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平 陈娴 古丽孜亚·热杂克
三、“一带一路”发展下霍尔果斯河面临的挑战
霍尔果斯河作为伊犁河的一级支流,其径流主要来源是以山区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降水为辅,为其流域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4师四个农牧团场、霍城县格干沟牧场、胜利牧场以及伊犁特绿原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霍尔果斯口岸提供水资源。
随着中哈间的国家交往、贸易经济和能源资源合作往来愈加频繁,和霍尔果斯自身在逐步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新丝路构想的同时,也面临加快产业升级和水资源供应问题的双重挑战。尤其工农业的大力发展对水资源的供应,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近年来,中哈界河泥石流、缺水期污水、汛期洪水灾害、及河水污染带来农作物疾病等威胁日益突出。因此,中哈双方在谋求水资源合作、合理开发利用界河的问题显得尤为关键。
(一) 洪水期
霍尔果斯河的洪水期是与冬季降雪、气温以及暴雨有关。霍尔果斯河段地势总体上东高西低,西部易受西风湿润水汽的影响降雨相对较多。一般在春夏季开始(尤其在4月至8月)由于气温不断升高产生大量冰山融水,河水流量明显增多,易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
在1994年,霍尔果斯河洪水冲毁上游临时性防洪堤,造成口岸大量经济损失。1995年,洪水一次性冲毁红卡子至阿勒马力边防公路共3公里。实践走访期间据当地居民了解到,进入21世纪以来,霍尔果斯河在夏季洪水期间,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洪水事件,给当地附近居民造成不同程度损失。
霍尔果斯河中游河段东部是我国的霍尔果斯市,辖区总人口8.5万人(含兵团),其中农业人口7.2万人(含兵团),全市规划灌溉面积12.2万亩(含兵团)。霍尔果斯河中段西侧是哈萨克斯坦的亚尔肯特市,洪水的发生对两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加强双边合作,推动跨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对两国加强深入合作、维护边境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二)水污染
兴建水电站对改善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会导致疾病传播、水源污染等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河流上大规模的拦截河流水量(发电、灌溉、控制河水等),也成为损害河流生态环境的一大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方面,修建水电站有分割河流及淹没河流周边土地的影响。水电站的建设使河流下游可能出现河床裸露,一定程度上对动植物栖息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水电站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减小河水的流速,而水质可能也会有点变化。其次,洪水期间洪水易冲毁河岸附近的次生植物林,导致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等不同程度的污染。
(三)缺水期
受气温等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霍尔果斯河年均径流量分配不均。缺水期间,甚至导致河流的正常径流量无法满足当地工农业的正常需求。尤其在春季的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上,出现供水不足现象。
随着中哈两国交往、贸易经济和能源资源合作往来愈加频繁。霍尔果斯自身在逐步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新丝路构想的同时,也面临加快产业升级和水资源供应问题的双重挑战。尤其工农业的大力发展对水资源的供应,对河水的有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当地走访期间我们了解到,当地农牧民也对界河泥石流、缺水期污水、汛期洪水灾害、及河水污染带来农作物疾病等威胁较为担忧。目前,中哈双方在谋求水资源合作、合理开发利用界河的问题显得尤为关键。2014 年4 月,哈萨克斯坦颁布《水资源管理纲要》,研究指出,哈萨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视跨国界水问题在哈国重要战略地位,积极拓宽环保合作内涵,《水资源管理纲要》执行机构变更对哈水资源管理的产生重要影响。这对于处理好我国跨界河流环保合作问题具有重要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 中哈水利工程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签订的《中哈关于利用和保护跨界水资源的合作协定》是以哈方认定的两国跨界水资源合作为基础。哈方水资源战略中描述了与中国的水资源争议,包括哈方认为伊犁水资源恶化其主要原因是中方未经与哈协调而擅自大量取水灌溉农业,并向其大量排放工农业污水。哈方还认为中方加快建设和大力开发中西部,大量的增加对额尔齐斯河的用水,逐步导致额尔齐斯河水源不足、水质恶化、水土流失、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减弱等。由此可见,中哈双方在水利工程合作上应该加强沟通,建立互信。
其次,中哈在水资源合作上只停留在原则性的倡议层面,而一些合作机制尚缺乏实质性的进展和作为,签订内容过于宽泛,缺乏具体的权利及责任分配,也成为中哈水利工程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此外,由于中哈水资源分布不均,中国较哈方处于河流上游更具对河流的开发利用主导权,以及局部地区管理不善等原因,两国还面临着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界河水质恶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危机。在提高水利用效率、加强与邻国水资源合作,推动具体协议成为行动上,两国仍存在沟通不足、协议松散、约束力不足等问题。
四、中哈双方对霍尔果斯河的治理措施
合理有效地利用中哈界河霍尔果斯河水,并对其进行适当的保护和使用,将使霍尔果斯地区更能契合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霍尔果斯河在国家的相关政策下,将更能发挥其地缘优势,更好的发挥其辐射、带动伊犁地区甚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对外经贸发展的作用。
