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霞英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如何引导大学生发展、服务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等,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对新自由主义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有利于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其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自由主义 研究
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自由主义历经了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保守自由主义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今,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也引起全球政界、商界、学术界以及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
一、国外学者对新自由主义的研究
作为一个包括众多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体系的新自由主义,从广义上包括伦敦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公共选择学派。在新自由主义发展的各个时期,国外对新自由主义的研究层出不穷,众多学者对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本质、意义、地位等进行了研究,或支持或批判。
(一)新自由主义的支持者
这一方积极推崇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张,认为新自由主义可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政治的民主,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剂良药。如哈耶克认为社会主义目前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不适应现实需要,社会主义要想真正发展,必须放弃固有的发展模式,重新审视才是最现实的[1];现代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真正造福了美国和在全世界的是自由市场,而不是政府……政府应该滚出那些不属于它也不需要它管制的领域。”
(二)新自由主义的反对者和批判者
新自由主义在西方曾经轰轰烈烈,但由于其自身理论的一些弊端,新自由主义在实践上的诸多失败,导致新自由主义在西方逐渐衰落。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批判声占据学术界主流。如著名的反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学者苏珊·乔治指出:“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是给予资本以近乎绝对的追求利润的自由,从而使资本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不再受社会和国家的控制,这将导致人类社会的毁灭。”诺姆·乔姆斯基撰文揭示美国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他说:“新自由主义只不过是少数富人为限制民众的政治权利而进行斗争的现代称谓而已。”[2]佩里·安德森的《新自由主义的历史和教训》、斯蒂格利茨的《我从世界经济危机中学到了什么》、伊丽莎白·马丁内斯的《什么是新自由主义》以及爱德华·赛义德的《新自由主义的问题》等文都是对新自由主义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之作。此外,许多国家以及相关学者,都在重新审视、批判新自由主义,力图结合实际,揭露新自由主义的实质,为社会现状提供理论性参考,对社会发展提供指导。
二、国内学者对新自由主义的研究
(一)新自由主義的研究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推进,中国社会日渐走向开放,各种学说、思潮、学派涌现,新自由主义也迅速引起国内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学术界纷纷著书立说,对新自由主义进行研究。
1.第一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前,学者研究新自由主义着重于翻译、介绍和推广。在这个时期,大量新自由主义的原著在中国翻译出版,如米瑟斯的《自由与繁荣的国度》,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弗里德曼的《资本主义与自由》,布坎南的《自由、市场和国家》等。与此呼应,国内一批宣传新自由主义的作品也纷纷问世,《私有制万岁》《告别革命》等较有代表性。
2.第二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之后,国内学者在借鉴新自由主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着重对新自由主义热潮的后果和弊端进行了分析批判。
3.第三阶段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展开了对新自由主义本质比较深入与全面的批判研究,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达成了一系列共同认识[3]。
(二)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表现及本质的研究
我国学术界对新自由主义的态度基本是批判吸收,但在对新自由主义的概念界定、本质、影响等方面存在争议。
在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方面,研究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理论方面的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二是政治理论方面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三是战略和政策方面的全球资本主义化。
梅荣政、杨军在《西方自由主义的流变、实质与危害》文章中系统论述了西方自由主义在经济、政治、社会及价值领域的表现。在经济领域宣扬彻底私有化、完全市场化;在政治领域表现为宣扬西方宪政民主,其本质上是以资产阶级宪法为基础的资产阶级专政制度的法治化;在社会领域表现为宣扬西方的“公民社会”,以“体现公民主体性”“减轻政府执政成本”等为借口,主张实行西方式的“小政府、大社会”;在价值观领域宣扬“普世价值”,认为“中国只有接受西方的普世价值才有前途”。
在新自由主义的本质研究上,中国社科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认为,新自由主义理论已经由原来的学术理论演化成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成为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其本质是国际垄断资本的理论体系。陈岱孙教授也尖锐地指出,西方国家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模式和经济政策……其目的无非是要在发展中国家恢复新殖民主义统治,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演变为资本主义,或外围资本主义。还有研究者指出,新自由主义作为经济理论、社会思潮和政策主张的混合体,带有更大的理论欺骗和社会影响力,在全球肆意妄为。
(三)关于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表现、途径及原因分析的研究
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表现方面,有研究者认为,鼓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过时论;抨击集体主义,鼓吹个人主义;抨击社会主义公有制,鼓吹私有化;抨击民族主义,鼓吹经济全球化。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表现方面,刘树刚、王玉龙、朱丽丽、周娟娟、张静、肖韵等研究者普遍认为,受新自由主义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爱国主义情感淡化;滋生了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集体主义淡薄,奉献精神缺失;过分追求自由与公平,认知出现偏差;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遭遇解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更加艰难。王超、孙一先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认为,新自由主义思潮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贫富悬殊、医疗改革、上学难上学贵、就业难、官员腐败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观点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
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途径方面,周娟娟、王慎敏认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播另辟蹊径,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它在中国的传播一开始就与中国改革开放中碰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直接相关,很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共鸣和认同。高捷在相关选题硕士论文中也总结了以新自由主义思潮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利用网络、书籍、讲座等形式出现在大学生的视线里。
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原因分析方面,姚文婷、江玉岚、朱学荣、许珊等研究者认为新自由主义影响大学生的根源在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形势;新自由主义的影响特点增强自身吸引力(渗透性、随机性、现实性);高校对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引导不足(相关课程对新自由主义的介绍与评析缺乏针对性、部分教育者自身存在思想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不够);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易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智力发展处于高峰期、情绪热情易冲动、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同时指出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呈现出途径多样化、内容综合化、影响效果阶段性的特点。王玉龙认为现实因素在于全球一体化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理论契合方面回应了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切;高校教育方面在于思政教育乏力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被边缘化。
(四)关于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研究
原因分析的角度不同,提出的对策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大致有:划清作为学术观点和意识形态社会思潮的新自由主义的界限,辩证地看待新自由主义思潮;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整合新自由主义思潮,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判断、创新和整合能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做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加强网络教育和监管;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管理等。
三、研究述评
总的来说,新自由主义思潮已受到学术界及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为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撑,但从上述有限的文献综述来看,同时也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国内外学术界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论研究比较系统和全面,但在实践层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具体表现为比较理论化、笼统化、片面化以及同质化。
其次,近些年,不少学者对自由主义的谱系、流变、影响原因及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大量研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但针对性、可操作性、系统性进行研究的较少。
另外,学者们对于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而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证研究较少。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务虚的工作,更是务实的工作,其实践性非常强。目前的研究很多都是抽象的逻辑推理,更多侧重于理论说明和观点叙述,而建立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翔实可靠的实证分析和数据说明却相对不足,故其针对性不突出,科学性和指导性也相对较弱。
作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斗争将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我们应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站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战略目标的高度,深刻洞察、反思新自由主义,正本清源,切实掌控,进而提高防患与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自由宪章[M].杨玉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0-27.
[2][美]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M].徐海铭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3]John Gray.Post-liberalism[M].London:Routledge,1993:28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