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云国
摘要:理念的树立、素养的提高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的第一目标。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培养理念、提高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谈得上培养理念、提高素养。
关键词:培养理念;提高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5-001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5.005
理念的树立、素养的提高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的第一目标。高中阶段所学的许多知识、公式、定理随着岁月的流逝会逐渐淡忘,对多数人而言,这几乎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那些知识、公式、定理所承载的许多理念以及观察、分析、处理事件的视角和方法,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它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教育的价值和教育教学理念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是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职责。
一、 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观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论及发展问题时指出:“发展和培养不能给予人和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力和努力来获得。”这种“活力”和“努力”绝非依靠良莠不分、广种薄收的题海战所能获得,也绝非凭借那种脱离双基、好高骛远的“精品”战所能具备。培养学生的化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的过程,是学生获得内部“活力”的过程,它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它真实鲜活地摆在每个教师面前,需要教师努力突破传统束缚,切实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实践来应对它。在提高化学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不能离开化学“双基”去追求化学素养,因为“双基”是化学理念的载体;而要获得“双基”,培养学生的“内部活力”,必须转变学习的方式。兴趣、联想、实践、方法是学生素养的发展之本。以钢甁储运液氯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下化学现象或化学反应过程:氯气易液化、铁与氯气点燃条件下化合成氯化铁以及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与次氯酸、盐酸能腐蚀铁等,经过比较分析后,学生经过思考很容易接受这样的化学理念:化学反应中条件很重要!条件不同能引起反应现象的不同或反应产物的不同。学生获得相关的化学理念后,很容易从以下实例,如Na与O2、H2与O2、H2S与O2、碳与O2、Na2CO3与盐酸、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等反应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条件不同或反应物用量的不同,都会引起现象或产物的不同。
二、 教师必须把握好教材的特点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培养理念、提高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从实验入手
新教材较之于旧教材,突出了实验的权重。实验是培养化学理念提高化学素养的最佳载体。它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它是学生实践化学技能的最优渠道。它是学生感知化学现象,探索化学奥秘的最好触发剂。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特殊的意义。新教材在实验的形式和种类上更完备,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其中包括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选做实验(包括兴趣实验)等;实验的内容上,新教材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更紧密,实验的方法和手段上,新教材所作改动较合理,使实验现象更鲜明直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把握实验要点,增加实验的直观性、探索性、趣味性,以充分发挥实验的综合效益,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在讲述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时,涉及铝与盐酸反应使温度升高及粉状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反应使烧杯与玻璃片之间的水结冰这两个实验,本身的原理并非重点,主要目的是引入反应热效应的直观性,使学生加深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概念的理解。根据需要,教师可在教材实验内容之外补充一些实验。如测定雨水的pH时,可具体引导:怎样制备雨水收集器、如何使用pH试纸、如何记录、分析,甚至如何写成小论文等;如碘的升华、萃取、与淀粉的显色反应的课堂演示实验,白纸显字的家庭小实验及指纹检查、滴水生烟的兴趣实验可以综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碘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又如可以补充CO2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的实验,把它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实验,使学生对Na2CO3与NaHCO3的溶解性和相互转化关系的理解更深刻,这样做的同时也加深并拓宽了课本的知识。通过对化学实验作具体引导、综合与补充,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这对巩固双基、培养理念、提高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2. 从阅读入手
可读性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不论是正文,还是正文后的阅读材料,或是文中的插图或是课本的整个结构都渗透出一种新颖别致的情趣。就图片看,从古文化的辉煌到如今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都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就阅读材料看,内容涉及科学家生平与其作出的杰出贡献、有人类发展过程中能源结构的变化、材料的发展、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等。平时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及讲授内容及时灵活地指导学生阅读,既可以巩固双基、抓本务实,又可以跳出教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活学生内部的潜能,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 从研究性课题入手
研究性课题的引入是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教育的核心要求。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在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自己也能得到长足的提高。当然,对于研究性课题,可根据当地特色有选择有步骤地开展,尽量要创设一种群体性的探究风气。比如可以指导学生调查家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并拿出实践报告。当然学生的研究成果不一定会是“阳春白雪”,甚至还比较肤浅幼稚,但是探索的过程可以使学生获得书本上所得不到的知识,正如学生在报告中提到的那样:“从柴草到液化石油气到管道煤气,拓宽到工厂用煤、重油、到汽车用油到飞机用航空煤油直至火箭上天所用肼或液氢燃料,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世界在我眼中越来越广阔”;还有学生提到:“通过实践我学会了与人交流,与社会交流,学会了观察、分析和思考”。所有这些研究心得,无不折射出学生智慧的闪光。研究性课题引入化学教材这完全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它有力证明“教学不应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方法比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研究性课题在定位、实施及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是个引导者,同时也是个实践者。只有教师明确自身应有的角色定位,才能切切实实地承担起培养理念、提高素养的重任。
三、 教师必须比以往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是人的教育,教材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桥梁,教师的主导性的发挥在引入、巩固及深入等各个环节中无疑是相当重要的,但同时教师应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谈得上培养理念、提高素养。
1.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思维过程的舞台
展现思维过程,是指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产生的来源或依据与知识迁移发展变化的经过及其形成科学结论的概括的全过程的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个别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甚至批判性都会表露出来,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例如:SO42-的检验,在实验室里检验溶液中是否有SO42-时,常常先用盐酸(或稀硝酸)把溶液酸化,以排除CO32-可能造成的干扰,再加入BaCl2[或Ba(NO3)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存在。有学生就指出这段表述存在不严密性:若先用HNO3酸化或先用HCl酸化后再加入Ba(NO3)2都不合适,有还原性的SO32-也会产生干扰,所以最佳方法是先用过量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排除CO32-、SO32-和Ag+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对于学生表示的异议,教者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在课后用实验加以验证。当课后的实验证明了学生的观点时,可以看得出,同学们明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的愉悦。
2. 教师有必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手段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手段,这是一个大而迫切的问题,关系着学生科学意识、化学观念、化学素养的健康生成和发展。多角度多方位地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与现在的考试评价体系并无质的冲突;一个思维品质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考试的书面成绩也往往比较好。但是考试评价不能成为唯一评价,学生的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及价值追求,同样应该纳入教师的视野。学生化学观念的获得、化学素养的发展同教师的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为此,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机会,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作出积极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一旦形成群体激励赏识的氛围,受到鼓励的学生个体,其思维的积极性就会明显高涨,其学习的表现和结果会明显改观。这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当然,培养学生的化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作为教学的第一目标,不应仅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而应贯串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堂上问题的设计、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到课后的辅导甚至平常与学生的交往等,都必须贯穿这一目标。总之,在努力推进教学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要依托教材,自始至终地把培养化学理念、提高化学素养当作教学的第一目标,并落到实处。当然,高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和理解还处在一个起步时期,在整体上不要盲目拔高,要把握好“度”,但作为化学教学工作者,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一定要把提高学生素养作为最高的追求,这样就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美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化学》的设计思想和特点[J].化学教育,2001,(6):1-3
[2] 汪长勇.依据素质教育思想构建化学新课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5):1-2
[3] 刘瑞敏. 浅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数理化学习,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