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君
我省中考思品学科实行开卷考试,这一考试形式对教师在复习课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习的效果不仅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影响课堂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影响中考的质量。如何优化中考复习策略,打造有效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初三思想政治教师都需要思索和解决的问题。在此,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始终树立一个意识——课标意识
初三思想品德课的复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在整个复习课教学中,要紧扣大纲,真正贯彻《课程标准》,落实其“基本要求”,这是上好复习课的出发点。《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部分,覆盖了全部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学所应达到的能力、程度的具体规定。鉴于《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价、考核命题的依据,教师能否吃透《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能否在复习过程中全面落实“基本要求”,将直接关系中考复习指导的成败,关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能否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如每年的中考题,出的一般都是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很少有偏题、怪题,但有个别老师总是喜欢钻牛角尖,在偏题、怪题上做文章,结果既达不到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在中考上也得不到较好的成绩。
二、注重课堂时效,提高课堂效率
政治学科试题多为开放性试题,知识覆盖面广,因此,要想答好每一道題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作为铺垫,:无论题目怎样的开放,它必然和教材知识相联系,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在一开学,我便要求学生在书上适当地做些笔记,并划下要求掌握的重点理解、记忆的东西,针对这些重点我会详细地给他们进行讲解,如果在这方面有往年的中考题目,我还会结合题目进行联系讲解。这样,这些内容会生动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即使课后很久也不容易忘记。
到最后的复习时间,要求学生按照“课题——节题——框题”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一棵知识大树的枝干。然后回归课本,仔细阅读教材,把每一“枝干”下的知识点填充到图表的对应位置。使知识大树枝叶茂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脉络清晰、全面,更好地把握知识之间、节与节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对照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找出所学知识的盲点,进行深层次的复习。理顺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网络,达到融会贯通。夯实了基础知识,在考试中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运用这些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这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们良好道德品质、健全人格,而处理师生关系,教师是关键。我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很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让学生时时感觉到我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亲其师则信其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教学的效果肯定。
四、强化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和研究
反映时政热点,透视社会焦点,注重在现实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中选材,是近些年各地中考试题的显著特点。考试源于生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的新成就,引导学生关注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充分挖掘乡土材料,突出地域特色,通过本土化的材料和本土化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例,关心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把教材和时政热点有机地结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同时,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重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关注社会热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以上是我从事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一点心得体会。总之,只要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采取有效的复习措施,就能在中考冲刺阶段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获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