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关“为官不为”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2016-05-14 19:04江苏省机关思想动态调查课题组
紫光阁 2016年5期
关键词:为官不为机关作风机关干部

江苏省机关思想动态调查课题组

为深入分析“为官不为”现象与成因,增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针对性,近年来,我们在江苏省、市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走访,共发放网络调查问卷5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78份,回收率95.56%,其中厅级62人、处级986人、科级2718人,其他工作人员1012人。

从调研总体情况看,当前机关广大党员干部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强,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充满信心,希望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在回答“您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前景的看法”时,97.70%的人选择“很有信心”或“有信心”,96.58%的人“对中央‘打老虎 ‘拍苍蝇,坚决反腐败取得的成果”感到“满意”。大家反映,现在机关干部学历水平不断提升,能力素质不断增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是促进社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

同时,调查显示,当前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也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如有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有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有的综合素质跟不上时代需要。尤其是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少数干部“为官不为”现象,应当引起高度关注,深入研究分析,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

进一步分析“为官不为”根源时,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因“怕违规、激励少、庸懒散、受制约、规则变”而“不敢为、不愿为、不想为、不能为、不会为”。

在问及“机关中‘为官不为的主要原因”多项选择中,有74.34%的人选择“怕违规、不敢为”,占比例最高。座谈反映,当前随着从严治党、依法行政成为常态,机关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同时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问责面加大,加之近年来媒体曝光的责任追究案件起到了警示作用,致使一些机关干部更加谨慎,滥用权力、乱作为现象受到遏制。但一些人也产生怕担责任受追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创新冲动感不强等消极心态,导致思想上畏首畏尾不敢为,行动上“公事公办”少作为,原来做工作追求“结果正确”、把事办成,现在只讲“程序正确”、但求无过。

73.88%的人选择“激励少、不愿为”,这是“机关中‘为官不为的又一主要原因”,居第2位。从统计数据看,科级(77.04%)高于处级(71.40%)、厅级(72.58%),反映出低职级的机关干部更希望强化激励机制。座谈中一些机关干部反映,因机关取消一些经济奖励和福利发放、多年来公务员工资收入没有多少变化等原因,部分机关干部实际收入和福利有所下降,社会上报考公务员的热情也有下降,加上有的单位工作激励机制缺乏,特别是用人机制不够完善,精神激励机制欠缺等,影响了一些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54.10%的人选择“庸懒散、不想为”,居第3位。座谈反映,庸懒散是机关作风的常见病,在少数干部中有一定的市场,根子在干部思想素质不高、责任感不强、单位管理不严。当前,机关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是不少,有的干部不愿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调查研究,工作得过且过,爱做表面文章,其背后隐藏的是庸懒散的思想作风。因庸懒散而不作为,严重影响机关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引起基层和群众的强烈不满,必须从严整治。

在回答“机关中‘为官不为的主要原因”时,排在第4位的是“受制约、不能为”,占31.60%。座谈反映,由于一些部门之间职能、职责界定没有厘清,容易造成政出多门、自相矛盾、相互推诿,致使基层遇到改革发展中的问题难以化解。此类体制机制上的制约,常常成为打不通“最后一公里”的根源,造成一些工作难以作为、久拖不决。“按规定办”结果成了什么都办不成。必须深化改革,打破部门之间的制约、破解体制机制上的瓶颈,才能化解“想为而不能为”的问题。

19.05%的受访者选择“机关中‘为官不为的主要原因”是“规则变、不会为”。座谈中反映,随着中央、省级减少行政审批和推进依法行政各项政策相继出台,一些机关部门、单位的配套措施和制度还没及时跟进,一些旧的规定规则也没有及时废止或调整,甚至出现新旧规定规则相互“打架”,政策不统一问题。同时,过去一些机关的“潜规则”因不符合有关规章制度而被严格禁用,致使一些部门、单位和机关干部对新规定、新机制、新环境不能适应,对有些工作则束手无策了。此外,一些机关干部能力水平跟不上形势任务的要求,担当创新、积极进取意识不强,导致因不适应而不会为、因不会为而不作为,使一些改革措施“空转”,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中。

整治“为官不为”,是当前机关作风建设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精神找准对策、提出措施。

完善制度是根本。在回答“整治‘为官不为的主要措施”的多项选择中,54%的受访者选择“完善问责机制”,47.82%的人选择“强化执纪监督”,35.75%的人选择“推动制度创新”。为官者不作为、乱作为,根子在于制度不够完善,在于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双重作用没有充分体现。要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就要完善问责机制,健全监督制度,倒逼不履责、不作为者自觉主动承担责任,让违规违纪、乱作为者受到应有惩处,同时以正向激励制度促进机关党员干部敢担当、勇作为。当前,尤其要注重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力阻“为官不为”者有升迁空间,制定“为官不为”者不使用的具体制度。加强对机关干部的法治宣传教育和培训轮训,引导和督促机关各级干部把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要求落到实处。完善定期开展人民群众评议机关作风、评议行风制度,建立机关作风网络舆情收集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进一步加强监督机关以及人大、政协、媒体的监督力度,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通过完善机关制度体系,化解干部作风中不作为、不尽责、不主动、不担当等问题。

注重激励是要害。有60.07%的人选择整治“为官不为”的主要措施靠“落实激励机制”,反映出缺乏有效激励是导致“为官不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关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要建立与工作绩效挂钩的精神激励机制,按照工作绩效评选优秀、通报嘉奖、授予荣誉等,给予精神奖励。建立与工作绩效挂钩的机关津补贴激励机制,在严格遵循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和津补贴政策的前提下,建立完善机关津补贴合理增长机制,按照工作绩效兑现考核奖励,用经济利益保证绩效管理工作得到重视,实现以合理的薪酬稳定机关干部队伍,防止优秀人才流失。建立健全机关干部职工关怀帮扶机制,关心机关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住房问题和生活困难问题,建立机关经济特困家庭补助机制,加大对困难党员干部职工的帮扶力度。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制定机关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细则,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休年假的有关要求,对确因工作需要不能正常休年假的,要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加强教育是基础。在回答整治“为官不为”的主要措施中,有30.56%的人选择“加强宗旨教育”。反映出当前需要通过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来消除庸懒散、不作为的思想根源。要加强对新形势下机关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工作的研究,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在开展学习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同时完善学习教育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先进典型培育和宣传力度,引导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促进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创新学习教育的方法载体,大力推广应用信息化载体和手段,如运用微信、微博、QQ、手机客户端等信息化平台开展网络课堂、网上互动交流等学习活动,通过引进学习教育的新载体、新方法,推动学习教育取得实效。总结推广基层创新实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理论学习教育与解决机关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增强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实效,不断提高机关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猜你喜欢
为官不为机关作风机关干部
抗击疫情 志愿同行——记通州区总工会机关干部王亚军
高等院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雷厉风行 立即落实已蔚然成风
——省档案局馆及时传达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精神
嘉定区人大代表、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 摄影书画作品选登
拧紧机关作风建设的“发条”
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外国如何治理“为官不为”
着力整治“为官不为”,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践行群众路线 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机关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