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祛训练,学生一定能声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
如在讲乘法口诀之前,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师生口算比赛,指定一名学生出一位数乘法的题目,一分钟之内完成,教师 用乘法口诀很快做出了许多题目的答案,而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只计算了三道题。此时此刻,学生感到惊奇产生了疑问:“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究奥秘的浓厚兴趣。这时,老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乘法口诀,同学们想知道乘法口诀是什么吗?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效率非常高,学生的思维活动 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要遵照教师和学生的各自角色,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是一节课的总导演,但绝不是领导者。学生在课堂上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为教学的目的是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是学生在学知识,教师只是在为学生学习知识而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把握教材,尽量给学生讲例题、习题的原理,以及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总结做题经验。还要鼓励学生对不懂或理解不清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惑或意见。教师要积极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因势利导,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学生的提问,必要时可以开展师生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深思、善思、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三、培養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养成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1、了解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感觉与其他任课教师、学生的座谈,我了解到同学们不喜欢数学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基础差,一直被动学习;(2)学生积极性差,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3)学法不科学,不少学生平时根本不看教材;(4)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落后,常埋怨学生不努力;(5)教师不注意批评方式,经常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如何点燃学生学好数学的希望之火,成了我们探讨研究的重点。
2、没有教育理论作指导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首先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子,充分运用数学教育心理原理来开展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对学好数学产生兴趣。传统教学以机械的、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递的特征,丰富的教学过程简化为单一的认识活动。现在我们,要把它变成不在是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建构的意识活动。恢复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打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隔膜,使之以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提升学习。
四、注重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
五、促进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想象指的是人脑对曾经感知过的相关事物形象实施加工,构建出未曾感觉过的,乃至并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思维. 一个伟人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度的,而想象则是无范围无限度的,且是知识发展的核心。”想象是创造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促进学生创造力的一个核心内容,同样也是创造力的根本. 教师可全面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 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把长方形与正方形纸通过折剪,用电脑绘制一幅漂亮的图画;学习了正方形以及长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设计一个小花园,且计算出一些花草的面积;学习过旋转以及平移内容后,让学生设计桌布的边缘等,要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其制作出有个性的作品,持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多层次发展。
综上所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的产生的,而浓厚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铺垫的。两者之间一种无意识的连接关系,是一同成长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激发兴趣,也不能只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某些问题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