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霍尔果斯河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国家,当地政府以及当地居民需要一同努力推动霍尔果斯河及其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就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供水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该地区内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最大优化配置,更需加大节水灌溉建设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水量供需平衡进行深度分析。当地政府应着眼于霍尔果斯市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实际,结合 “十三五”期间水利建设总体目标,有效解决霍尔果斯河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问题。
在开源方面,2011年2月,中哈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建设霍尔果斯河友谊联合引水枢纽工程的合作协定》并于2013年投入使用。对此,建议我国重视该工程的具体运作情况和定期检查修缮,同时着手完善工程维护建设,缓解当地水资源供应紧张的现状。
在洪水期,国家和当地政府可采取洪水资源化的方式,通过水库调蓄等将汛期洪水转化为分汛期供水,引洪灌溉农田或作为工业用水,以弥补地下水源不足的问题。
其次,解决供水不足问题,治沙措施也应充分重视。当地政府可以对霍尔果斯河周边的过度开垦放牧地区采取草网固沙等措施,达到改善当地环境和气候的效果,最终起到保护地表径流的作用。
在节流方面,当地政府可控制调节农业生产方面的用水,积极引导农牧民合理开渠,建立小型蓄水池和循环水系统,对大型灌溉区进行灌溉配套。同时采取计量用水和成立节水工程等措施,有效保证基本用水需求,减少不合理使用,努力创建资源友好型的社会氛围。
工业上,实行具体的水量分配,确保公平合理用水。当前霍尔果斯河周边的工业园区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在满足生产用水的同时,国家和当地政府都应该对用水量以及工业废水进行管理和设立规定,缓解工业用水不合理或用水过度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发展,国家也极为重视霍尔果斯当地的发展,职能部门趋于完善。因霍尔果斯市是近年成立,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能力等方面还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不断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提高该地对霍尔果斯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刻不容缓。当地政府可采取深入调研等方式,全面分析霍尔果斯市经济社会及水利发展现状,查找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以完善。
(二)水污染问题
2011年2月22日,中哈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跨界河流水质保护协定》,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宣言》中提出严格落实该协议。随着中哈合作不断深入,联合委员会在细化职责、促进检测标准化、加快形成多层次治理体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当地政府对工农业用水方面可进行短期规划,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从污染源头进行隔离和治理,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
(三)两国共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国家层面来看,针对霍尔果斯河流域整体信息不足、沟通不畅等问题,我国可在研究国际先进监测技术和管理办法方面,借鉴他国先进经验,吸取其他国家对界河所采取的监测管理等先进经验,构建国际河流联合监测机制的一般模式,努力形成多主体、多元化联合监测组织模式。同时也可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先进技术,更好地推动两国具体规范化的共同开发合作。
针对两国对霍尔果斯河的开发治理,我国一直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大对双边合作过程中的合作细则。然而在现阶段,由于两国对霍尔果斯河开发的具体要求和监测技术的不统一,以及对水污染数据所制定的标准不同,两国对于霍尔果斯河的进一步开发管理仍待磋商统一。两国可以统一规范联合监测技术的标准,联合建立水质监测站进行数据共享,对霍尔果斯河的水资源数据采取共同监测共同持有,包括水质监测,洪水监测,水量监测,污染传播监测及预警等,更好地对霍尔果斯河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
法制建设在两国共同开发治理水资源建设中亦不容忽视。当前我国采取传统方法——政治方法及外交手段,通过协商和谈判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利用普及公认的国际河流标准,在国际法理论的支持下对界河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管理。在面对霍尔果斯河等其他界河问题上,我们要运用相关法律规定,例如借鉴国际惯例、国际水法,将争端提交国际法庭进行仲裁,其裁判结果对中哈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我们也可在上合组织框架范围内,建立有关霍尔果斯河的合作管理机制,对其建设提供指导、协调、管理、咨询以及技术支持等,以便高效协调和管理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合作。
五、结语
中哈界河霍尔果斯河水资源是中哈两国重要的战略资源,而界河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受到中哈两国的共同关注和重视。新时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哈两国就霍尔果斯河现存的洪水期、水污染和缺水期等问题,在进一步深化两国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加强政治互信和友好合作共同开发的同时,签订更进一步的使用和保护协议,建立起全面有效的合作管理机制。在借鉴其他国家界河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开辟出新型的中哈霍尔果斯河共同管理模式,以此为契机,为中亚各国在合理开发、利用界河资源问题上,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正达,尹玉新.霍尔果斯河防洪现状与对策[J].中国防洪概览,2002(04).
[2]涂莹,燕李菲.哈萨克斯坦跨国界河流管理国家战略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06).
[3]邱月.中哈跨界河流水资源利用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3.
[4]袁政.哈萨克斯坦拟在哈中边境的霍尔果斯河修建防护堤和水电站[J].中亚信息科技与经济报,2003(09).
[5]严华东,张可,丰景春.国际河流联合监测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5(05).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