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琴
苏明,原名李改宁(到延安后改名苏明,意即苏联代表着光明的未来),1921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柳林县石安村。1938 年投身革命,先后参加了山西“妇救会”工作、延安大生产运动和平津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湖南和平解放后长沙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幼年的苏明颇有男孩子性格,大胆调皮,爱打抱不平。村里的私塾不招女生,她便跟着在太原师范读书的三叔读书认字。柳林县地处晋西北吕梁山区,离陕北很近,受刘志丹的影响,不少人奔赴延安参加了革命。小小年纪的苏明,也对延安充满了向往。
1938 年 6 月的一天,苏明瞒着家人跑到山西临县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训练班,结束后到临县妇女救国会,发动农村妇女参加抗战支前工作。因为表现突出,不久苏明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区里的妇救会主任。几年间,苏明的足迹踏遍了管区内的沟沟坎坎,村村落落,培养了大批抗日力量。那时工作十分辛苦,不仅没有报酬,还会有生命危险。
1939 年 12月,阎锡山发动“晋西事件”,大肆抓捕共产党人,苏明经常处于危险境地,但她临危不惧,始终坚守在革命斗争第一线。1941 年 6 月,苏明来到向往已久的延安。根据工作需要,她被安排在中央卫生部门诊部和中央党校一部卫生科从事医务工作。延安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加之日军的进攻和胡宗南部队的围困,当时军民的生活十分艰苦。苏明回忆说:“由于很少下雨,干枯的土地上很难长粮食,树也长不好,连草都很少。有时连小米都吃不上,只能用麸子和野菜充饥。”后来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她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和所有干部一样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开荒种菜。此外,她还经常利用看戏或看表演的机会,领来毛线编织毛衣毛袜交给部队。渐渐地,大家的生活才有所改善。延安的条件虽然艰苦,但人们的文化生活却很丰富。闲暇时间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表演节目,日子过得激情飞扬。一次,在王家坪的露天舞场,朱老总过来邀请苏明跳舞。当时苏明还不太会跳,连连摆手推辞。至今想起这事,苏明还一个劲地自责,怪自己年轻不懂礼貌,怠慢了敬爱的朱老总。在延安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苏明通过文化学习、生产劳动以及整风运动的历练,不仅思想上变得更加成熟,革命的志向也更坚定了。
抗战胜利后,苏明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冀东军区十四军分区机关担任政治指导员。后来,她又先后调到冀东军区后勤部及东北民主联军(四野)九纵队卫生部等单位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夕,她随部队南下到了湖南。
长沙建设的有功之臣
1949 年 8 月底,苏明随部队南下来到株洲。不久,她便转业到长沙市民政局工作。解放后的长沙百业待兴,百废待举,政府工作任务繁重。民政局负责城市社会救济、支前工作和人事调配等。到民政局后,苏明被任命为民政科副科长,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办“行政人员培训班”,即把国民党时期的保甲长以上的人员组织起来,分批审查培训,安排工作。那时,她还负责组织妓女改造和收容救济乞丐等工作。
1950 年 4 月,国家颁布了新的《婚姻法》,要求结婚、离婚都要进行正式登记,并颁发证书。当时国家没有现成的结婚离婚证书,市里也没有专门的设计人员,苏明便找来一张部队获奖证书作样本,稍作改动,权作结婚证、离婚证和复婚证。未曾想,这种证书在长沙竟然用了很多年。不久,组织上又让苏明负责组建长沙市东区区委,并担任第一任书记,后又担任了南区区委书记。在此期间,她主要开展了民主建制工作:废除旧保甲制,建立人民代表制度和基层组织“居民委员会”,让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由于任务重、压力大,她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帮助居民的生活步入正轨。
1953 年 6 月,苏明调任长沙市建筑局党委书记。长沙虽然解放已有几年,但城市建设还十分落后。“路不平,沟不通,水不清,灯不明,垃圾堆成山,到处是木棚。”为了加快城市建设,苏明充分发挥建筑工会的作用,合理安排大小工程,还经常亲临建设工地,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了解工人情绪,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在雨季提出“抗雨赶工”措施等,短时间内就使长沙城区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例如,现在湖南省委大院的一办公楼,就是那个时期建成的。由于建设质量好,这栋办公楼如今仍在使用。
两年后,苏明被任命为长沙市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当时正值国家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她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的号召,投入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为了解真实情况,她常常深入到一家家工厂去调研,和工人师傅交朋友,并注意团结工商界的私营代表,向他们宣传党的公司合营政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几个月里,她组织长沙市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工厂、企业进行登记,后合并成几十家公私合营企业,从而将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筹安排,大大促进了长沙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酒水,酒水。”酒的好坏,和水有很大的关系。听说白沙井水好,苏明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长沙南门口寻找水脉,后来还真找到了。有了好的水源,苏明便组织人员建起了啤酒厂,既满足了市民生活的需要,又加快了长沙市轻工业的建设步伐,两取其利,受到市民的欢迎。
1956 年,苏明被任命为长沙市副市长,主管工业、交通和基建等行业,并兼任市经委主任、科委主任等职。这时,她管理的机构、部门多了,手中的权力大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她在考虑问题提出意见时,都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精神,根据全市总体规划,并结合基层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来作决定。为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减少领导决策的盲目性,她还经常下到工厂、车间调研,向懂得专业的技术人员学习。就这样,她一干就是近 20 年。
“文革”爆发后,苏明受到冲击,遭到关押和批斗。但她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始终认为自己没有错。1975 年,苏明调任湖南省建委副主任,分管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一次,她到常德检查工作,发现当地有家生产砒霜的企业,排出的废物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致使一些村民患上癌症。“搞砒霜出口,代价太大。”苏明念民生艰难,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关掉了这家工厂。
“文革”结束后,苏明还担任过湖南省外事办副主任,接待和陪同不少外宾到长沙、韶山等地参观。让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接待缅甸总统吴奈温及夫人和邓颖超到湘参观。“那是 1977 年 5月,周总理去世还不到一年,邓大姐就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专程陪同吴奈温总统和夫人来长沙参观,她为党为国操劳的奉献精神让人敬佩。”苏明深情地回忆说。
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女子
在延安时,刚刚参加革命的苏明和艾平相恋结婚。艾平是江西瑞金西郊乡(今象湖镇)人,1931 年参加红军,是个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同志”。婚后,他们生有两个女儿。未曾想,就在小女儿出生两个月后,也就是 1947 年 11 月 1 日这天,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后改为第四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五师政委的艾平,在攻打辽宁朝阳(属辽沈战役)中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 32 岁。丈夫的英年早逝,令苏明十分悲痛。“自从丈夫牺牲后,我就决心不再结婚。因为在我心里,没人能比得上他。”苏明跟作者道出了她当时的心情。沧桑如梦,时间也见证了她对丈夫的一腔真情。
解放战争期间,苏明为了更好地工作,她把大女儿交给母亲抚养,而把小女儿则送到了老乡家。直到南下湖南后,她才得以和母亲以及两个女儿在长沙团聚。当时,一家 4 口人靠她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困难可想而知。尽管丈夫是革命烈士,但她却从未给孩子们申请过烈士子女的待遇,自己也不愿享受烈属待遇。在她心里,国家的困难也很大,自己的困难必须自己解决。庆幸的是,苏明的两个女儿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长大后都参军到了部队。她们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入了党,提了干,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幸福生活。
1985 年,苏明被选为中共湖南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直到1991 年离休。晚年,苏明的身体不是太好,但她总是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过着一份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