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性。这种体会在语文教学中有更深层的体现,因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然而如何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与理解能力一直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难题,我认为要获得这两种能力所依靠的就是学生的语言积累。
一、语言积累的内涵及其意义
语言积累包括四个基本方面:(1)语言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句、段、篇知识的逐步积累和丰富。(2)语感的积累。积累语言中所蕴含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3)语言法则的积累。包括词法、句法、章法和修辞法则。(4)规范语言的积累。如课文精彩片段的记忆、优秀诗文的背诵等。
语言积累不只是对语言现象的简单记忆,还需要经历一个理解、感悟、鉴赏、应用的复杂过程。语言积累不只是一个结果的描述,还是一种动态的体现。具体到语文教学过程,其方法可以归纳为:听、说、读、写、背、看等。
二、语言积累的途径与方法
(一)听写中积累
听写是由教师口述一句话、几句话或一段话,学生听后把它写下来。听写不但可以积累语言,也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迅速记录话语的能力。听写的内容可不受读过课文的限制,由教师自编或选编,但必须是学生能够理解的。
(二)句式训练、口语交际中积累
所谓句式训练,就是以课文为例子,学习课文中的句式,品味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通过“读与写”,既阅读理解课文,又进行句式写作的基本功的训练。
句式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1)从“句子用途”的角度出发进行句式训练。(2)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出发进行句式训练。(3)从“词语关联”的角度出发进行句式训练。(4)从“组句成段”的角度出发进行句式训练。(5)从“表达作用”的角度出发进行句式训练。
(6)从“语言的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进行“简明、连贯、得体”的句子表达训练。
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句能力。凡做事情,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学句也一样,如果学生不喜欢学句说话,甚至害怕学句说话,也就不会学好句子。
(三)朗读、课外阅读中积累
朗读就是清清楚楚地高声读诵,就是把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外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展开时,每个读的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行为指向”。读全文是为了什么?读某个段落是为了什么?读某个词、某个句又是为了什么?教师都必须精心细致地考虑设计。而且设计的目的要求有针对性,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针对学生易于忽略的地方提问;要有思考性,要让学生读后想一想才能答出;要有层次性,保证每次读后都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要有向心性,始终围绕文章中心发问,使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对课文中心加深一次理解。
其次要注意学生朗读的质量。“质”是指读的训练到位,读特别是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对语言的感悟与处理的过程。
“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课外阅读,也就没有风和帆。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们的建议》)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俗话说,秃笔头胜过好记性。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作读书笔记不仅能够保存资料,帮助记忆,而且还能促进自己认真读书,培养思维能力。
(四)记录、摘录、抄写中积累
记录、摘录、抄写是学生学习语文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关键所在。一些好词好句,并不是说通过大脑记下来就行,时间一长难免会忘记,只有通过动笔,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对于记录、摘录、抄写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如果可以的话可注上评语。对学生的记录、摘录、抄写情况要定期召开评比会,评比会可以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期末搞一次总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背诵古诗、背诵课文、背诵词句中积累
背诵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古人就曾强调熟读和背诵,古人云:“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心。”意思就是说熟读甚至于背诵会使别人的文章像自己写的一样,烂熟于心。不管是背诵古诗、背诵课文、背诵词句都一样。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的过程中,必须讲究正确而有效的背诵方法,才能在积累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默读积累
默读是阅读中的重要技巧,也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因为读书需要理解,理解要靠默读。日常看书报、看课文等,都是通过默读来进行的。默读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积累机会,甚至在一些公共场所,我们都可以通过默读积累语言知识。
想要提高语言积累的效果,我们就必须去挖掘它的方法及途径,更好地去实施,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不过对现在的孩子来讲,在课业负担并没有实质性改观的情况下,语言积累是件繁琐的工作,如何使所有的孩子都把语言积累作为日常学习的一部分?如何在强化积累的基础上更好地转化运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终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呢?这就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深思和探索。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