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梅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在创意素描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联想能力、抽象与夸张能力以及拓展设计素描材料媒介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开阔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作灵感,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意素描 教学 发散性思维 培养
素描是一门造型艺术,是所有美术教学的入门课程。从专业设置的角度看,绘画类专业倾向于传统素描的学习,广告装潢、室内设计或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倾向于创意素描的学习。创意素描强调改变常性,因此创意素描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笔者对如何在创意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逆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素描教学是一种写实素描教学,主要借助形体结构、透视原理、明暗规律等方法来再现物体的真实形象,引导学生把物体表现得生动逼真。而设计素描教学主要针对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约定俗成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构思出新形象。例如,在进行以陶罐为主体的静物造型训练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物体的一面看到另一面,由静止的物体向运动的物体进行思维转换,赋予陶罐以动感;或者变换物体的放置方向,改陶罐正放为侧放或者倒放;或者改变材质,改不透明的陶罐为透明的玻璃或塑料质地的物体等。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学生自然会围绕设计目的大胆想象,创作出不同的有个性的作品。
二、培养联想能力,打开学生的创新思路
创意素描不以写实再现为目的,而以突出发散性思维、强调主观设计性为主。利用素描手段表现主体的审美意识,它既有现代设计艺术知识的渗透,也有创造性思维的融合。作为视觉艺术的创意素描,离不开联想这个心理过程。对于创意素描教学来说,联想就是利用收集或写生的自然物象,生发出新的形象,立足于基本形体,进行有目的的创新。例如,在学生对一支铅笔进行写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以铅笔为基础图形,充分发挥想象力,不拘一格,进行联想创作。有的学生以铅笔的一个面为基面,在上面绘出一组矗立的建筑群;有的学生把铅笔的外形联想成一个笔筒的外壳,里面放上各种文具;还有的学生把铅笔的笔尖部分想象成钟表的一个指针,在钟表盘上有节奏地运转着……学生的想象力一旦打开,在他们的笔下就会幻化出五彩斑斓、曼妙多姿的形象。心理素质、审美情趣与创造潜力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物品也会创造出不同的千姿百态的作品。
三、培养抽象、夸张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创意素描在表现形式上不是常规的再现物体的形体、空间、结构、明暗等,而是采用异乎寻常的方式再现对象,甚至使物象脱离原有的形象概念、比例特征和空间秩序的常态,达到质变与形变。在教学中,还可采用抽象、夸张等手法对物体进行变化。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具象到半抽象训练,然后再从半抽象到抽象训练,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摆脱表象、概念、模仿的束缚。另外,还可通过寻找物体的“微观”元素,用微观特写手法表现对象或追求肌理脉络、图形特写等。例如,让学生练习表现一个木块的肌理、一片树叶的脉络、一块棉布的纹理等,这种训练可以使学生发现和感受自然万物姿态特异的生态美,达到以小见大,以精微见宽宏的画面效果,开阔学生的思路,让他们不仅创作出新的形象,而且体验到创作的快乐,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的目的。
四、拓展创意素描材料媒介,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在现代设计领域,随着艺术观念的更新,设计者尝试着把不同的绘画材料媒介运用到设计中,有时为了追求一种独特的画面效果,将装饰图案、设计、素描、新材料等进行叠加处理,形成一种新的素描样式。例如,把布、金属等材料表面的纹理组织与绘画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意境效果。或者运用物体质感的转换,获得一种新的绘画效果。例如,《毛皮中的午餐》通过包着毛皮的杯子、盘子和勺子,打破了人们固有的概念,让人们顿时感觉这些物体有了一定的温度。再如,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错误的镜子》,将人的瞳孔变换成一面镜子,映照出无边的蓝天白云,通过质感的转换,表现出幻想的风景主题。因此,恰到好处的材质表现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善于发现材料的新特性,探索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就会不断产生创作灵感。
创意素描对培养和提高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智慧的劳动,是思考与联想的结合。只要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学生就会创作出有个性、有特色的作品。
(作者单位:周口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