年省委书记罗保铭在调研中送来了“致富经”,鼓励该村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同年,加禄村村民们便种上了大棚瓜菜。
“每个乡镇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品种的不同,农民的收入也不同。就拿我家种植的20亩中柏品种木瓜来说,一年四季结果,每亩至少有一万斤的产量,按目前市场价每斤按1.2元来算,除去3000多元的成本开支,每亩都可以赚上六七千元,效益很高。”在谈到增收脱贫时,加禄村木瓜基地种植大户冯志强掰着手指算起了账。
冯志强的脱贫轨迹是临高县委、县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外出务工是贫困家庭脱贫最直接有效办法之一,既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贫困群众脱贫见效快、效果好的有效途径。临高县委、县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扶贫就业推进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一边是企业招工难,一边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无处转移。县人力资源开发局面对这一供需矛盾,根据临高县第三产业新兴区,服务行业人员需求量大的特点,深入到辖区内各类企业调查、了解劳动用工和岗位技能培训情况,与用工单位达成招聘用工和岗位技能培训服务协议,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为企业和工人量身定做技能套餐,既解决群众就业难,也缓解企业用工荒难题。
截至目前,为临高海鲜公园、小渔村、碧桂园等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3971人,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全家脱贫。“经过短期培训,在碧桂园做业务服务,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家里的生活负担大大减少。”临城礼贯小区许红梅说道。
在碧桂园,像许红梅这样来自临高贫困家庭的女员工有100多人。她们之所以能走出家门,得益于临高县委、县政府“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脱贫”工作的大力推进。
经初步核实,2011年至2015年,临高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43689人,其中:2011年减少3985人、2012年减少7380人、2013年减少7050人、2014年减少11721人、2015年减少13553人。
这是临高上下决战贫困交出的一份成绩单。数字诠释了临高在“十二五”期间决战贫困的不懈努力和不断进步。
目前,让剩下的25371人尽快脱贫,是一项艰巨任务。
临高县委、县政府乘风借势,紧紧抓住创建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惠政策,争取将临城镇头南村、和舍镇新华村、和舍居委会溪尾村等9个贫困村纳入全省100个美丽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立志将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