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梅
摘 要:小学科学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观察;兴趣
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启蒙。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激发他们去进行科学探究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初中的地理、生物等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用事例激发其兴趣
首先我们应让学生具有观察能力,而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是学生逐渐培养的。在生活中我们所说的“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如,我会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被东西砸到头的时候?”同学们有的说被球砸到过头,有的说被口袋砸到过,还有的说被别人扔的小石子砸到过。我又接着问:“你当时有没有想这些物品为什么会砸到你的头呢?”同学们都摇头。这时我给同学们讲述了牛顿的故事: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这时,一只苹果恰巧落下来,砸在牛顿的头上。这是一个发现的瞬间,这次苹果下落与以往无数次苹果下落不同,因为它引起了牛顿的注意。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理所当然的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而这些都是良好的观察品质铸就了他们的成就。
二、在游戏中增强观察力
小学生爱动,注意力不集中是他们的天性。如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呢?春天,我给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几粒小种子,让他们种到花盆里,浇水、施肥,并观察种子的变化。他们用笔记下小种子的变化及如何照顾。“小种子种下几天在阳光温暖的照耀下已经慢慢发芽了,又过了几天,小芽慢慢地长出两片叶子、黄黄的、尖尖的小芽长成了绿色……”学生细致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观察力。有价值的观察绝不是“走马观花”。学生一天天地坚持记载着,这就是小学科学的魅力,它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同时这类观察又可提升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兴趣。
三、在活动中提升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提倡“做中学”,其实质就是通过科学课堂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创设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但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一些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事先预测出可能获得的结果,制订实验方案,并在活动中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从而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我先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电磁铁感兴趣的事情,让他们在实验中学习知识,我会拿出一些小铁钉、小铜丝、碎纸等物品,并且让他们将电磁铁的同极放到一起和异极放到一起。然后问: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研究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并将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记到笔记上。这样在活动中,学生养成了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以及活动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及创新精神。
四、利用资源养成探究习惯
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教材不是课程的全部,它只是一种文本性资源,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和用科学。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入,买书、音像制品、智力玩具都舍得大把地花钱。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只会看和听,不会动手的被动的学习习惯,更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去开发生活资源。科学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钟表的原理;水壶除垢;冰箱除异味等。同时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将它们变废为宝,用到我们的科学实验中去。如: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袋、绳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教师担负着科学启蒙的任务,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这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学习情况,为以后的地理、生物、物理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养科学素养及创新精神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