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颖雪
[摘 要]学习的压力、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当代初中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学习压力、人际交流障碍以及精力分散都严重影响着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幸福感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分析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99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上升阶段,各种压力纷至沓来,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的研究和正确的引导,能帮助他们顺利缓解压力,以健全的人格迈向人生的更高阶段。本文在分析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1.学习焦虑
初中生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由义务教育的就近入学原则向考试选拔转变,成绩成为学生获得高中教育资源的重要衡量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给予学生较大的外部压力,包括语言上的“全家希望”“人生目标”等,课业上的各种辅导班。学生面对强大的学习压力,常常会因为一次成绩不好而产生学习焦虑,因为一段时间的努力没有获得好的成绩而否定自己,产生不自信。
2.人际沟通不畅
很多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着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的障碍。教师和家长在传统的文化中代表着一种权威,他们对学生只有要求和希望,没有沟通和理解,很多初中生并不愿意和家长、教师分享自己在生活、情感上遇到的困惑,出现沟通不畅。很多学生因为在成绩上存在竞争关系,不愿给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同学进行讲解,认为是浪费时间,不愿分享自己的分析过程,这就造成平等沟通的障碍。
3.精力分散
许多初中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精神分散,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不能进行高效率的学习,而需要在课外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弥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的讲授制,学生单调地记忆教学内容,在题海中不断巩固,这种刺激过于单调,学习材料的重复和单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当然,还有因为过重的精神压力而产生的精神疲劳性分散现象。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1.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提倡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建构,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依靠更多知识的灌输和更多试题的巩固,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而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吸收过程,关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是否主动搜集资料,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在知识的巩固上反对单一的试题练习,而是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生活中的实践运用、试题形式的多样化等,减少试题量,增加趣味性。
2.建立学生主体课堂
新课标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具体来说,在上课前教师通过导学案和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准备和预习,学生需要明确自己在学习新知识中的主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新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实现思想和学习方法的交流共享,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小组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行发言,通过展示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这对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增强和同伴关系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综合性的学习探究,包括知识总结的多样式,如树杈结构、图示结构、漫画等,一方面促进知识的条理性,另一方面给予学生空间以自己的习惯和兴趣来进行知识巩固和学习。
3.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
班级是学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一个集体,这个集体只有在相互的交流和合作中才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感情。班级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包括板报活动、学生展示墙面、读书活动等的开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使之常规化。很多活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的需求自主进行设计,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这样能够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从各个方面灵活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在活动的组织上,主要以校园为单位,下午活动时间要充分加以利用,让学生在户外活动中放松大脑,提高身体素质。例如,学生组织的一个活动是“信任的力量”,一个学生站在高台,其他学生在其身后以拱形嫁接,学生向后躺,感受信任的力量。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情绪得到缓解,兴趣被激发,心理得以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价值,关注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主体课堂,给予学生舞台,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热情;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引导学生发泄情绪,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