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富
摘要: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用重大。
关键词:教师;学生;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36
根据课程改革纲要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既是一种传递知识的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更多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广大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体会,从理论及实践上予以浅要阐述。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因材施教,宽容和善待差生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的提高。教学应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尤其对学习成绩比较差,理解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自信心,所以他们很在乎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哪怕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很不经意间的鼓励,这都有可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此刻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来善待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酷爱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一旦学生达到这一层次,我们就可以欣慰地说,“我们培养的目标达到了”。
二、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法的培养,教师应正确认识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知识不是单方面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其他同学的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师生间相互交流思想、相互探究学习的双向活动,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思维。在教学实践中,尽量展示数学问题思维的全过程,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有自己的思考与创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重视每一个学生个体,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注重用连串问题来组织教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的教学主体,教师不能以传统的知识讲授替代主体活动,要让学生在自由活动的空间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也应该摒弃管教者的观念,本着与学生合作的态度,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形成师生互动、民主融洽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潜移默化地增长知识,積累经验。
三、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学习能力
让问题进入课堂,以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教材中对于数学联系并与运用实际也给予充分的注意。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应该注意既不能随意降低目标,又不能主观提高目标,脱离学生实际就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活动中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和行动的积极参与。要善于表扬、鼓励、多肯定、少批评,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问题笔者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在讨论中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探索活动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从特殊去探索一般,通过类比、联想,从旧知去探索新知。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运用发展性评价,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暗示学生“我能行”,并能合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样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揣摩学生的思路和方法及学习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以问题串的形式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数学学科不需要像物理、化学学科那样以许多实验来证明内容的正确性,它的结论可以由不同的人独立获得,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提供给学生学习创造的机会,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激发学生进行创造的欲望。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