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杏余 杨和茂
摘要:独立学院如何才能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本科生,是独立学院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独立学院的调查研究,也通过本人在独立学院工作多年的经验,从在分析独立学院的产生发展、生源特点、培养模式存在弊端等基础上探讨了独立学院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定位,根据分析和研究提出独立学院本科生培养模式的一些科学性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本科生;培养模式;研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33-03
独立学院成立以来,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所以独立学院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等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独立学院。笔者即是基于独立学院如何才能培养良好本科生的深度思考,才形成了本论文的初衷。
一、独立学院的产生发展
独立学院作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与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已经超过300多所,其中绝大部分的独立学院都是依附于自身母体大学进行办学,而只是在其日常事务中进行相对的独立运作。在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中,国家明显强调我国独立院校的发展目标应该是脱离母体学校而成为真正独立出来的民办本科大学。截止到2014年,全国也已有超过40余所独立学院先后从母体大学完全脱钩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办本科高校。仅仅在2014年一年的时间里我国就有8所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本科院校并进行了顺利更名。例如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更名为广州商学院。
无论如何,本文更多的是希望独立学院如何进行办学模式的变革,独立学院如何培养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并具市场竞争力的本科生。
二、独立学院本科生的生源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招生是采取独立自主的招生办法,其招生基本限定在2B档,这一点和母体大学的招生分数是完全不同的。从高考录取分数线来分析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有两个明显的基本特点:
其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及个性较为张扬。独立学院所招收学生的成绩在所属高中大多处在中下水平,这些学生普遍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及学生个性比较张扬等。
其二,自我管理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跟母体学校的生源相比较起来,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专注力不够高,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容易受外界多因素所诱惑。
三、目前独立学院本科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尚不清晰,同时基于独立学院办学的历史较短的原因,可供独立院校学习借鉴的成功案例不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模式:一种是完全照搬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照搬母体学校的模式。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明显的培养弊端,即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而无法消化该人才培养模式下所应该完成的课程设置。另一种则是完全根据独立学院生源的特征主动降低培养标准,根据生源特点降低要求,照搬照抄专科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忽略了独立学院是培养本科生的根本问题。[1]
(二)与母体大学的专业设置形成了高度同质化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校的一种创新形式,因此,其在创办初期,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缺乏独立性,只能是参照母体学校的基本设置。由于基本上完全按照母体大学的学科及专业进行设置,所以就形成了和母体大学高度同质化的专业设置,但由于独立学院和母体大学毕竟各自所招收的生源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培养学生的质量结果来看,独立学院尽管和母体学校一样进行专业设置,但所培养出来的本科学生质量和母体大学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2]
(三)基本采取填鸭式、理论式教育方式
高校培养大学生,应该更看重的是培养其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所以,高校培养学生应该更加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其师资力量主要集中在刚毕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上,这些年轻教师们教学经验的不足就容易形成培养本科学生仅是一种填鸭式或者是理论式的教育方式,只能做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无法做到进行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传递。同时,由于年轻教师缺乏科研和实践经验,学生难以在年轻老师的这种培养方式下,提高對学习的兴趣和对理论知识的准确把握而应该有的扎实理论功底。
(四)师资队伍结构严重失调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所招聘的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三个途径:一是来源于返聘母体学校或其他高校的离退休教师;二是来源于招聘母体学校的在职教师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高管为兼职教师;三是来源于招聘国内外各高校应届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以退休教师与青年教师占据主要比例,由于缺乏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专职中青年教师,形成了以兼职教师为主、两头大中间小的师资队伍结构,也就形成了明显的老中青教师断层现象。这种结构严重失调的师资队伍,非常不利于独立学院本科生的培养,也严重制约着独立学院的健康长远发展。
四、独立学院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定位
通过以上对我国独立学院生源素质特征、师资队伍结构的研究分析之后,笔者认为我国独立学院目前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不仅需要考虑生源素质,还要充分考虑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只有根据所招收生源的特点及努力改变目前师资队伍结构,才有可能真正形成独立学院所谓的“独立”,笔者就尝试提出以下两种独立学院的本科生培养模式。
(一)定位为应用型大学的本科生培养模式
既然独立学院招收的生源素质具有个性张扬、学习自主性较弱、实践性较强及兴趣较为广泛等特点,为此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生源特点、培养目标,认清学校的教学模式定位,依托生源实况培养学生,以期在实际工作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并且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成为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大学。[3]
独立学院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应强调在“应用”二字上,其设置偏向实用性的专业与课程,而不是完全跟从母体学校,从而做到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实施本科生培养模式的转变。
1.实施师生互动。由于独立学院的生源的学习自主性较弱,因此独立学院可以在教学环节多增加互动环节,以尽量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一方面解决了完全填鸭式、理论式的教学,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老师也可以通过建立各种专业兴趣小组,通过课后学生的参与而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在网上开设各种专业学习讨论组,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能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2.实施“家校联合”。针对独立学院生源自我管理能力存在的严重不足问题,独立学院可以联合家长进行共同培养。通过学校与家庭的联手,更加明确培养的目标与方向。例如,有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将来毕业后更多是继承家族企业,通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强强联手,理论课程学习与家族企业的实践训练相结合,以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未来企业接班人的大学生。
3.实施“校内外导师联合负责制”。不止研究生培养,如今,导师制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本科生培养中。而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根据学生的特点,不仅应考虑校内导师负责制,更应该设立校外导师负责制,也就是采取校内、校外导师联合负责制。通过校内导师传播的理论知识与学习和校外导师指导的实践学习,将学生培养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二)定位为创新型大学的本科生培养模式
当下,国家更多的是强调如何建设创新型大学,以满足我国企业创新转型的迫切需要。为此,独立学院应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独立学院应根据生源的特点对课程设置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变革,设置一些创新创业课程,通过设立各种创新和创业项目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快速地建立起各种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真正做到“教、学、做”三合一的综合培养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多实践、多思考,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本科生,最终实现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步培养本科生的终极目标。[5]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1.建立第二课堂学习。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6]第二课堂”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第二课堂的开辟,可以更好地实现独立学院在当今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创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
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更应该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并且将“第二课堂”完全融入自身本科生人才培养计划之中,使之成为本科生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出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设立各种创新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知识竞赛、通过设立企业家讲坛以及建立及完善學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等系列措施突出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同时,建议把第二课堂的成绩与学分挂钩,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最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重点突出“独”,开设各种“特色班”。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均设立“特色班”培养本科生模式,比如中大的“逸仙班”和“博雅班”等。虽然只是处在尝试、探索阶段,这种个性化培养模式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为此,笔者建议独立学院应充分借鉴这一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较强的本科生。例如: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自2014年起成立了首届“逸仙新华班”,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首批63名来自各年级的学生进入了该班级,开启了“别具一格”的学习体验之旅,并且在全院公开招募全程导师,专门为这个班的学生进行课程的量身设置,这样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挥。该院首届“逸仙新华班”的人才培养新举措,目前已经成为广东省独立学院教改先例,在未来必定会被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所效仿。
五、结语
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尽管仅仅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但其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探讨与研究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在教学模式改进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本科生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尤其是本科生培养模式更值得引起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因此,本文针对独立学院本科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研究与分析,希望能为独立学院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最终能够让独立学院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建会.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11):655.
[2]赵建会.独立学院未来发展方向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5,(2):206.
[3]李俊霞.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131.
[4]段娇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人才,2013,(3):161.
[5]姜慧.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8.
[6]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