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国
在2016年山西省直侨界慰侨送温暖电影招待会上,有一对老夫妻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男性老者是96岁的老归侨、山西进山中学离休教师白歌昕,陪护他的是妻子马玉花。
在山西离退休归侨中,白歌昕的年龄最大,资历最深,但知道他归侨身份的人很少。因为他为人低调,是个潜心教书做学问的人。
一
白歌昕原籍福建省永春县岵山镇塘边溪村。1920年出生,原名陈玉树,后到陕西蒲城中学教书时,更名白歌昕。
白歌昕从小喜欢读书,到了上学年龄时,一个姓陈的同乡带他到新加坡后港小学学习。他悟性好,学习很努力,颇受老师重视,老师送他一本王筠的《文字蒙求》。白歌昕一看就入迷了,原来汉字有这么大的学问啊!从此,他对汉字文字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进行了不懈的钻研。他认识到:要真正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还得回到中国去。抱着这个目标,他在“二战”爆发前,返回祖国,回到家乡永春,并先后在福建省立第一中学、厦门集美中学读书。
七七事变爆发以后,南方陷入战乱之中,他辗转来到北方,先后在陕西蒲城中学、凤翔中学、山西的荣河中学教书(当时万荣县分为万泉和荣河两个县)。
二
抗战胜利后,白歌昕来到山西阳城。1947年4月,正式参加革命工作。那时候解放战争势如破竹,节节胜利。老根据地组织干部南下,去接收新解放的地区。白歌昕积极要求南下,领导也批准了,他已经做好动身的准备。后因太岳师范师资匮乏,就把他留下,在太岳师范当语文和音乐教师。白歌昕的业余爱好是音乐,学过声乐、作曲和指挥。走上讲台以后,他除了教国文(语文)以外,教音乐也很胜任,两门课都游刃有余。
新中国成立后,白歌昕被调到山西省文联工作。没多久,因患上了肺结核,被安排到晋祠疗养院疗养,休养了一年。时任副省长王中青知道后,亲自下指示把他调到工农速成中学当教师。
随后,白歌昕又先后被调到太原五中、晋源中学、进山中学任教,一直到1988年离休。
山西省群众艺术馆的离休老馆长薛麦喜是他在太岳师范的学生,离休后担任山西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外交部的离休干部李同成也是他的学生,离休后担任外交部“外交笔会”的常务副会长,已经出版了几十部著作。
白歌昕常说他是“桃李遍天下”,感到非常自豪。他的学生仅定居在北京的就有100多个,职务最高的是中将。学生有出息,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作贡献,其实就是对老师的最大回报。
三
白歌昕对于汉语,特别是对古代汉语怀有浓厚的兴趣,并一直钻研不懈。他认为,古代汉语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知识。国文的教与学,不外乎“字”“词”“句”“篇章”“结构”5个方面;而基础是“字”,必须过好汉字关。他认为,上大学中文系,只念4本《古代汉语》,是很难过汉字关的;现在大学毕业生念错别字和写错别字司空见惯。这种状况令人忧虑。
叶圣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说过:不通读几部说文解字著作,是很难过汉字关的。为了弄通汉字,白歌昕先后研读了五六十部关于说文解字方面的著作,还有金文、甲骨文方面的著作,有的著作他研读多遍。特别是马叙伦对他的影响最大。其《中国文字之构造法》《说文解字研究法》《说文解字六书疏证》《马叙伦学术论文集》等,白歌昕都反复研读过多次。
白歌昕对古代汉语到了痴迷的程度。在教学和研究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素材。多年来,他呕心沥血,编纂了《中学文言常用实词词典》和《汉字解读》。这两部书是对中学师生十分适用和大有助益的读物。
白歌昕对《汉字解读》的编著,耗费的心血最多,时间最长。这本书共收录了10500多个汉字。较其它字典有三大特点:一是解读了每个汉字的字形、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二是将基本字的偏旁、多种写法一一列出;三是在编排时将部首、声符相同的汉字归在一起解释。
《汉字解读》这部书稿在出版前,白歌昕先后校对了十多次。每次都要耗费一个多月。2008年1月底,白歌昕将这部书稿送到北京,通过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转送教育部汉字专家张书岩审读。2008年5月4日,张书岩对书稿作出了书面评价:“白歌昕老先生的书稿细致分析了一万多个汉字的形、音、义及相互关系,显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这部书稿对帮助读者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奠定文字学基础,会有一定的作用。”
2011年3月,白歌昕这部80万字的“最新汉语识字课本”《汉字解读》,由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离休后还能发光发热,为祖国的语言文字事业作出一点贡献,白歌昕的心情比中了大奖还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