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真阅读,强“语用”

2016-05-14 02:36郭其平罗耀辉
新教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读物狐狸

郭其平 罗耀辉

强调读书时“动笔墨”做笔记,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一项优良传统。但在现实教学中尽管教师们都认同做读书笔记的益处,却鲜有实践与研究,即使偶有涉及,也仅仅提提而已,缺乏指导,很难取得实效。为此,不少课改专家呼吁:“但愿读书笔记的理论及实际运用能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和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习作目标中规定“学写读书笔记”。笔者在“以读书笔记为载体,促进学生读写实践”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中,对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有点滴认识,现小结整理如下,以求教方家。

一、促进真实阅读

要做读书笔记,必先读书,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静下心来,与读物亲密接触。至于读物中的不懂之处,哪怕是个别字的读音不懂,都先放在一旁,等第二遍、第三遍再去探究。如此沉醉于读物之中,学生才能悟出文本的精髓,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没有一种思维,即使是最纯的,能不借助于我们一般感性形式而进行,只有在这些感性形式中我们才能理解和把握思维。”这也就是说,实现各类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的前提是,从文章的整体出发,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整体感知。著名学者梁启超的“三步精读法”的“第一步:鸟瞰”,首要的便是“把文章浏览一遍,了解文章写些什么……”做读书笔记,首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来谈论体会收获。学生走入文本,在真实阅读中发展整体感知能力,长期坚持下来,便能形成良好语感,为写读书笔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言语能力

1.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现实中,不少学生往往心有所感而口不能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储备不足。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积累读物中鲜活的语料,摘抄积累“锦言秀语”,学生的言语表达就有了根基。例如,在指导做《白鹅》一课的读书笔记时,我们要求学生摘录白鹅高傲的短语句子,并从姿态、叫声、步态、吃相等方面加以分类整理、记忆。经常这样积极地积累语料,在表达时就不必为语言苍白贫乏而担忧了。除了摘抄细节描写的词句短语,一些名言警句、格言也是积累的重要对象。这些名言警句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已成为“范型”,是众读者心中共同认定的某些文化现象,具有很高的共识度。如“明月何时照我还”是思乡的范型,“为人民服务”是公仆的范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立志报国的范型,“粒粒皆辛苦”是爱惜粮食的范型。在写作表达中,恰当运用范型,往往能以一当十,直观、形象,使人心领神会,提高表达效率。有的范型如歇后语,还具有幽默的效果,适当运用可以让表达生动。学生在阅读中还会接触到许多有意义的知识、有价值的数据、重要的信息、生动的故事、独特的案例等。它们不一定是范型,但在写作中恰切运用,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让学生在读书笔记本上摘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数据、信息、事例等,也可为习作表达增加“储备”。

2.在阅读中领悟表达形式。学生习作表达困难除了缺乏材料,还有一个原因——不知如何表达。有了素材,又掌握了形式,学生就容易畅快地表达。如何获得表达形式?著名作家巴金在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自己熟读《古文观止》的两百多篇文章,体会它们的好处,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文章的调子即是表达的路子——表达的形式。阅读中引领学生去发现作者言说的图式,用精练的文字列出提纲,既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也有利于学生掌握作者表达的方法、表达顺序。当学生对某种言说图式有了鲜活的印痕,就有可能在表达时下意识地直接仿用。例如,学习《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时学生发现了作者的言说图式:假设独自旅行,选择只带一本书—假设别人感叹,回答表明缘由—假设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阅读。课后让学生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什么东西?请写写自己的想法。学生便能依葫芦画瓢,轻松完成练习。几乎每一篇(本)优秀的读物都有可被学习、被仿效的表达形式,在阅读中感悟体会,一旦积累达到一定量,就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3.在笔记中锻炼表达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与交流,是最容易碰撞出思想火花的,“意随文生”,写作的灵感不期而至,写作欲望不吐不快。让学生把阅读的思考感受、心得发现写下来,就是一种写作。这种写作,没有教师命题的局限,学生可以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由之见、抒“我”的自由之情、显“我”的自由之趣,在“贴近自我”的表达中锻炼言语技能。即使是摘抄,只要能对所摘抄内容有所批注——加上一两句评语,或是一点感悟,便是基于内心感受的一种表达。笔者班上一名学生阅读沈石溪作品《再被狐狸骗一次》做了这样一个摘抄批注笔记——语句:“公狐狸痛苦地哀嚎着,挣扎着,顽强地朝与树洞背离的方向奔逃,我紧跟在它的后面,我再没有回头去看树洞,不用看我也知道,此时此刻,母狐狸正紧张地转移它们的小宝贝……”批注:它“挣扎”,是因为它的生命已经到了临界点,却还“顽强”地扛着,多坚持一秒,多奔逃一步,妻儿就多一分安全。多伟大的公狐狸啊,为了妻小牺牲自己!也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为之感动,推着他跟公狐狸跑去。这样的批注,是潜心与文本的对话,是源自心灵的真情流露。这就是写作——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因此,可以说读书笔记是沟通阅读与写作的最自然的通道,是发展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片沃土。

三、养成读写习惯

做读书笔记能促使学生养成读写的习惯。要做读书笔记,学生就会“逼迫”自己读书,读书就会有印象和体悟,就会有诉诸笔端的冲动。另一方面,写作必然会促使人去读更多的书——“书到用时方恨少”“写然后知不足”。这样就引起学生去有目的地读书、思考,写作表达,形成读、思、写的良性循环,促进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据参与“以读书笔记为载体,促进学生读写实践”课题研究的实验班级教师反映,学生对读书和做读书笔记兴趣浓厚。因为读书笔记的读物可以自由选择,只要有益的课外书皆可。同时,读书笔记也是自由的,没有字数限制,没有体裁约束,有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真情实感,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比上语文课更来劲!”乐趣是最好的导师。能坚持自由阅读与笔记,久而久之便能形成良好的“读、思、写”的语文习惯。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读物狐狸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狐狸和猫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狐狸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