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环境艺术发展现状及危机

2017-02-24 17:27周宙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建筑文化环境艺术危机

周宙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一直是在兼容统一中向前发展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她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國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文化角度论述了现代环境艺术发展的现状和危机的根源。

关键词:环境艺术;建筑文化;危机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2-0019-01

一、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现状

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强权经济、政治的侵略,薄弱的传统中国建筑文化不断遭受到外国建筑文化的冲击。混乱的社会环境中很难造就出色的建筑作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社会经济文化得以复兴,环境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1959年北京兴建的新中国十大建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中国建筑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发扬;但此后对复古主义的批判、受俄罗斯建筑文化的影响、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多年紧缩和调整建筑标准,以及文革中的“大批判”,都波及到建筑文化的发展。直到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建筑艺术终于迎来了真正的春天。环境艺术得以飞速发展。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中却隐藏了危机,放眼全国,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中国建筑界洋风盛行、本土建筑文化的历史断裂和临阵失语现象都颇令人忧虑。城市化妆运动、全球文化对于地域文化的冲击以及城市建设高潮中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使得这场中华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危机愈演愈烈。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危机二字在中文中意味着危险与机遇同在。没有危机意识就不可能有复兴。处在这样的中国、在这样剧烈变化的边缘中,如果不是愚昧无知的话,看不见前景和机会无疑是悲观主义的,而装着看不见危险则显然是不道德的

二、存在危机的根源

环境艺术发展中表现出的文化失落的危机所存在的根源有下面三个方面:

首先,放大了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使我们失掉了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牢固基础。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我们缺乏对抗的自信及勇气。认为中国建筑文化已经过时了。虽然承认中国建筑文化很有特色,但认为这些传统已经与现代的技术和材料不相适应,是过时的文化;因此,在是否需要发扬传统的问题上犹豫不定。另一种观点则强调体系的对立。认为中西文化体系各不相同,要搞现代建筑就不要讲传统,两者不可兼得。这两种观念不仅在房地产界颇有普遍性,甚至在建筑师中间也有很多人是这样看问题的。这种对自身文化的否定,如同在敌军攻城时叛变的士兵,面对强敌,自己先灭了自己的士气。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要能得到继承和发展的话,这种文化中的一部分必然要和世界上最先进和未来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进行对接。才能得以传承。我们现在的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决不是选择哪种文化,而是寻找自己的根基,在广采博收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发扬光大,从而启动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积淀民族的自信,提升自己的平台,真正变与“狼”共舞为引“狼”共舞。

其二,忽略了对国人精神生活的关怀。文化的东西要关心人,环境艺术不能与人的精神生活割裂开,需要从文化的层面给予人们关怀。黑川纪章在谈到学习如何继承传统建筑文化时提到他对传统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看得见的,如建筑的式样、外观、装饰等;一种是看不见的,指的是意境上,精神上的传统,是一个有内部结构的系统,包含着价值观念、思想模式、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如何发掘、提炼传统文化中那些具有现代价值的“看不见的东西”呢?这两年,社会上对一个文化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即韩剧的热播。像是悄然之间,“韩剧”就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国大大小小的荧屏。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影视剧创作缺乏对受众内心的人文关怀。很多年来我们都在讲现代化,但却化掉了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汉民族文化内里所含蕴的许多精髓已渐渐被我们遗忘,但我们内心中却一直保有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文化的多元性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寻根的需求。文化是一种人的行为方式,设计是否能够契合人的内心,归根结底在于它是否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其三,忽略了文化存在的土壤。在中国,那些如同人间天堂的旅游胜地很多都是由外国人找到的。忘了是哪位旅行家说过:“我不去丽江了,因为那里现在都是中国人了。”处听起来觉得刺耳,细想一下却的确是有道理的。丽江美美在它的古朴自然,它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在那里,人们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但现在丽江的居民们开始开酒吧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变为了一个壳子。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的对接,不是仅仅是设立几个自然保护区,建立几个纪念馆就能处理好的。祖上的产业要靠原住居民的生活传承下来的。历史的东西一定要用,人用是保存不下来的。新农村建设这个政策提得很好,但是加速乡镇城市一体化却不妥。人民的生活应该进步,从教育、医疗、配套设施及生活保障上应该缩小与城镇的距离,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方式慢慢向现代化前进,一股脑的推倒重建,其结果不过是不同地域人们顶着个同样的壳子,重复着原有的生活。其意义何在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要关注设计对于老百姓生活的影响。唤起其内心文化的回归。

参考文献:

[1]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2]田川流. 中国文化艺术可持续发展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5.

[3]李炳南.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J].云南社会科学,1999(03).

[4]秦红岭.建筑的伦理意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建筑文化环境艺术危机
停电“危机”
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发展前景与应用研究
ArtDeco下的“海派”建筑文化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
当代中国主流建筑文化的新趋向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
浅议本土建筑文化的认同感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