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中会到国民党

2016-05-14 12:36黄述斌
文史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同盟会孙中山国民党

黄述斌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紧闭的国门被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洞开,列强接踵入侵;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一再求和签约,割地赔款,国家主权沦丧,民生遭躏。在此国弱势危之际,为振救中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与他志同道合的黄兴、宋教仁、邹容、章太炎等革命志士一致赞同)必须推翻清廷,建立合众政府,国家才能有救,百姓才能安居的主张,立刻得到海内外爱国同胞竭力支持和响应。反清革命运动遂在中华大地蓬勃兴起。

组建革命团体 聚集壮大革命力量

孙中山先生在多次演讲中一再强调:要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体,定要组织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聚集壮大革命力量,方能进行革命。1894年11月,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创立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与会者在会上集体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表明革命者坚定的决心和胆识。经过近10年的革命活动,孙中山先生决定改进“兴中会”,筹组革命党——同盟会。“1905年7月30日,在日本东京赤坂区侩町三番黑龙会会址召开同盟会筹备会议。参加会议的留学生、旅日华侨和兴中会、光复会、科学院补习所部分成员70余人,全国17个省都有人出席会议。会上,孙中山先生作了关于革命宗旨、理由、形势和实施之策略方法的演说。演说强调散布全国各地的革命组织,应结成新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工作。会议一致推举孙中山先生为会议主席 ,主持讨论新团体名称和宗旨。经过讨论,大家同意新团体定名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定为同盟会宗旨。”[1]会议结束前黄兴提议:“赞成这次会议内容者请书立誓约。”大家当即按孙中山先生起草的手书誓约书式样,庄严地写下自己的入会誓约。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赤坂区灵南日人坂本珍弥宅正式成立,与会者100多人,多为留日学生。“成立大会,先由黄兴宣读‘中国同盟会章程草案30条,经过大家讨论通过。章程确定孙中山先生提出的16字纲领为同盟会宗旨。规定以东京为同盟会总部所在地。同盟会设总理,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3部;于国内外分设9个支部”;“各省区成立分会。与会者一致推举孙中山先生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长,协助总理主持总部工作。”[2]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清朝政府十分恐惧,便与日本政府朋比为奸,由日本文部省于1905年11月2日发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明令从1906年1月1日起取缔留日学生在日本的反清革命活动,限制留日学生行动自由。东京八千余名留日学生纷纷举行集会、罢课、演讲,并以退学回国、反对《取缔规则》的实际行动,抗议日本政府和清政府对留学生的迫害。其间陈天华愤而蹈海,留下万言《绝命书》以表心迹。1905年12月,三千余名留日学生分批回到上海。清政府拒绝为他们兴办专门高等学堂,拒绝拨款给留学生会馆,并采取各种打压措施限制学生的活动。为使回国留学生不致失学,同盟会总部秘书长马君武同熊克武、姚宏业、张定杰等同盟会党人,约集70多名归国留学生代表,商议自筹款项办学。会上推选熊克武、姚宏业、张定杰等5人负责学校筹办工作,并一致同意学校取名为“中国公学”。两江总督端方在舆论压力下,“饬财局每月筹拨银一千两”,以示政府投入。“中国公学”于1906年2月正式开学。该学校建成后,“同盟会总部按照孙中山先生旨意,要求该校以办学为掩护,在上海建立联络站,负责日本、上海和内地革命同志联络和接头工作。先将散处各地的同志联络起来,建立机关,吸收党员,扩充力量,作为起义核心骨干。然后组织学生,联合其他会党,策动新军,发动武装起义。”[3]从此,在同盟会党人领导下的反清革命运动在国内开启了大幕。

