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宝宝为什么需要接种疫苗?
宝宝出生后,可以从母亲体内遗传一定的抵抗传染病的抗体,但其会随着宝宝月龄增长而逐渐减弱和消失,使宝宝容易感染传染病。为了提高其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按照免疫规划及时给宝宝们接种疫苗,保护他们健康成长。绝大多数宝宝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后,会形成牢固的群体免疫屏障,既可以保护自己不得病,同时也可以保护少部分因疾病不能接种或暂缓接种疫苗的其他宝宝。因此,预防接种是最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保护宝宝健康的手段,每名适龄儿童均须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按免疫规划要求进行预防接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Q: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吗?
疫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外来异物,个别人在接种疫苗后发生正常免疫反应的同时,局部或全身可能出现一些生理病理性反应,并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因此,每种疫苗说明书均注有不良反应项,而不良反应可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Q: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质量有区别吗?
所有上市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在我国上市的药品,无论国产或进口制品,在其有效期内各项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均不得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多年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和使用国,在疫苗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不断积累经验,疫苗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可以比肩国际水平,有些指标甚至优于国际标准,如疫苗安全性检测项目。
Q:什么是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Q:什么是预防接种一般反应?
一般反应是指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绝大多数预防接种反应为一般反应,通常为一过性,一般1~2天可以恢复,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对于较重的局部反应,如出现红肿、硬结可用清洁毛巾于接种疫苗24小时后热敷,每日3~4次,每次15分钟,可以帮助消肿,减少疼痛。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会在接种部位出现小脓包,为正常局部反应,禁忌热敷。遇小脓包破溃可涂抹1%紫药水以防感染,待其自行吸收、结痂后,即可形成卡疤,但不是每个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都会出现上述反应的。对较重的全身反应如高热,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儿童专用退热药退热,但遇持续高热,异常哭闹,应及时到医院对症处理,同时向接种门诊报告情况,接种门诊医生要做好登记和咨询,必要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Q: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由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和受种者个体因素所引起,其发生率极低,当反应较重时,需要进行临床处置。绝大多数异常反应经过治疗不会遗留永久性损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无菌性脓肿和热性惊厥等。
仅极个别人由于个体差异可能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需要进行临床处置。对此,家长不需要过分担心,所有免疫接种门诊都备有急救药品和设施,若出现疑似严重异常反应,医生都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和救治。每次接种疫苗后,医生应告知家长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出现不良反应后的处理办法。当宝宝接种疫苗后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和接种门诊的医生联系,可以电话咨询或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同时向接种门诊医生报告。
Q:宝宝如对牛奶、鸡蛋过敏,
接种疫苗时家长们要注意什么?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推荐的疫苗中,对牛奶过敏的宝宝不应接受口服糖丸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因为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成分中含有奶粉,所以应改为不含牛奶成分的口服液体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或接种注射型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上述两种疫苗因均不含牛奶成分,仅单纯对牛奶过敏的宝宝是可以接种的。对鸡蛋中的卵清蛋白(即鸡蛋清)过敏者,禁忌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黄热病疫苗、部分狂犬病疫苗等,因为这些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鸡胚细胞进行组织培养,疫苗终产品中会残留少量的卵清蛋白。
Q:因病推迟接种疫苗行吗?
免疫功能异常者、急性传染病患者、既往接种疫苗后有严重不良反应者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部分疫苗不能接种。轻微生病时可不推迟疫苗接种。如果需要推迟,应由医生决定推迟时间的长短,只要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是可以继续接种的,而对于需要多剂次接种的疫苗,如果各剂次间隔时间过长会影响免疫效果,甚至需要重新按程序接种。同时,推迟时间过长可能会增加儿童患相应疾病的风险。
Q:如孩子因发热错过接种疫苗,如何补种?
发热是很多疾病的前驱症状,特别是传染病,大多数人在发病前表现为发热。对正在发热者接种疫苗有可能出现:(1)加重病情,如宝宝高热不退,可能诱发高热惊厥;(2)降低接种疫苗的效果;(3)误将疾病的发热当成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影响以后疫苗的接种。因此,对于正在发热,特别是高热者应暂缓接种疫苗,采取退热措施,积极诊治原发疾病,热退且体温稳定或原发疾病痊愈后,再补种疫苗。如果孩子因为发热错过了接种疫苗,可以等孩子病愈后,补种疫苗。
因此,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在接种疫苗前,应该给孩子做好体检,向接种医生告知孩子近期身体状况、是否接触过传染病患者,以便接种医生根据您的介绍,筛查接种疫苗的禁忌证,预防或减少偶合症的发生。
Q:什么样的人群不宜接种疫苗?
受种者只有在机体健康状态下接种疫苗,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并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而患有重症慢性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代偿功能不全、急慢性肝肾病变、血液系统疾病、活动性风湿病、严重皮肤疾病等,急性发病时不建议接种疫苗,以免加重病情或使反应加重。当病情长期稳定时,可以适度接种疫苗,如流感、肺炎等疫苗。
患有严重神经系统疾患的人,往往存在神经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障碍,患有或者曾经患过癫痫、脑炎后遗症、抽搐、惊厥等病症的人,应慎重接种疫苗。
小朋友如有严重营养不良症状,接种疫苗也应慎重。因其可能存在免疫功能下降,体内蛋白质缺乏,影响抗体产生,接种疫苗后免疫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小婴儿严重营养不良、严重先天畸形、严重佝偻病、消化功能紊乱及障碍者,应暂缓疫苗接种,最好待疾病状况改善后再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