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团体箱庭疗法;萨提亚家庭治疗
在中学心理个案辅导中,越来越多的存在家庭问题的学生来到心理咨询室咨询。他们或者来自单亲家庭,或者父母离异,或者父母关系不和,经常争吵。总之,家庭关系不和给他们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均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些孩子在学校中大多沉默寡言,上进心不强,学习普遍较差。他们往往咨询的是人际关系、学业困扰、情绪困扰等一系列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是每个青春期的学生都可能遇到的。但是在和学生深度交谈之后,不难发现,他们遇到的问题或多或少来自于家庭。这些学生通常不会主动到心理咨询室中寻求帮助,往往是在他们遇到棘手的问题,而又不愿跟班主任或者同学们分享时,才会来到咨询室求助。其中,有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已经需要纳入心理危机干预的范畴。
一、案例描述
M是一名初一的女生,她的家庭关系复杂,父母感情不和,并且妈妈有外遇。她在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无意间发现妈妈的秘密之后,备受打击,心情近乎崩溃。她发现自己在学校里不能专心上课,心里有各种担心和忧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她主动来到心理咨询室求助。从那以后,M定期来到咨询室做心理咨询,前后一共四次。在为她咨询的过程中,采用了心理咨询的谈话法、箱庭疗法以及萨提亚家庭治疗等方法,打开她的心扉,安抚她受伤的心灵,也帮她学会如何去应对这样的危机事件,帮助她更好地成长。
二、咨询过程
(一)意外的造访,心理危机干预
还记得那是十一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像往常一样,我中午在咨询室中等待学生前来咨询。忽然之间,咨询室的门开了,一个瘦瘦的小女生,怯生生地推开门,问我:“老师,我能进来坐会儿吗?”
我走到门口,看到她头发有一点凌乱,眼睛红红的,眼眶里满是泪水。我想这个女生一定是遇到了什么特别棘手的事情,不然不会没有预约,突然来到咨询室。我赶紧请她进来,让她在沙发上坐好。她坐下后半天都说不出话来,身体有微微的颤抖,开始默默哭泣。
我握住她的手,冰凉。当她哭泣的时候,我轻轻拍拍她的背,安抚她,接纳她,让她慢慢平静下来。十多分钟之后,她才慢慢平静下来。接下来,我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她告诉我,十一假期本来很快乐,自己和父母回了老家,亲戚朋友们一起给她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聚会。她觉得自己很幸福,一家人在一起很好,很快乐。结果,在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她却发现了妈妈的秘密。她发现妈妈晚上会偷偷地哭,并且背着爸爸,给一个叔叔打电话。她开始猜测妈妈和另外一位叔叔要好。M还详细地向我倾诉妈妈的一些可疑的做法,并且不断问我:“老师,我该怎么办?”
第一次咨询中,我始终保持对M的理解、共情和接纳:充分理解她的悲伤,也让她把淤积在心里的情绪全都宣泄出来。鉴于这件事情比较特殊,我询问她是否能够把这个事情告诉班主任。她不同意。我告诉她,不论发生什么,老师都会在她身边,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来找我倾诉。
(二)团体箱庭疗法,揭示内心世界
从第一次咨询后,我一直等着M再来找我,可是没有看到她的身影。直到一个月后的某一天中午,M和班里的另外三位女生一起到咨询室体验团体箱庭游戏。因为团体箱庭的规则限制,她们在玩的过程中不能有任何形式的交流。在陪伴她们制作团体箱庭的过程中,其他三个女孩子在制作箱庭中没有特别在沙箱中划分摆放玩具的领地,她们共同使用了沙箱的空间,每个人都会默默地彼此配合着摆放玩具或者挖沙子;只有M,她和其他同学是没有交集的,她一个人占据了箱庭的右下角,自顾自地玩儿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用沙子挖出一条河,然后在河边放了一个白雪公主、一个女人、两个男人。然后,她用沙子埋住了另一个男人。她还给自己的作品起名:“虚掩的大门”(见图1)。
当时,看到M的作品后,我大概猜到了她的心思。但因为是团体箱庭,我先请其他同学分享她们制作的过程以及感受,没有让M说。因为我担心她不想让同伴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等其他同学走了之后,就剩我们两个人时,我才请她给我讲讲她的箱庭作品,她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其他的含义。
果然如我所猜想的一样,M告诉我,右边的女人代表妈妈,中间的白雪公主代表她自己,她左边第一个男人代表她的爸爸。爸爸旁边还有一个男人,被沙子埋起来了,这个代表和妈妈相好的叔叔。她说她讨厌这个叔叔,希望他能够消失。她一边这么说着,一边用沙子继续掩埋这个男人。
从箱庭疗法的视角来看,玩具和玩具的摆放都是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从M的作品中,不难看到她的内心充满了对家庭和父母婚姻即将变动的恐惧。
首先,从方位上看,她的作品和其他同学的作品有着明显的分界线,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一个小世界,和别的同学的作品没有任何对话,她似乎只关心这个世界里发生的事情。这说明即便是在学校生活情境中,M的所思所想仍然是家庭中父母之间感情的变故,而忽略了和其他同学的互动。可见父母关系的恶化给她的学校生活带来了很深的影响。
