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机遇引导下,江苏休闲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要构建发展新思路,多视角配置资源,强化发展新特色,多层面凸显差异,树立执政新理念,多维度加强管理,推行发展新模式,多方面实现共赢。
当前江苏休闲农业特色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导向定位不明确,项目发展存在盲目性。据调查,当前江苏休闲农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投资经营模式:以农户为主的分散经营模式;以地方政府为主要指导的经营模式和以单独的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经营模式。虽然江苏已经开始注重休闲农业领域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但由于江苏的休闲农业从自主经营开始,历经了漫长的自由发展探索阶段,再加上现阶段上述三种模式并行,导致省内现有的休闲农业服务项目缺乏明确的发展导向和定位,大多数项目是盲目跟随市场,其中部分项目还存在着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的现象。
地区发展不协调,经营内容存在粗浅性。虽然近些年江苏休闲农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江苏共有休闲农业景点4300多个,累计接待游客86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230亿元。但在区域发展上还存在着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以3000亩以上的大规模休闲农业建设来说,苏南占全省的46.5%,苏北占全省的1/3左右,而苏中仅为17.2%;就投资而言,苏南、苏中的企业投资分别占其总投资的49.40%和64.30%,总体高于苏北地区的43.80%。另外,就项目内容而言,体验型、观光型和度假型休闲农业项目明显多于教育型和民俗文化型休闲农业项目,经营内容还浮于现代发展和地方文化之上,缺乏植根性与内涵性。
项目经营不绿色,环境治理存在短视性。一般而言,休闲农业的经营发展需要考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然而,据调研发现江苏部分休闲农业项目的建设经营并没有遵循上述原则,主要体现在:首先,从开发者角度来说,很多项目以短期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如苏北地区近些年多地重复建设森林滑雪项目,导致原有的绿色植被和大片山林被严重破坏。其次,从旅游者角度来说,由于项目规划时忽视了休闲农业景区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治理问题,导致大量自律意识较差的游客在节假日潮涌而来时,相伴产生的生活垃圾和不文明行为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修复的影响。如2015年4月2日,国家旅游局通报了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情况,其中江苏有三家3A级景区被摘牌,部分4A、5A级景区受到警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景区的厕所、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停车场面积不足、垃圾清理不及时等环境容量有限和环境治理缺失所致。
管理建设不完善,服务理念存在差异性。通过286份有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苏南地区游客对于该地休闲农业旅游景区非常满意的占总体被访者的31.3%,比较满意的占49.0%,一般的占16.7%;苏中地区游客对于该地休闲农业旅游景区非常满意的占8.5%,比较满意的占59.6%,一般的占28.7%;苏北地区游客对于该地休闲农业旅游景区非常满意的占2.1%,比较满意的占44.8%,满意度一般的占40.6%。同时,通过调查还发现,消费者关注休闲农业景区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按其权重依次为:服务水平、整体景观评价、经营特色评价、交通条件和其他要素。可见,服务水平是游客最为关注的要素,但对此的评价或满意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总体而言是苏南优于苏中,苏中优于苏北。而这与该休闲农业景区的管理建设不完善和服务理念不规范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推进江苏休闲农业特色化建设与协调发展的建议
构建发展新思路,多视角配置资源。按照《全国休闲农业“十二五”发展新规划》所提出的发展休闲农业六大重点工程,在借鉴中国台湾、日本、法国等休闲农业发达地区与国家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江苏特点,提出“五结合,四步走”的发展思路。“五结合”:一是发展休闲农业要与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全省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及城镇和新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统一协调。二是要与地理特征和自然资源相结合,发展最有地方特色和最具地方核心竞争力的休闲农业项目。三是要与人文资源和地方文化相结合,发展具有民俗民风特征和教育意义的休闲农业项目。四是要与市场相结合,发展符合消费者兴趣、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条件相适宜的休闲农业项目。五是要与民生相结合,发展与生态环境、社区养老相关联的休闲农业项目。“四步走”体现在:根据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律,首先可发展体验型与观光型休闲农业,其次可发展民俗型休闲农业,再次可发展度假型休闲农业,最后可发展教育学习型休闲农业。在贯彻“五结合,四步走”发展思路的过程中,要注意:不仅要对全省各地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横向规划,还要考虑休闲农业发展阶段与时间上的纵向规划,从而形成完备的江苏休闲农业发展的立体规划网络。
强化发展新特色,多层面凸显差异。由于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地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文化民俗上均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在全省统一协调发展的大战略下,三地应重点考虑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对此,建议:首先从历史文化上来看,苏南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可与吴越文化、东渡文化等相结合,苏中可与三水文化、盐税文化等相结合,苏北可与两汉文化等相结合,如徐州市龟山汉墓景区在主推历史文化景点的同时也打造成了具有汉文化特色的市民休闲之地,值得借鉴。其次从美食休闲上来讲,苏南可与阳澄湖蟹文化等相结合,苏中可与淮扬美食文化等相结合,苏北可与彭祖美食文化等相结合,如徐州近年来打造的伏羊节已初具规模。再次从自然资源上来讲,苏南可与太湖周边资源等相结合,苏中可与湿地、长江周边资源等相结合,苏北可与古黄河、微山湖周边资源等相结合。
树立执政新理念,多维度加强管理。促进江苏休闲农业的协调发展和特色化建设,不仅要明确政府职能,还要加强与旅游、环保、科研等机构的合作。对此,要从政策制定、立项扶持、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去引导休闲农业健康发展。在政策制定方面,据调研发现,在现有政府主管农业发展和旅游管理的机构中尚无专门主抓休闲农业的部门,致使其相关管理职能分散于多个部门,不利于政策的制定与协调,对此可借鉴法国“欢迎莅临农场”组织的有益经验,建立一个全省的休闲农业统一推荐机构,负责统一策划与宣传江苏休闲农业活动;在立项扶持方面,鉴于当前对农业类尤其是休闲农业项目扶持偏少的状况,可有导向性和目的性地设立一些扶持基金,特别是要资助那些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研究项目,并据此构建常态化的扶持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针对当前农业人才数量缺乏和质量不高的现状,不仅要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加大福利补贴和服务保障力度,吸引人留住人,为休闲农业发展出谋划策,同时还要加强规范化服务等的培训,逐步提高现有休闲农业景区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
推行发展新模式,多方面实现共赢。发展休闲农业,不仅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而且还要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要时刻注重保护耕地、环境以及当地特有的文化产品,不能再持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旧思路,而要秉持生态资源与文化遗产和谐共荣的发展新理念。对此,在项目规划时要考虑到环境的可承载量,提前做好预案和预警措施;在项目建设时,要做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在厘清资源拥有方与项目开发方利益分配的基础上,防止产生“公地悲剧”的现象;在项目经营中要在保证生态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决不能以牺牲生态利益换得一时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建立反哺机制,即将从项目经营中所获得的部分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反哺给生态利益,促使休闲农业建设与发展的绿色化、高效化以及良性循环。
〔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毛帅承担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休闲农业特色化建设与协调发展研究”成果〕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