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笑梅 刘帅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社会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不平衡问题,也有着与毕业生就业意向与社会需求相矛盾冲突的复杂原因。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当今就业形势的调查,分析了信管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影响他们就业的因素。
关键词:择业状况;就业意向;课程设计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普通本专科学生数量为24,680,726人,研究生数量为1,793,953人。大学扩招给我国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但同时也给当前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当属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局。我国历经了十余年的高等教育普及,经历了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普及的转变,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当前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状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一、基于调查问卷的就业意向调查
(一)就业意向调查问卷设计
在设计调查问卷《安徽财经大学信管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的过程中,在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同学、本专业教学老师、辅导员深入沟通交流之后,查阅参考了相关资料,写出问卷初稿。征求论文指导老师与同学们的意见,最终完成这一问卷。将问卷的问题数量设置为20个,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有其不同的侧重点。调查内容主要是:1.基本情况调查;2.择业状况与毕业计划调查;3.就业前景与现状;4.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调查;5.职业生涯规划分析;6.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优化分析。发放调查问卷的时间和调查期限为4月10日至25日。针对大四学生大多外出实习、考研、参加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问卷星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针对大三的同学,要求当场填写,当场回收。
(二)调查问卷收集样本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收到136份问卷,其中大三学生80份,大四学生56份;男生为67人,女生69人。调查中的有效问卷128份,有效率为94.12%。调查的有效样本容量中,男生63人,女生65人,各占比约49.22%和50.78%。男女比例约为l:1。中共党员19人,占14.84%,共青团员108人,占84.38%,群众5人,约占3.91%。男女人数比例大致相同,选取样本分布较为科学合理,问卷设计基本能够准确地反映信管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真实情况。
(三)信管专业学生的择业状况与毕业计划
1.大四毕业生的择业状况
针对大四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毕业生的选择主要分为三大块:就业,继续深造,考取公务员。目前已经就业的有19人,约占39.58%,求职中的有11人,约占22.92%,考研的有11人,占22.92%,考公务员的有7人,占14.58%。选择出国深造、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的各为2人,各约占4.17%。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创业的比例在毕业生的选择中偏低。
2.大三学生的毕业计划
在我校大三学生的未来毕业计划中,比例最高的前四位分别为:准备求职就业的有54人,占67.50%;考研的有39人,占48.75%;考取公务员的有10人,占12.50%;自由职业的有10人,占12.50%。下图可以明显看出,选择考研的人数约占总量的一半,说明考研热仍在持续。同时由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很大一部分同学持有这样一种心态,一边考研一边寻找工作,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最后的出路。这说明他们已经能够更为理性地对待考研深造与求职就业。相比于大四毕业生的择业现状,大三学生在公务员的选择上持平,但在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的选择上更加积极主动,比例有了明显提升。
二、影响信管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因素分析
(一)自身因素分析
在这一方面主要设置了两个问题:你认为未就业的原因是什么?在求职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哪些?意在收集同学们就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同时可以分析对比大三和大四学生之间在这一问题上的相同点和差异。前者是针对客观的外部环境,后者是针对同学们自身的问题。对未就业原因的总体样本的数据分析显示,前四位的是:自身竞争力不足(60.94%),就读学校名气不大(49.22%),就业岗位需求与自身专业不匹配(40.63%),就业心理预期过高(39.84%)。单从大四样本分析来看,未就业的前四位原因是:所学专业需求较少(37.50%),就读学校名气不大(33.33%),就业岗位需求与自身专业不匹配(47.92%),自身竞争力不足(47.92%)。单从大三样本分析来看,未就业的前四位原因是:自身竞争力不足(68.75%),就读学校名气不大(58.75%),就业心理预期过高(46.25%),社会关系欠缺(40.00%)。
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同学们普遍认为自身竞争力不足与就读学校名气不大是未就业的重要原因。这说明在就业过程中竞争激烈,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才是重中之重。所就读的学校名气也是招聘单位的侧重点,招聘单位主观认为,好的学校的学生专业素质高,可塑性强,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就业岗位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需求较少,在劳动力供需关系中买方市场的需求较少也是本专业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而大学生的心理预期过高,在职业选择中对自身期望过高。此外,社会关系的影响力在同学们眼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通过对求职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与问题的总体样本的数据分析,前四位原因是:缺乏实践经验(83.59%),就业能力不足(60.16%),岗位信息不足(42.19%),求职方法欠缺(39.84%)。其中缺乏实践经验与就业能力不足是最主要的两个问题。追根溯源,一方面,当前高等教育教学过于偏重理论教学,从而忽视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要回归于实践的本质。这是导致这两个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与课下的“放羊式”自我管理学习,自然难以培养大学生丰富的课外实践经验,也无法有效地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所谓岗位信息不足,并非是真的需求不大,而往往是由求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企事业单位的招聘需求与毕业生之间的直接交流机会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大四才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相对来说时间上较晚,同学们学习实践时间有些不足,所以,求职方法的欠缺不仅与毕业生自身缺乏实践锻炼有关,也与学校较少开展相关教学培养课程有关。
