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习单ADE设计模型研究

2016-05-14 12:02孙浩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1期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学习单

孙浩

摘要:在博物馆情境中,学习单作为一种中介性工具,起着沟通学习者与馆藏展品的作用,促进学习者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目前对于学习单的研究还在起步探索阶段,本文提出博物馆学习单ADE设计模型,归纳出博物馆学习单设计的基本模块和流程,并提出完善的学习单效果评估模型,为之后的学习单相关研究做出铺垫。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博物馆学习;学习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141-02

一、引言

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研究者纷纷呼吁加强对真实情景、日常生活、设计环境中的学习研究,以推进对教育大图景的认识。博物馆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学习机构,其教育功能日益被重视。利用学习单辅助博物馆参观学习在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许多博物馆在官方网站都有提供学习单的下载。目前,对于学习单有效设计的研究尚且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很多正在使用的学习单也并未经过系统的科学设计,其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提出系统的博物馆学习单ADE设计模型,并提出完善的效果评估模型,期望为博物馆学习单的有效设计的探索做出铺垫。

二、博物馆学习单

1.学习单的概念界定。不同的学者对学习单有着不同的概念界定,但普遍认为,学习单是一种教育资料或者学习单是为了帮助或指导参观者而设计的。笔者认为,学习单是场馆提供给参观者的,经过有效设计的,不拘于形式的,能够协助其更好地完成参观活动、获得相关知识、得到经验增长的教育资料。

2.学习单的作用。在无法改变物理空间和展品呈现方式的情况下,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和中介性学习工具可以对物理环境和展品进行二次解读,促进学习的发生。博物馆学习中,学习单充当了中介与桥梁的角色,学习者根据学习单所提供的信息、资讯与活动,进行自行的或团体的、合理有效的参观学习。使用学习单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即降低对讲解员、引导员的需求;可以引导参观路线,强化实物学习,并且是展览的延伸或者补充。

3.学习单的设计原则。①导览性原则:学习单是工具,是桥梁,沟通学习者与展品,辅助学习者更好地完成博物馆的参观学习。作为中介性工具,学习单不能“喧宾夺主”,过多的影响参观。一份学习单的设计应当目标明确,简洁清晰,引导学习者进行高效参观,而不应过分“厚重”,增加学习者负担,反而影响了正常参观。②主题性原则:一份好的学习单,不应该是“泛泛而谈”,涵盖所有展品与信息。设计优良的学习单应当有取舍有侧重,以一条明确的主题线索贯穿该学习单所引导的整个参观过程,展品的筛选以及题目和活动的设计,都紧密围绕主题线索来进行。一般来说,一份学习单不要跨越多个展厅,而同一展厅可有多份学习单,分别为不同的主题线索。③参与性原则:博物馆学习是典型的“情境化学习”,与课堂学习大相径庭,学习单的设计也应当与课堂习题册清楚地区分开来。如果一味的搞成需要填写答案的习题,“博物馆学习单”就会沦为“博物馆习题册”,与利用场馆促进学习者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初衷所背离。学习单上应加入能够让学习者亲身参与其中的任务和活动,如根据线索寻宝等,提高参与性,摒弃一味简单的看、写、答。④整体性原则:学习单的设计应有“全局观念”,对整体情况有充分把握。设计者需预估参观时长,并根据参观时长进行题量与任务量的设计;合理规划题目及活动任务所引导的参观路线,规划不同题目、活动及板块的时间分配;以及在最后进行整体版面的设计,统一风格与排版。