发动起义 清帝退位

反清革命运动在国内兴起时,孙中山先生及时告诫同盟会党人“革命是一定要成功的,我辈应有这种坚强信心,又要有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勇气,还得有舍身取义、成功必在我的精神”。在孙中山先生的教导和激励下,同盟会总部派往各地的核心骨干,先后在广东、江西、广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多次发动组织武装起义,为推翻清政府,创建民国,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献身。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是众多武装起义中最为壮烈、最为著名的战役。起义经过激烈战斗,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而失败,总共牺牲80余位同志。事后收殓遗骸72具(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由革命党人潘达微葬于白云山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孙中山先生对这次起义给予高度评价:“……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4]广州起义失败后不久,当年秋,在同盟会党人策动下,成都爆发反对清政府出卖铁路主权的保路革命运动。清朝的四川都督赵尔丰疯狂镇压,下令枪杀26人,伤300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奋起与清王朝战斗,并迅速演进为全省保路同志军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先生赞扬这次起义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的。”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同盟会党人经过充分准备,在吸取历次武装起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动武昌起义,翌日成立湖北军政府。旋后各省纷起响应,先后宣布独立,形成全国性的革命高潮。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辛亥革命结束了二百六十多年的清朝专制统治和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民国成立 国民党建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在就职典礼上发表了《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又宣读大总统誓词如下:“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5]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先生从统一中华,巩固民国大局出发,践行南北议和,即让总统职位给袁世凯的承诺,向南京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黄兴为南京留守,处理善后事务),推荐袁世凯以自代。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京政府就此成立。此间,社会各界人士为争取议席,纷纷组织党团。最初成立党团的为共和党,党员多数均属官僚政客;其次为民主党,党员多数为教育界人士;再就为统一共和党,主要由同盟会会员组成;还有许多自树一帜的小党。“1912年夏,黄兴自动撤其南京政府留守府,入京交代部队存遣事宜。在北京许多共患难的同盟会党人,向黄兴重申将同盟会改组建新党一事,黄即将大家意见向孙中山先生汇报,得到同意。时宋教仁任农林部长,对改建新政党持之尤力。统一共和党原本隶同盟会,原俟新政党建成即归附于内。还有宪政促进会,对同盟会组建新政党亦表支持,愿意加入。各方论及新政党名称问题颇费商榷,各抒己见,最后,由宋教仁裁定,定为国民党。国民党由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宪政促进会三组织协商合并,后又加入另外两个小党,总计五个党派单位组成。由宋教仁制定国民党宣言纲目,由彭允彝、刘揆一、谷仲秀等人起草,提交改组委员会讨论。宋教仁将改组经过情形,报告孙中山、黄兴核定。1912年8月25日,在北京虎坊桥湖广会馆开成立大会,宣告国民党正式成立。由宋教仁任大会主席。大会通过宣言,国民党以‘巩固中华,实现三民主义为宗旨。国民党总部由同盟会总部改设,内分党务、总务、财务三组。宋教仁被推选任代理理事长。国民党经费不取诸政府,除党员缴纳党费外,大部取自海外华桥。”[6]

国民党开成立大会时,袁世凯暗中派亲信刺探大会情况,大会闭幕后,探者将情况报告袁世凯。袁遂起杀意。1913年3月20日晚10时40分,宋教仁从上海搭车北上,在沪宁火车站遭凶手武士英从背后开枪暗杀,22日身亡。袁世凯刺杀宋之原因,在于宋是国民党资深望重的领导者之一,阻碍袁实现其政治野心;同时宋对袁向外国列强借款用于镇压革命并供自己挥霍,力主追究,致使北洋军政府衔恨尤甚,遂下毒手。

举兵讨袁 击碎洪宪皇梦

袁世凯在篡得辛亥革命成果后,原形毕露,视国民党为乱党,下令封闭国民党总部和各省党部,解除江西、安徽、广东国民党人都督职务,并派亲信督理四川军务,掌控川、滇、黔省,对国民党人进行疯狂迫害和屠杀。国民党主要领导人孙中山、黄兴等被迫逃亡海外。袁世凯的疯狂镇压和屠杀,激起国民党人和人民群众极大愤怒和反抗。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郊外设国民党总部。为挫败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反革命阴谋,保卫民主共和,孙中山先生号召各省革命党人举兵讨伐袁世凯。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江苏、江西、安徽、广东、湖南、四川等省国民党人纷纷兴兵同袁军展开激烈战斗。这次讨袁革命,缺少通盘计划,没有发动、组织群众;起兵讨袁的各省之间缺乏统一指挥,遂在封建军阀势力和帝国主义内外勾结、残酷镇压之下以失败而告终。为此,1914年7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决定改组国民党,建立‘中华革命党,并按他手书的《中华革命党总章》中规定的‘入党时均须立誓约、按手印,绝对服从总理(对改建新党,黄兴持有异议,一度引起党内分裂),以便重新集结革命力量,将讨伐袁世凯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7]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利令智昏,悍然下令解散国会,停止参众两院活动,公开宣布废除《临时约法》,公然承认日本政府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指使御用的各省区“国民代表大会”进行“国体”投票,拥护他复辟帝制称帝。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公开宣布恢复君主制度,自称“皇帝”,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改元“洪宪”。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同胞无此愤怒,反袁护法护国浪潮迅猛兴起。面对反袁革命斗争新形势,流亡海外的革命党人纷纷回国。在孙中山先生发出“目睹祖国之濒危,海内外同胞所受之苦,非急倒袁恶政府,无以挽救,而往事之失,则当引为鉴戒。大敌当前,须团结自重,共同讨袁”的号召下,革命党人重新振作、团结、奋起,开展护法护国反袁斗争。在全国军民英勇战斗之下,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洪宪帝梦被击碎。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唾骂声中忧惧而亡。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在全国人民强大压力之下,北京政府宣布继续遵行《临时约法》,决定召开旧国会,并于1916年7月14日正式发布《惩办帝制祸首令》。至此,中华革命党领导的以反袁复辟帝制为目标的护国战争结束。

