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霞
听说读写,写是终极目标;听三遍不如说一遍,说三遍不如写一遍,写很重要;说到不如做到,写好才是更好。写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写落到实处。
一、拿起笔——记好笔记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动嘴,也更要学生动笔。不动笔的课堂,知识积累、积淀肯定少,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抛弃课堂笔记。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笔记越来越来越重要,会记笔记的孩子课堂效率更高。
二、拿起笔——写好汉字
语文新课标,1-9年级都有对写字的要求,足见对写字教学的重视。其实是这样,学生小学毕业的时候,连最起码的字都写不好,我会觉得不好意思。
1.分数鼓励。
起笔即使练字是,我们班的钢楷、抄写、默写明确三个100分——一没勾抹100分,书写漂亮100分,书写正确100分。用诱人的300分激励学生写得认真、正确、规范、美观。写出端正的态度,写出漂亮书法。
2.榜样激励。
班内书写漂亮的上光荣榜,一齐喊这些小书法家名字,展示一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会化力量为书写。
3.竞赛调动。
每个学期都有竞赛,班级小书法家、校级书法家,在竞赛的工程中让学生练起了,比起来。
4.方法引领。
教师和学生要善于发现,总结汉字的书写规律:左右结构的字——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穿插;多横平行,多竖相对;笔画要讲究谦让,做人要讲究谦让。学写字,学做人。
5.字理激趣。
汉字数量虽大,其形体结构是有规律的,字形和字义密切联系。字理识字减少错别字,能让学生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能让学生领悟到汉字的文化内涵。字理网,字理小屋。
通过这几种方法,让学生喜欢汉字,写一手漂亮的汉字。
三、拿起笔——写好文章
习作教学目标不清、目标难定,给我们的习作教学带来很多困难,管建刚老师提出:一堂好的作文课必须达成三个目标——一是渗透习作表达的技巧,二是激活习作表达的素材,三是调动习作表达的欲望。
1.渗透习作表达的技巧。
习作习作,顾名思义,练习着写作,学习写文章,我们还是要教习作的方法,习作表达的技巧很多——命题技巧、开头结尾的方法、人物描写的方法、景物描写的方法等等。我说一下,课堂比较好的做法。
(1)对话描写。
对话描写的方法:
抄写,在抄写中发现对话描写的规律,标点的运用。
情境中对话,感受对话的魅力。
练习对话描写
对话描写应注意:
写对话,每个人的语言自成一段。
对话描写中标点的运用。
注意提示语的位置变化
《白杨》为例: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提示语在中间)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提示语在前)
“哪有这么大的伞!”(没有提示语)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提示语在后)
不是一说到底。
《白杨》为例: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提示语要生动些
不能完全复制粘贴语言,要突出主题的。
(2)时间不再单调。
文章不再是这样——九点钟、下午、周六,这样干干巴巴。
用景物再现时间
用人的行动感受时间
用动物的活动规律描写写时间
用天气的变化写时间
(3)习作中,看到景。
我们的习作中目中有人,也要目中有景——清风、明月、小花、小草、太阳、云朵、树木、建筑。因为故事不会发生在真空里,给故事一些空间,一个背景。
曹文轩的纯美文学小说,除了忘不了到人与人之间的友情美、亲情美,更忘不了景之美。
(4)习作中,听到声音。
文中只见其人,不闻其声;或只有人声音,那风声、雨声、车声、喇叭声、鸟叫声等等,不见其文。让学生去听,去感受生活,去书写生活。
(5)习作中,看到色彩。
生活中的事物本身是多姿多彩的,古诗中更是色彩分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千里黄云白日熏”……习作中也要看到颜色、色彩,让我们的文章也亮丽起来。
以日记促习作
日记——当天发生,即时性强,我们应借助日记让学生轻松习作。我着重说一下命题日记,这种形式便于学学习——习作方法、习作技巧、用词造句。命题日记更像一面镜子,照照自己,照照别人就简单了。
在劳动中感受生活
自己做一次饭、做一次家务、买一次菜,有经历、有体验才能轻松的写出文章。
在观察中发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