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教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6-05-14 18:05杨春喜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计算器规律教材

杨春喜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计算,并探索计算中的一些规律。练习中安排了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趣题以及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这样的安排自有编者的意图,但在设计教案之前经调查统计,全班同学都使用过计算器。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有的是老师要求带计算器而特地买了一个,权当新的玩具,“玩”得不亦乐乎,在“玩”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在这样的学情下,教师如果再按部就班地授课,显然就是单纯地“为教教材而教”。学生既然已经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了,那就应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这一理念,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同时适时地开展探索性学习,我在设计教案时将原有的三课时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

第一课时:进一步认识并使用计算器计算,在学生完成相应使用计算器计算后,重点是补充M+(记忆加法键)、M-(记忆减法键)、MRC(记忆值取出清除)、GT(GT=Grand Total,意思是总数之和,即你按了等号后得到的数字全部被累计)等功能键的使用。

第二课时:借助计算器进行探索简单规律等的研究。

第三课时:通过收集资料制作关于计算工具发展史的小报。

教学目标也重新进行了预设:1.在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基础上,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2.通过收集、探索、交流等手段了解计算器部分实用功能键的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知识视野;3.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主要环节如下:

第一课时:

1.学生简单交流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用计算器计算,完成书上相应练习。

3.教学“你知道吗”。学生看说明书介绍或上网收集(教室内有电脑可上网)M+、M-等功能键的使用方法。虽然是通过百度进行简单的搜索,但学生经历了资料的查找与筛选过程,有一种内驱力。通过查找交流,很快弄清了一些功能键的使用方法。在学生交流之后,通过举例:23×45+49×126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M+、MRC、GT等功能键。有GT键的只需按23×45=,49×126=,GT;没有GT键的需按23×45=M+,49×126=M+,最后按MRC结果就出来了。这类功能键对于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或统计等非常实用,练习七中的第9题:计算“中山购物中心发票”,如能用到以上功能键就非常方便快捷了,不需要最后将各项物品的金额再相加起来。

4.利用部分功能键进行计算。

中山购物中心发票

客户名称 张某某开票日期2012年2月15日

第二课时:

1.利用功能键进行类似“中山购物中心发票”的计算,以巩固功能键的使用方法。

2.完成书上用计算器计算并找规律的例题及相应练习题。

3.完成书上练习七思考题(小刚的计算器上数字键“3”坏了。你能用小刚的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1932×64 8256÷32)。

4.了解计算器的演变史,感受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课时:

分组制作小报并展览交流。

课后体会:

这样三课时的安排,将教材原先的部分练习进行了适当调整,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下列几点感触较深。

1.适当重组教材,更适合本班学生实际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活化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学习方式,才能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使教学立足于现有水平,挑战潜在水平,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这一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难的是要在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后不能过多依赖于计算器,对于计算要会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式(估算、笔算、简算、计算器算),还要在用计算器算中学会找规律,提高计算、分析推理的能力。这些,我想大部分老师都会按照教材的编写而实施教学的,而在书上“你知道吗”中提到的M+、M-等功能键的教学一般都比较容易忽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功能键却又是非常有用的(如发票的计算或经营管理中的计算等),所以我在时间安排上有意加强了这方面的教学。这样安排,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实用性”,学生学得也就扎实有效。

2.给予学生自主,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儿童只靠动脑,只能理解和领悟知识;如果加上动手,他会明白知识的实际意义;如果再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知识的所有大门都将在他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拓展教材,创设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让他们课内外收集、查询教材中没有的,或能够发挥他们创造力的信息,那么他们将会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他们的智慧、心灵和双手将会得到满足和发展。对功能键的学习允许学生自己找一个感兴趣的键进行了解。又如,在第二课时中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按规律填写,以及让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探索简单数表中有关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借助计算器,通过人脑和机器的结合,提高计算、分析推理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制作的小报,不仅收集了“算筹”“算盘”“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资料,有的还列举了算盘的使用方法,有的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史,有的同学还畅想以后计算器的功能,有的模仿老师编出了类似找规律的题目……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充分探索研究,更利于提高实践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大胆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研究的空间与时间,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通过查阅说明书或上网搜索、了解功能键的功能,交流过程中学生都争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由于不同的计算器的部分功能键不同,所以在教学时相对增加了难度。细想下来,虽然没有统一要求使用相同型号的计算器,但对学生生活实际是大有益处的,使得学生面对各式计算器都能灵活使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无论是功能键的学习使用,还是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探索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研究,以及数学小报的设计制作,每一个实践活动无不贯彻着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实践能力等教育改革精神,且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放性和灵活性。

纵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虽然学生课前会使用计算器,但主要安排内容超越了学生的已有认知范围,又组织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以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之前单纯地用计算器计算。

猜你喜欢
计算器规律教材
教材精读
[计算器不是万能的]
找规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巧解规律
找规律
一个损坏的计算器
计算器游戏
计算器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