国共合作 北伐告成

1917年7月1日,北京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又导演了北洋军阀张勋复辟丑剧,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革命党为保卫共和、保卫《临时约法》,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决定开展“护法运动”。“1917年8月下旬,革命党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政府军,并选举孙中山先生为大元帅。1918年9月10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统率武装力量进行‘护法战争。从此,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护法运动新篇章,进而取得胜利。”[8]

1919年9月,革命党在上海召开更改党名会议。会议决定从1919年10月10日,即辛亥革命纪念日起,以“中国国民党”(加“中国”二字区别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名取代“中华革命党”名。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规约”。规约指出:中国国民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会议选举孙中山先生为总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后,共产国际极力推促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组成民主联合阵线。“1922年9月初,孙中山先生从广州脱险(因国民党右派陈炯明叛变,陈所属军队包围孙中山先生住所),几经辗转到达上海。陈独秀、李大钊等当即拜访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事宜,向孙中山先生提出按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的建议意见。孙中山先生立即赞成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允许取消打手模和宣誓服从他等原有加入党的办法。1922年9月6日,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召开国民党常务会议,任命陈独秀等9人组成国民党改进起草委员会。1923年1月21日,孙中山先生又任命陈独秀、廖仲恺等21人为国民党本部参议。4月10日,孙中山先生又以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的名义,发布命令,任陈独秀为大本营宣传委员会委员。”[9]

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之下,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采纳中共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政治纲领,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写进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林伯渠)、张国焘等共产党员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大会还通过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参加国民党工作(主要工作部门多由共产党员负责)。从此,“国共两党正式合作,按照孙中山先生1924年9月,为统一中华,发布讨伐曹锟、吴佩孚等北洋军阀通令,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革命力量,很快开创了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新局面,取得了北伐战争胜利。”[10]

四·一二叛变 走向独裁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不幸病逝后,国民党内右翼势力猖獗起来。他们公开背叛孙中山先生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革命理论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并于1925年11月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会议,自诩为“西山派”。西山会议决定停止在广州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职权,取消谭平山、林祖涵、张国焘、瞿秋白、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所任职务,并开除他们的国民党党籍;还要求各地党部清除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对于国民党右翼西山派的叛变活动和倒逆行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惩处西山派分子的决议。对首要分子、骨干分子、一般成员分别作出永远开除国民党党籍、开除一年党籍和令其猛省不可再误等处理,但其成效并未显现。”[11]

善于玩弄两面手腕的蒋介石,先是站在国民党左派一边,得到孙中山先生信任,亦得到共产国际和中共支持。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建黄埔军校,蒋被委任黄埔军校校长,接着又获任国民政府训练总监、国民党中央军人部长之职。国民党新兴的军事力量于是掌握在蒋手里。1926年6月,蒋又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掌握军政大权后,将国民党一、二两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任的组织部长、共产党员谭平山赶下台,让自己的亲信陈果夫执掌全党人事大权,故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蒋介石在全面掌握国民党党、政、军实权后,反共真容露出。他从处理‘中山舰事件(史称三·二○事件)和由他提出并强行通过的‘整理党务案(限制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委人数不得超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政府部长,交出加入国民党的全部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名单)中得手获胜后,决心彻底打击共产党,竟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史称四·一二政变),使国共合作的国民党革命新局面,仅维持3年多而失败。”[12]从此,国民党在蒋介石把控之下实行独裁统治。

注释:

[1][2][3][4]周富道、马宣伟 :《熊克武传》,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5页,17页,25页,71页。

[5][7][8][11]邹鲁编著《中国国民党史稿》第1册“组党”,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102页,115页,192页,231页。

[6]耿守玄、庞镜瑭等:《亲历者讲述:国民党内幕》,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9][12]唐宝林:《陈独秀全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34页,378页、413页。

[10]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324页。

猜你喜欢
同盟会孙中山国民党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快过关了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孙中山的澳门情结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