其次,从玩具的摆放上看,M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玩具,来象征她现在的家庭生活。白雪公主代表了M自己,她站在爸爸妈妈之间,左右为难。她很想调和父母的关系,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在爸爸的身边,还有一个男人,象征了她很讨厌的叔叔。她不断地用沙子掩埋那个男人,说明她很希望他消失,不要出现在自己的家庭中。
(三)督导交流,寻求新的方向
第三次见到M,已经是临近期末考试。她主动来到咨询室中,看起来她有很急迫的事情想跟我说。M告诉我,她在家里开始更加密切地关注妈妈的举动,偷拿了她的手机并且偷看了短信和微信等。她已经确信妈妈有第三者。她又愤怒,又担心。她很想当面质问妈妈,但是又不敢,怕妈妈疏远她、不理她;她很想告诉爸爸,又怕爸爸知道了,父母的关系会更加恶劣。总之她非常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此时作为心理老师的我也很纠结。她还是个孩子,却需要一个人独自承受这么大的家庭秘密,因为种种顾虑而不敢告诉父母,我觉得她非常的不容易。看着她无助的眼神,我到底应该怎么办?该怎么帮助这个受伤的孩子?我想和她的班主任谈谈,又想和她的父母谈谈。可是,我又很担心这样做会给M带来压力,也担心我的介入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我并不想影响这件事,所以,我当时能够做的,还是倾听、同理她,以及疏导她的情绪。
后来,在一次心理教研中,我把M的个案中自己的困扰和几位更有经验的心理老师进行了交流,她们给了我很好的建议,而我终于理解了我的困惑来源。作为刚刚工作不久的新老师,我总是很想帮助来访者尽快解决他们的问题,这种急切的心情可能会让我去做超越心理咨询师职责的事情。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一定要保持价值的中立,既不要对事情带有道德的评判,也不要帮助来访者做决定;而是要和来访者共同努力,帮助他们梳理和宣泄情绪,看到事情可能怎样发展,以及他们能够为自己做些什么。
(四)萨提亚治疗模式,构筑基本信念
M说,父亲已经知道了母亲的事情,他们因此关系变得更加不好,经常吵架,自己感到很害怕很无助。在这次深入交谈中,我发现其实M一直都对母亲的做法感到难过,不能原谅母亲,对未来自己该如何去做感到迷茫。
这让我想到了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我非常欣赏该治疗流派的基本信念,其中有好几条信念都指向了我们对待过去的态度,以及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例如:“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这件事件对自己的影响。”
“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他们所能而为。”
“改变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
“我们拥有所需的内在资源,以便成功地应对及成长。”
当我和M分享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的这些著名的信念时,我看到她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睛里有些湿润。她告诉我,她非常喜欢这些话,好像每一句话都是为她量身定做似的。有了这些信念,她对过去的愤怒以及对未来的恐惧都会减少。
接下来,我和她详细地探讨了应该如何理解这些信念,如何把父母关系对她的影响降到最低,以及她拥有哪些内在的资源来面对今后的生活。
第一,一定要明确父母关系是成人世界的事情,父母也一定有自己的理由。作为孩子,无法左右父母的婚姻。因此,要学会在自己和父母的事情之间,划出一定的界限,不要一味地受到父母关系的负面影响,学会保护自己。
第二,如果父母因为某些原因争吵,甚至无法生活在一起,而对自己发脾气,要明白这不是自己的错。
第三,不管父母是否分开,都要懂得父母是爱自己的。他们都在尽自己的所能,给自己提供最好的生活。只是有时候他们也力不从心或者能力有限。
第四,需要做一个决定。现在和将来,期待自己成为一个幸福和快乐的女孩,虽然家庭不够和谐,这的确让人苦恼,但是仍然有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做一个开心、健康、懂得关爱自己的女孩子。
这次咨询后,M告诉我,她很有收获,也明白了自己今后应该如何应对。
(四)后续辅导
四次咨询结束之后,M没有再来找过我,我却一直心里挂念着她。在课间操的时候,我总会在她们班的队伍里寻找M的身影。在楼道里遇到的时候,我也总会多关注她一下,看看她的情绪状态。我常常看见她和班里的女孩子有说有笑地走过。路上遇到我,M也会微笑着和我打招呼。
三、咨询反思
最好的心理辅导工作不是救火,而是防患于未然。如果工作思路能够从被动的危机干预转为主动的预防辅导,那么心理工作的效果会更大地发挥出来。M的事情虽然是个案,但这提醒了作为心理老师的我,应该对这一类型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在做了M的个案辅导之后,我开始特别关注家庭关系不良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家庭关系不良,青少年在比较特殊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经历下,大都会产生“无助感”。但很多有这方面困惑的学生未必会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中求助,他们中的大多数更可能选择把痛苦和不快埋在心底,而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建议学校建立一套相应的心理辅导工作预案,在常规的心理工作中,增加对家庭关系不良的青少年的辅导。
(作者单位:北京三帆中学,北京,100088)
编辑/丁尧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