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桐欣
【摘 要】目的:研究大学生人格因素与微博原创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对326名大学生被试测试其大五人格因素,分别与其近1年发原创照片数量,近3个月原创微博数量,近3条各种微博被他人评论数量作相关分析。结果:发原创照片数与神经质呈负相关(r=-0.17),有统计学意义(P=0.00);与外倾性呈正相关(r=0.09),有统计学意义(P=0.04);与宜人性呈正相关(r=0.17),有统计学意义(P=0.00);发原创微博数与神经质呈负相关(r=-0.19),有统计学意义(P=0.00);各种微博被他人评论数与神经质呈负相关(r=-0.21),有统计学意义(P=0.00);与外倾性呈正相关(r=0.19),有统计学意义(P=0.00);与宜人性呈正相关(r=0.09),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通过大五人格可以预测用户微波使用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 大五人格 微博原创行为 相关性 新浪微博
一、前言
微博原创行为是排除转载、分享、收藏行为内容以外的网络社交行为[1]。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326名使用新浪微博的大学生被试,要求:注册新浪微博时间长于一年;微博主页总微博数量多于45条[1]。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26份。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
《60题简版大五人格量表》,即《NEO-FFI人格量表》,是建立在大五人格理论的基础之上,由美国心理学家科斯塔和麦克雷在1987年编制成;该量表为5点量表,反向计分题目有25道,对于60道题目,“十分不赞同”选择“1”,“不太赞同”选择“2”,“无法确定”选择“3”,“比较赞同”选择“4”,“十分赞同”选择“5”。五因素分别有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包括压抑、冲动、脆弱等特质。外倾性:表现为社交、冒险、乐观等特点。开放性: 具有想象、审美等特征。宜人性:利他、顺从、同情心、真诚等特征。尽责性:包括胜任、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其中,神经质科隆巴赫α系数为0.84,外倾性科隆巴赫α系数为0.78,开放性科隆巴赫α系数为0.66,宜人性科隆巴赫α系数为0.77 ,尽责性科隆巴赫α系数为 0.82[2],信效度可靠。
2.研究方法
(1)观察法,研究者注册一个新浪微博账号,在微博搜索里根据调查问卷所填写的微博昵称逐个搜索其微博用户,观察主页信息,并观察记录[3]。观察326名大学生被试的原创照片数量、原创微博数量及微博被他人评论数量并计数。具体要求为:①原创照片数量为近1年内(2014年6月20日-2015年6月20日)所发表原创照片的数量;②原创微博数量为近3个月内(2015年3月20日至2015年6月20日)发表原创微博数量;③微博被他人评论数量为近3条状态被他人评论数量。
(2)问卷调查法,对326名大学生施测60题简版大五人格,收集被试大五人格因素数据。同时要求被试填写新浪微博昵称。
3.统计处理
使用SPSS统计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t检验。
三、结果
(一)326名济宁医学院各专业大学生被试微博使用行为的分析
(二)发原创照片数与大五人格的相关性
发原创照片数与神经质呈负相关(r=-0.17),有统计学意义(P=0.00),与外倾性呈正相关(r=0.09),有统计学意义(P=0.04),与宜人性呈正相关(r=0.17),有统计学意义(P=0.00)(见表2)。
(三)发原创微博数与大五人格的相关性
发原创微博频率与神经质呈负相关(r=-0.19),有统计学意义(P=0.00)(见表3)。
(四)各种微博被他人评论数与大五人格的相关性
各种微博被他人评论数与神经质呈负相关(r=-0.21),有统计学意义(P=0.00),与外倾性呈正相关(r=0.19),有统计学意义(P=0.00),与宜人性呈正相关(r=0.09),有统计学意义(P=0.03)(见表4)。
四、讨论
经访谈法发现,因为低神经质个体更少敏感多疑,在发原创照片时更少的负性评价,而选择多发原创照片,与外倾性成正相关,是因为高外倾性者有更多机会参与活动,与宜人性呈正相关,可能由于高宜人性者更多地分享照片。发原创微博之所以与神经质呈负相关,因为低神经质个体负性评价少,而多发微博。好人缘的用户在微博上拥有他人评论数多于差人缘的用户,而好人缘又与外倾性、宜人性成正相关,与神经质成负相关。如果微博内容为高神经质倾向,他人共鸣降低,评论数也降低。
五、结论
(一)发原创照片数量与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有关。
(二)发原创状态数量与神经质有关。
(三)各种微博被他人评论数与神经质、外倾性、宜人性有关。
【参考文献】
[1]杨洋.青少年外向宜人性人格互联网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心理健康与教育,2007(2):4248.
[2]许燕.人格心理学[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张维晨,张婍,王淑娟,等.大学生社交网络行为与大五人格的相关性研究[J].中華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01):46-49.
[4]赵云龙,李艳兵.社交网络用户的人格预测与关系强度研究[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