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锋
【摘 要】我国幅员辽阔,城市纹理和建筑风格南北迥异,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具有鲜明历史特征和地域特征,是城市文明的集中体现,如何在城市拆迁改造中体现对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对传统建筑风貌的保护,使传统商业街区发挥现代商业典范作用,是需要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老城改造;历史文化传承;建筑文化;城市肌理
城市建筑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理念,折射出城市文明的发展史,具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文化内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更应该重视和保护城市文明留下的历史遗产,深入研究城市发展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文化肌理,保留和传承传统建筑的优点,发挥城市历史文化底蕴优势,推进老城的更新发展与文化传承相统一。
一、老城的文化遗失
(一)历史建筑缺乏保护机制,古城风貌荡然无存。一方面老城区内很多建筑为明清时期建造,年代比较久远,但风貌依稀可见,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致使多数建筑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居住生活;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老城区内居民房屋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历史建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被随意的侵占使用、私撘乱建、自行翻建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很多宝贵的文物建筑出现了不可修复的损坏,老城风貌破坏严重。
(二)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组织混乱、商业环境恶化。老城区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基础设施改造存在难度大、投资多,集中改造不太现实。路网的拓宽、电网埋地铺设、排水系统的改造、多数牵涉到拆迁安置,改造困难重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出行方式的转变,交通拥堵问题在城市中心区日益凸显。由于道路狭窄,停车位数量的严重不足,导致人车混行,致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道路空间更加拥挤。传统商业中心区虽然坐拥黄金地段,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等现象突出,商业形态单一,多数门店重复经营,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加之新兴商业区和互联网经济带来的竞争,传统商业中心区呈现出衰落的迹象。
(三)传统文化没落,邻里关系缺失。随着老城区风貌的缺失、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生活环境恶化,传统商业和居民纷纷搬离,邻里关系逐渐瓦解。而低廉的生活成本使外来租住人口急剧增加,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隐患。老城中心商业区由原来的繁华街市,变为拥挤的地摊式商业街道的代名词。依附于城市青砖黛瓦之间和睦的邻里关系和对老城深深的情感,被摧毁殆尽。
二、城市肌理与传统建筑文化在老城中的地位
城市肌理和建筑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基。传统商业中心区作为城市最初的中心区,是城市记忆的发源地,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脉和人文精神,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沉淀和浓厚的传统商业氛围,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早期的老城改造一味模仿式的商业开发模式,对文化传统的轻视,只追求物质享受,只争取经济补偿而忽视文脉保护,忽略了可持续性发展,破坏了城市肌理,必然导致失败。重视传统文化和传统商业的结合,充分挖掘城市文脉,在更新中突出建筑特色,延续城市文脉,保留具有建筑文化中的积极元素,摒弃消极落后的元素,传承与发展相统一,使历史建筑文化与现代商业气息相融合发展。加强对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吸收与利用,提高居民对家园的自我保护意识,以达到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高度和谐统一的目的。
老城是一种记忆,一种乡愁,也是一种归属感、认同感。老城在城市传统商业中心区中的有着较高知名度,较强的可识别性,有着许多记录了城市的历史兴衰与文化沉淀的代表性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坊,是一座城市的标志。老城是人文历史的积淀和城市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弥漫着传统的气息,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它因而具有生命力,古朴而又传统的生活方式具有浓郁色彩的家乡的感觉。
三、老城改造方式与文化传承相协调
老城改造要以保护城市肌理,传承城市文脉的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出发点,以提高传统商业中心区的竞争力,改善传统商业中心区的环境品质。在建筑风格上要运用现代理念吸收传统建筑精髓的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秉承文化传承特性;空间设计中应该在完善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尽可能延续城市肌理,通过既有古建筑和古迹重建等手法,释放传统文化元素,提升老城活力。
(一)优化设计理念,创新与文化传承
老城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的城市纹理和古朴典雅建筑风格,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设计中要通过更新改造与文化传承理念相融合的理念,创新和保留历史街区格局、凸显历史意义的建筑元素、彰显老街的传统特色,从而激活城市老城区焕发活力。使传统商业街区在现代商业文化中发挥长处,注重保留与创新设计相融合,重视传统文化,但设计也要因传统而异,因地制宜,不仅为经济利益,更要为文化保护和历史传承。打造商业中心区的历史文化情节与城市关系设计,避免千篇一律的商业宣传噱头,保留城市文化符合,唤起人民对历史和传统商业中心区的集体记忆。
(二)改善环境品质,保护城市肌理
老城改造不同于新建项目的商业开发,既要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又要力求还原老街的传统风貌,保留传统文化元素,保护城市肌理。使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相统一,通过规划设计使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通过现代技术还原历史,把历史古迹与新建传统特色景观构筑物结合起来,使得老城在风貌上勾起人们的回忆,在购物中感受历史的穿越,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发挥传统商业街区的历史文化优势,更新商业发展理念,围绕改善环境品质展开,通过打造高品质的老城商业街区来提升经济效益,保护城市肌理,延续城市文脉、关注文化传承,使历史传承与现代设计产生心灵共鸣,使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创新商业发展理念,保留传统商业氛围,也可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我保护意识,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三)可持续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而城市的可识别度却逐年降低,失去了地方特色,城市中越来越多的是莫名其妙的怪异的“洋地标”,如枫丹白露、曼哈顿广场、香榭丽舍等舶来洋名,而那些十分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街区名称,如“磨盘街、仁义巷、南门东街”等能体现建筑文脉元素的传统胡同、街道名称却在日益减少,越来越多的“归乡客”站在繁华的街道中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一点也体会不到回家的感觉。外来文化的侵入和传统文化的丢失正在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发展着,大量的文化遗产不断地消亡着。老城传统商业中心区可持续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不是对立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对传统商业街区改造发展可以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促进其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复兴所产生的作用形成一种再生的机制,也可以使城市传统商业中心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老共生,紧凑生长。传统文化的保护离不开创新发展,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传统建筑,也不能全盘否定,失去其本源。只有把城市发展改造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发掘和传承本民族自身的文化底蕴,使之融入当代的经济建设中来,借鉴传统建筑人文的布局形式、型艺术、色彩搭配以及装饰细节等因素,抓住神韵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加以设计,发挥其独特的艺术属性,才能使城市改造建设生命之树重新焕发活力与光彩。
四、结语
老城的改造和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更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复兴。对老城传统商业街区的改造,不仅仅是要改善环境品质,完善基础设施,更重要城市肌理的保留,发挥传统商业街区的优势,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对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通过设计理念和改造方式的传承与创新,实现建筑文化、城市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复兴,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引下再现老城的繁荣,共创老城发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