三、博物馆学习单ADE设计模型

1.博物馆学习单ADE设计模型。

(1)分析和设计。分析阶段是任何一种教学设计都不可缺少的环节,ADE模型中的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学习者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知识状态,在进行学习单的设计时应选择相适配的学习内容与问题类型。根据其受教育情况及知识背景,可将学习者分为学龄前儿童,小学低年级(1-3),小学高年级(4-6),初中,高中,成人。根据其认知能力,可将学习者分为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②知识目标分析。知识目标分析将会影响设计阶段的内容选取。一份学习单的预期知识目标可分为三个维度,其一是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如识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其二是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如理解、解释和推演社会的推进,文明的变迁,审美的发展等;其三是实践性知识的运用,如科学技术、手工技巧的实际应用等。③需求分析。其中资源呈现要考虑的是学习单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纯文本的纸质学习单,利用移动设备多媒体化的电子学习单,以及利用移动设备和博物馆设施的交互式学习单。资源需求包括要达到预期知识目标所应提供的学习资源,以及所需的硬件资源,如硬件设施,移动设备,网络等。

设计阶段,“主题化”可使学习单更加清晰明了,依据具体主题进行内容选择,并依据确定的内容进行问题设计,以及最后的汇总和整体版面规划与设计,环环相衔,条理清晰。问题开发部分,可设置的题目类型有识记型、领会型、应用型、分析型、评价型、综合型等,可设计的问题类型有问答、填空、连线、画图、拼图、填色、制作等。

(2)评估。依据Kirkpatrick的项目评估模型,将评估划分为学习层、行为层、反应层和结果层四个层次(图2),其中学习层与行为层是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的评估,是面向学习者的评测。反应层与结果层是对学习单效果的评估,是给设计者的评价与反馈,发现成效与不足,促进下一次的完善。

2.博物馆学习单ADE设计模型的特点。①整体性:从最开始的分析到设计,到最后的评估,是一个完善的整体。从分析到设计到评估,每一部分都是独立进行,但是每一部分都有内在的联系,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②循环迭代性:每一环节都相互验证。分析阶段,在进行学习者分析及预期知识目标分析后,需验证目标是否适合该类学习者;在完成需求分析后,需验证所提供需求是否能帮学习者达到预期知识目标,以及资源形式与内容是否适用于学习者。每一步都可在检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在设计阶段,依据分析阶段的学习者分析和预期知识目标分析进行内容选择与问题开发。在评估阶段,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分析阶段的预期知识目标的达成程度。③完善的评估:评估不仅仅是对学习单本身进行评估,还有对学习者使用学习单后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在不同层面、不同维度,根据不同指标进行具体评估目标的设定和编写,可使用多种评测方式。评估主要分为两大块,学习结果评估和学习单效果评估,其中学习结果评估是面向学习者的评估,学习单效果评估是给设计者的反馈,可根据评估结果对学习单以及学习者进行评估,从而找出问题,进行完善。

四、总结

学习单作为一种中介性工具,就像在学习者与展品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学习者在博物馆环境中进行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的博物馆学习单ADE设计模型,归纳出博物馆学习单设计的基本模块,提出完善的评估策略,使学习单的开发流程从分析到设计到评估环环相扣,结构紧密完整,对博物馆学习单的设计、使用和反馈信息的收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之后的相关研究做出铺垫。

参考文献:

[1]鲍贤清,毛文瑜,王晨,李康立.场馆环境中介性学习工具的设计与开发——以上海科技馆学习单设计研究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40-47.

[2]李利.论场馆学习支持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05):19-25.

[3]孟庆金.学习单: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合作的有效工具[J].中国博物馆,2004,(03):15-19.

[4]陈莉斯.博物馆教育移动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4.

Study on the Design Model of Single ADE in Museum

SUN Hao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Media,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museum,the learning list as an intermediate tool,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learners and the collection of exhibits,to promote the learners to better carry out inquiry learning. At present the learning single research is still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explor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Museum Learning single ade design model,summed up the museum to learn the basic modules and process of the design of a single,and put forward a perfect learning single effect evaluation model,for learning related research to make bedding.

Key words:informal learning;museum learning;learning order

猜你喜欢
非正式学习学习单
借助学习单,让阅读教学走向自主
“学习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数学“学习单”,激发学生自主生长的潜力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交互式博物馆学习单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系统及其学习模式研究
专业发展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