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玲成
[摘 要]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对学生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把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来抓,一手抓文化知识,一手抓德育建设,扎扎实实地推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 德育渗透 现实意义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28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特点。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实意义
常言道:知识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危险品,体育不好是半成品。尤其在价值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学生思想混乱,信仰缺失,特别是初中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有必要各个学科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整合资源,在教学中努力渗透德育。在这方面,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它比思想品德课更形象,更有教育效果,更加深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内外教学中,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感化学生,提升学生品德素养。
很多教师都认为当代的学生难教难管,特别是留守学生厌学、叛逆,追求绝对个性和自由,再加上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没有理想和追求,更何谈什么政治信仰。为此,当今之计就是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努力协作,齐抓共管,打造网络等各种思想平台,净化育人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些意义上讲,语文教师任重道远,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典型材料,知识传授和德育教育一起抓。
二、渗透德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这个概念出发,教师不仅要把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古人尚且这样做,那么当代教师更应该两手抓,一手抓文化知识,一手抓德育教育,这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实就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自始至终把这个思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培养学生德才兼备、品学兼优,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贡献。
三、渗透德育正确有效的方法
1.转变观念,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在当今社会,由于应试教育的广泛影响,很多学校扭曲了正常的育人观,很多学校领导认为,只要提高了中高考的升学率,这所学校就是好的学校。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教学观念的存在,导致很多学校只重智轻德,认为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了,他就是一位好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扭曲了学生的灵魂,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2.加强日记和作文的沟通效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初中学校一般都要求学生写日记,每个单元写一篇作文,语文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日记和作文一般反映了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教师可以透过学生的文章感受到他们的思想动态,当他们情绪低落悲伤的时候,用积极有效的评语安慰他们,甚至可以找他们出来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思想问题,让他们健康成长。
3.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不论哪种教材版本,教科书所用的文章都很有教育意义,教师要挖掘每篇文章的思想教育闪光点,通过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通过刻画父亲买橘子的情节表现了父子情深的主题,由此联系当今社会留守儿童的问题,教育学生自重、自尊、自立、自强。还有诗歌《长征》,通过毛泽东领导工农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史实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革命做出的贡献,让我们更加热爱革命领袖,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文章还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联系现实,启发学生,感化学生。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做到哪里都有语文教育。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之外,可以让学生走进图书馆,走进阅览室,走进校园文化走廊,甚至可以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同时,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辩论大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必须把渗透德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好抓牢,通过课程和教育改革,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