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培养的思考

2016-05-14 07:02张轩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5期
关键词: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

张轩

摘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规范幼儿教师师资培训,改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普遍偏低现状具有重大的意义。深刻解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特点,有助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各项要求,并在实践中更好的贯彻执行。对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目前的幼儿教师培养存在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无法相辅相成,游戏实践教学能力训练未能强化,保教综合能力培养没有有效开展等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79-02

一、《专业标准》的意义

为了加强和改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教育部于2011年12月12日,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专业标准》从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专业标准》的出台,对未来幼儿园教师师资队伍的质量把关以及幼儿园整体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文字性的要求,是保障我国未来幼儿教育正确快速发展的关键性文件。关于《专业标准》的指导性意义与重要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我国学者郤江波,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教师专业标准,认为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有“专业服务、专业知能、专业自主、专业制度和专业伦理”等特点[1]。将我国现有幼儿教师与以上特点对比,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的幼儿园在职教职工中,学前教育专业或者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的仅占全部教职工的55.8%;甚至有一部分在职在聘的幼儿教师,在岗期间都没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在幼儿教师的队伍中,约有1/3的教师不具备幼教资格证。而《专业标准》的出台,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标准》强调,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

2.规范幼儿教师师资培养。《专业标准》的颁布,对学前教育专业以及各级各类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幼教学生培养质量的要求和把关提供了刚性的评价标准和参考依据。在《专业标准》制定之前,由于缺乏刚性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课程设置,尤其在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大都不一样,导致了幼儿教师质量的良莠不齐。甚至有些教师教育机构,投机取巧,举办短期的幼儿教师培训课程,几周后将这些不合格的幼儿教师输送到各个幼儿园,更是大大了降低了幼儿教育的质量,降低了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论是对幼儿本身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对幼儿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3.改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现状令人担忧,半数左右的幼儿教师没有资格证书,近六成幼儿教师不是科班出身,很多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专业意识薄弱,甚至自己就将自己定位在“阿姨”或“保姆”的位置,不仅缺乏专业技能,更缺乏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意识。国家政策强调,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就是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标准》的颁布有助于改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

二、解析《专业标准》

1.基本理念。基本理念包括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幼儿为本的理念要求幼儿教师做到尊重幼儿作为“人”的尊严与权力,尊重幼儿在他们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年龄特征,教育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相关的保教特点。师德为先,是指幼儿教师在教书育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师德师必须放在第一位的重要因素。所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综合。师德是所有教师在从业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规范和准则,任何一位教师都要保有“师德为先”的理念。与此同时,“能力为重”也被定位为幼儿教师所必须秉持的一个基本理念。

2.基本内容。《专业标准》分为14个领域,包括62条基本要求。通过对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发现《专业标准》特别强调了幼儿教育知识,幼儿保教知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等。充分反映了幼儿教师应当具备专业态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特别强调了幼儿教师要把关心爱护幼儿放在重要位置,不能忽视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关注,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学会如何进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区角游戏的布置、一日生活的安排、游戏活动教育、保育方法和班级管理的知识;将对幼儿的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3.基本特点。首先,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将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放在首要的位置。其次,在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的基础上,《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在师德方面提出了特别要求,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第三,充分体现了幼儿园保教结合的特点。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要将保教结合作为基本原则,同时保教结合也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提出要“注重保教结合”的明确要求,不仅将“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技能领域进行划分,而且针对此框架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要求。

三、基于《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培养的思考

1.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无法相互依存,互相辅助。教学的三维目标提出,首先是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其次是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最后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从三维目标就可以看出现在教育对方法和能力掌握的重视程度。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不仅应该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更应该具有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本领。而目前在岗在职的部分幼儿教师,有些是“低知低能”,既没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能够针对幼儿身心特点进行相应教育的能力;有些是“高知低能”,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却不能通过相关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2.游戏实践教学能力训练未能强化。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幼儿游戏是幼儿学习各项知识、学会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可以说,幼儿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习游戏的相关知识,了解各种游戏的分类,掌握幼儿游戏的各项特点,如何运用游戏组织幼儿活动与生活,并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身体、智能、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3.保教综合能力培养没有有效开展。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幼儿,每天的工作范围除了教学以外,更多的是如何合理、科学、有效的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保、教综合能力,换句话说,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当是一名全科教师。然而,在如今的幼儿教师教育教学中,部分高师院校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设置过多的专业课程与技能课程,而没有开设系统的保育课程,至于通过实习的手段学习保育方法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真正的保教综合实践能力,仅仅在学校是无法完全掌握的,这需要通过在学校学习,去幼儿园实践,再返回学习反思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中实现,并且要反复的进行这个循环的过程。

由于《专业标准》的出台,让我们看到目前幼儿教师教育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暴露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是一件好事。只有能看到自己的问题,才能找到原因,才能提出有效的教育建议和策略。相信在《专业标准》的指导和约束下,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郤江波.教师专业化:困境与希望[J].教育导刊,2007,(10).

[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R].

猜你喜欢
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报告
优化管理,过渡也精彩
浅谈中高职衔接专业及课程双标准的研制
务实高效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探索
幼儿园教师培养之我见
《专业标准》背景下幼师语文教学浅析
美国最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标准评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