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能训练课程校本微课开发初探

2016-05-14 05:01蓝忠华
职业·中旬 2016年5期

蓝忠华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课”正势如破竹般推动着“微教育”前进的步伐。校本微课的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一微课缺乏课程体系的问题,探寻一条适合课程特点、且可推广应用的校本开发途径,有利于微课在“微教学”“微学习”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电子技能训练 微课校本开发 四步骤 四配套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的“互联网+”也波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大大小小各级各类的比赛,到学校内部的听评课,都有微课的影子。带有“微”字的各类词汇,更是成了教育领域的高频词汇。

“微课”正势如破竹般推动着“微教育”前进的步伐,一个个优秀的微课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微课的优势,但如何让这些优秀的微课作品进入课堂,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呢?这个问题让很多教师犯难。因为一节微课自身虽有系统性,但对集各家微课于一身的一组微课来说,在知识表达的全面性和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上仍有欠缺。近几年,职业类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因其针对性强、实用性佳等特点很是成功。那么,微课是否也可以走校本开发的这条路呢?笔者试着以电子技能训练课程为例,开始了校本微课的开发之旅。

要完成系列微课的开发,必须在开发第一个微课时进行充分的研究,找到一条适合课程特点、且可推广应用的开发途径。经过实践,笔者将校本微课的开发方法归纳为“四步骤、四配套”。

一、微课开发四步骤

1.整合细化微课内容

整合细化,其实就是将知识与技能重新切割,让每一知识点与技能点有更具体的知识标签,这既利于微课开发,也利于微课内容搜索。电子技能训练课程大多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一项目又细分了多个任务。以《万用表的使用》这一项目为例,原项目分为“任务一认识MF47型万用表面板”,“任务二MF47型万用表的使用”和“任务三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共三个任务。现根据这三个任务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将每一个任务细分为多个微课,例如“任务一认识MF47型万用表面板”细分为“认识MF47型万用表的表头”“认识MF47型万用表的操作面板”和“认识MF47型万用表的主要量程”这三个微课。同样,将任务二细分为五个微课,将任务三细分为四个微课。这样原本一个项目三个任务,变成了一个项目十二个微课。也就是说,采用微课进行教学,需要依据知识点与技能点,对原来的教学内容整合与细化,有时也需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或易错点进行微课制作。

2.确定微课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论专家李秉德教授对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可将微课划分为11类,即讲授类、演示类、访谈类、启发类、练习类、讨论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和探究学习类。例如“整流二极管的检测”适合演示类,“电容器充放电延时电路调试”适合实验类,“小音箱的常见故障”适合自主学习类。将微课教学方法进行初步分析归类,能够使微课的实践开发更具操作性。但其实很多时候一节微课作品可以是多种微课类型的组合,倡导学生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练习以及多一些讨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3.规范微课组成结构

在确定了微课适用的教学方法后,对每一节微课的结构进行规范,形成一定的体系。设定每节微课的时间,确定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组成结构,即6个模块: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微练习、微反馈和微点评。微教案的设计是整个微课的关键,引领着后面5个模块的进行,这其实就是脚本的设计,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的融合,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课设计。

4.运用软件制作微课

微课的脚本设计完成后,就进入了后期制作阶段,需要用到较多的软件作为辅助,如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Flash动画制作软件、PowerPoint教学课件制作软件、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After Effects片头设计软件、会声会影视频编辑软件和Fomatfactory格式转换软件等。这些软件可使微课作品知识可视化、形式多样化、学习兴趣化和选择自主化。

二、微课开发四配套

微课,实现了教师的“微教学”,实现了学生的“微学习”。但仅仅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往往很难持久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自觉性,也很难有效地确保教学质量和巩固教学成效。因此,除了微课作品本身之外,我们需要开发与之配套的教学资源。

1.配套资源1——“微教材”

微课运用于教学,那么“微教材”作为教学的补充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有别于常规教材中的知识呈现模式,“微教材”是以微课中的每一关键点作为问题引导,在微课学习之前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初步兴趣;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答疑解惑;在微课的学习后,帮助学生梳理内容,可谓一举三得。但“微教材”在开发时需取舍得当,不可因“微”而“舍”造成知识表达不全面,也不可因“取”而“繁”造成知识繁复冗余。

2.配套资源2——练习

单纯的微课视频只能起到重复学习的作用,学生对知识的提取、接受、吸收到最后的运用仍需要配套练习加以辅助。同时,教师也需要通过一些练习来获取学生学习成果的相关信息。所以,与微教材配套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设计的配套练习不仅要有助于学生梳理课程的脉络,更要有助于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可用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同时,可以帮助教师获取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学习成效、实训操作和小组合作等信息。

3.配套资源3——资讯

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信息无处不在。要在极其庞大的信息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也非易事。当学习完一个微课后,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微课“周边”的资讯是他们渴望获取的,但有时却无法准确的找到其相关的学习资讯。学生往往在网络上“找找逛逛”,时间一下就没了。所以,教师将相关资讯进行归类并提供给学生,这对学生的拓展学习有极大的帮助。事实证明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受约束、被强制后,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持久,而且能不断激发其新的兴趣。

4.配套资源4——交流平台

服务于学生学习活动的交流平台也是必不可少的配套资源之一。在移动通信终端广泛应用的今天,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使得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完全可以线上与线下共生。这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更有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知识与情感交流。学习活动的交流工作可以通过QQ、微信和微博等一些网络交流平台来开展。笔者个人倾向于选择微信作为学习交流平台的载体。利用微信群进行交流,利用微信订阅号推送各类资讯,利用“自动回复”功能提升课程的互动性,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交互式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小结

通过这“四步骤、四配套”笔者搭建了电子技能训练课程的校本微课雏形,并与团队一起建设着、更新着、完善着。相信在“微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催生下,微课以其独有的优势势必在教育教学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校本微课作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也将进入常态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玲.浅谈使用微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读写算(教师版),2015(35).

[2]赵慧青,赵小蕾.微课教学的应用发展与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

[3]靳宗信,樊红娟.浅议微课的教学设计[J].现代计算机(普及版),2015(8).

[4]李娟,戴洪德,张敏等.微课教学融入课程建设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5(10).

[5]单广翠.微课教学引发的变革[J].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5(9).

(作者单位:嘉兴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