(二)家庭及环境因素分析
在调查对象中,学生各自不同的家乡自然地理环境会对其未来职业的选择产生影响。比如,来自云贵、甘肃、新疆等偏远地区的同学可能在未来求职时更偏向于选择到东南沿海或者中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对于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同学,可能求职的起点与期望就存在很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家境较好的同学与家境一般或者清贫的同学相比,在自主创业、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等选择上要自由得多,不会因为经济压力和家庭负担而被迫放弃理想,屈从现实。另外,家庭背景的不同也可能会在毕业生求职中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家境一般或者家境贫寒的农村大学生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大学生相比,在就业过程中显得格外吃力。
(三)学校、政府促进与保障就业措施的因素分析
在此方面,我们设置了三个问题:“学校最应该培养大学生哪些基本素质和能力?”“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有哪些?”“最希望政府、学校提供的服务有哪些?”在培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选择比例较高,按人次多少排序依次是沟通与表达能力(97人次,占75.78%),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74人次,占57.81%),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65人次,占50.78%),扎实的专业基础(61人次,占47.66%),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56人次,占43.75%)。通过SPSS软件分析发现,大三、大四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方差分布趋于相同。在获取就业信息渠道方面,选项选择比例较高,按人次高低排序依次是:校园招聘会(100人次,占78.13%),网络媒体(99人次,占77.34%),学校提供(69人次,占53.91%),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66人次,占51.56%),亲朋好友介绍(61人次,占47.66%)。通过软件分析发现,大三学生除在“亲朋好友介绍”选项上比例比大四学生高出29.58%外,其余选项与大四学生的选择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在“最希望政府、学校提供的服务”方面,总体来看,选择比率高于40%的选项按人次高低排序依次为:D就业信息公开(72人次,56.25%),c求职面试技巧培训(66人次,51.56%),G举办校园招聘会(59人次,46.09%),B职业生涯规划指导(54人次,占42.19%)。而通过大三学生群体与大四学生群体的差异分析发现,大三同学的选项选择比例高于40%的有D、c、E、G、B五项,大四同学则为A、B、D、G、c五项,差别在于A就业形势分析,E简历制作与求职面试指导选项。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步入新常态以来,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的碰撞日益激烈,如何正确把握未来行业的发展前景,是他们选择职业时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一)在从事职业性质上:同学们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党政机关这四个主要大方面。
(二)在就业的地理区域上:在大的地理区域选择上,有87人次选择了东南沿海,71人次选择家乡所在地,43人次选择中部地区,所占比例分别为67.97%、55.47%、33.59%。而更加细化的分布中,绝大多数同学的选择比例依次为:省会城市(118人次,占92.19%),直辖市(65人次,约占50.78%),地级市(37人次,约占28.91%)。
(三)在期望薪酬待遇上: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同学的选择落在了3000元~6000元之间,比例占到了总体的66.41%,其中3001元~4000元有33人次,约占25.78%;4001元~5000元有29人次,约占22.66%;5001元~6000元有23人次,约占17.97%。
(四)决定职业的主要因素:大四毕业生的选择中,最突出的是“相关的社会实习和工作经历”,占总体的81.25%,达到了39人次。其次,按高低分布依次是:学校知名度、专业、个人性格素质、学历、形象气质、获取职业技能证书。大三学生的选择与之相比存在差异,最突出的也是“相关的社会实习和工作经历”,其次,按高低分布依次是:个人性格素质、学校知名度、形象气质、学历、社会关系、获取职业技能证书。
(五)选择职业的主要因素:大三学生在职业选择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依次是发展前景、薪酬待遇、工作地点、工作内容,然后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大四毕业生考虑的依次是:薪酬待遇、发展前景、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兴趣爱好。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信管专业学生择业取向与价值判断存在不足。大学生的本科教育不仅是自我学习的过程,放在家庭、社会这个大环境背景下来看也是家庭的一种教育投资。“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性让很多家长认为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好的收入,对家庭是教育投资的回报,也是对十多年寒窗苦读的回报。这种高期望带来的是对大学生群体的高期许,会给他们带来就业观念上的压力。众多毕业生都涌向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东南沿海大城市成为毕业生的热门求职地区,招聘部门门庭若市;中西部地区、边远乡村等却是门可罗雀,无人问津。这种“有人没工作,有工作没人干”的怪现象的产生,也是大学生们择业取向不当造成的。
2.学校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计方案,培养信管专业学生的目标与模式应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查研究发现,约60.94%的信管专业学生认为自身竞争力不足是就业的首要问题。这反映了学校在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存在问题。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性是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毕业生的就业机制也是基于此。学校在培养信管专业学生的目标上,如果不能够准确把握劳动力市场的市场需求,盲目扩招、扩建,就会因此导致结构性的供需失衡。此外,不同高校之间信管专业培养模式的区分度不高、相同相似性较高,只有“千篇一律”的专业,而缺少自己专业培养的特色,这样就很难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高校应不断加强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科学合理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如何培养出合乎社会需求的毕业生,是高等教育当前最现实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了解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劳动力市场的真实需求,在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一些必要的技能以符合实际职业需求,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充分把握毕业生的就业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优化就业指导的方式方法,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互联网平台技术、微信公众号、QQ群组、贴吧、微博等,积极开展对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搜集发布、信息公开、线上线下互动答疑等活动,更好地服务和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