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训练法发展现状研究

2016-05-14 13:35常琦赵升
武术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作用机理核心力量发展现状

常琦 赵升

摘 要:悬吊训练法(S-E-T)是一种新型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现已被医学康复及体育领域所广泛使用,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的基础对其进行梳理,主要对悬吊训练的概念、发展历史、作用机理、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今后的训练及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关键词:悬吊训练 作用机理 核心力量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5—0139—02

1 前言

当前,悬吊训练仪器不仅出现在各类高等体育院校作为运动训练及体育科研的手段,此类装置也大量出现在健身俱乐部中用作普通运动者的健身手段,如国外健身机构利用全身抗阻悬挂式系统(TRX,Total Resistance Exercise),帮助训练者完成局部或是全身的肌肉训练,加强健身者肌肉力量、核心稳定、柔韧性。从医学康复到竞技体育再到大众健身,悬吊训练已然成为时代的宠儿,但悬吊训练当前的发展状况不甚明了,文章将进行综合介绍。

2 悬吊训练的概况

悬吊训练最初只出现在医学领域,被人们称作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二战期间其简易悬吊装置被用来防止战士肌肉萎缩和褥疮,二战后挪威医学家利用悬吊进行肩关节以及髋关节等方面的治疗,此后悬吊训练被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医学病理诊断和康复治疗两大方面。体育工作者借鉴其原理用于体育训练,被称作悬吊训练法(sling exercise training ,S-E-T),是利用悬吊装置把人体一定部分悬挂起来,或利用瑞士球、平衡垫,使训练者处于不稳定状态进行训练的方法。欧美或是亚洲等国的优秀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增加悬吊训练,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训练能够加强中央躯干、髋部和骨盆深部稳定肌的力量,同时可加强躯干肌肉和身体其它非主导侧大肌群之间的协调、控制能力,激发运动员的深层潜能。

悬吊训练法包括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两种方式。开链运动即近端固定,远端游离,主要是以单关节的运动为主。闭链运动即远端闭合,近端(躯干)运动,主要是多关节的协调运动,例如俯卧撑是腕部、肘部、肩部的协调运动。悬吊训练前首先检测训练者身体链条中的“弱链”部分,而后以进阶式悬吊训练的方式,逐步增强其身体功能。目前,悬吊训练可分4个等级,训练难度逐级增加,各级间可改变训练负荷的条件包括:悬吊持续时间、频率、悬吊平面、悬吊的范围、身体姿势、动作速度等。

3 悬吊训练的作用机理

研究中通常将人体一侧上、下肢视作一条长链,在这些链条中有许多薄弱的环节—“弱链”,弱链部分的存在不仅会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悬吊训练作为新型的核心训练方法在解决弱链方面作用明显[1],被引进了医疗康复与体育训练中,其作用机理如下:

强调闭链运动对人体核心肌群的训练。悬吊训练法以闭链运动为主,并以多关节运动的形式训练人体躯体表层及深层的肌肉,与开链运动相比,其不仅可以训练许多常规大肌群力量,同时也可以训练人体深层的小肌群即稳定肌,增加深层次小肌肉的固定作用,以加强躯干和髋部整体肌肉的力量[2],改善弱链问题,使身体更加稳定。

强调不稳定环境下对人体神经肌肉系统的训练。人体维持姿势的稳定依靠稳定的平衡觉器官,正常的信息传入与输出通路,以及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等。悬吊训练中许多动作都是在不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肌肉在不停的收缩与放松以适应环境变化,机体在稳定与不稳定之间快速转化以维持机体平衡。此时,机体皮肤、肌肉、骨关节中的感受器不断接受运动速度、肌肉张力、压力等信息变化的刺激,之后这些信息被快速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综合分析,效应器则产生相应的肌肉收缩及关节变化来确保身体平衡。不稳定状态下的训练通过提高感觉对信息刺激的敏感性以及神经对肌肉的募集能力,加强了神经对肌肉的控制,提高了身体平衡及适应特殊环境的能力[3]。

4 悬吊训练的发展及应用

悬吊训练在医学康复领域开展较早,近些年来主要集中在脑卒中患者后期的功能恢复以及颈椎病、髋膝疼痛、腰痛等慢性疾病的治疗。顾昭华[4]等利用多点多轴悬吊训练对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20个训练日的治疗,研究发现训练后的平衡功能评分、10米步行速度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训练中选择了与患者核心稳定关系最密切的三个动作对治疗效果十分重要,悬吊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王聪[5]等对38例符合训练要求的腰痛患者进行闭链测试,而后利用红绳悬吊装置进行为期8周的悬吊训练,治疗结束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研究认为悬吊训练对躯干深层肌肉有强化作用,患者在训练中加强了神经对肌肉的准确支配能力。

悬吊训练在体育领域虽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其应用研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研究人群以球类运动员居多(见表1),内容主要是悬吊训练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平衡能力、专项能力等方面的研究。王志军[6]等对12名一级游泳运动员施加为期12周的悬吊训练,训练后实验组游泳专项成绩、划水效果、水中平衡能力得到提升较对照组有差异,研究认为核心力量是游泳运动员体能中的关键部分,核心控制力非常重要,而悬吊训练恰恰是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手段。马洪明[7]选取16名二级足球运动员进行6周三个阶段的悬吊训练,训练后发现实验组T型跑成绩、八级腹桥成绩、Nebraska成绩优于对照组,研究认为悬吊训练对足球运动员控制重心能力、转向能力、急停加速等足球专项能力有很大帮助。李颖[8]等招募40名二级乒乓球进行12周的悬吊训练,研究发现训练后平衡木行走、前庭步测试、闭目踏步三个指标都存在差异,研究认为C组与T组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差异显著,悬吊训练对身体平衡、力量传递及整体协调有明显作用。乔柱[9]等以30名田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12周的悬吊训练,训练前后各指标有差异,说明悬吊训练可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动态平衡功能及抗干扰能力。

参考文献:

[1]吕中凡.运动“弱链接”及其训练学应对路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2-115.

[2] 朱传芳,黄强民,彭金凤,等.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近况[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1):1787-1792.

[3]黄若葭,武俊英,许志强,等.悬吊下进阶式闭链运动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5(2):54-60.

[4] 顾昭华,龚 晨,伊文超,等.多点多轴悬吊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5):452-454.

[5] 王 聪,郭险峰.悬吊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8):760-762.

[6] 王志军,周正荣,陆 青,等.悬吊训练(S-E-T)在江苏省15~17岁年龄组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3):82-86.

[7] 马洪明.悬吊训练对足球运动员变向能力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6):60-61,64.

[8] 李 颖,张云龙.S-E-T悬吊训练对提高乒乓球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实效分析[J].运动,2014(5):35-36.

[9] 乔 柱,袁伟男.S-E-T悬吊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5):85-87.

On the Development of Sling Exercise Training

Chang Qi Zhao She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030051)

Abstract:Sling exercise training (S-E-T) is an emerging and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 the core strength.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by the medical rehabilitation and sports training.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view details and visiting the specialists, mainly introduces concept of sling exercise training,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mechanism, in order to be able to help the training and research.

Keywords:Sling exercise training mechanism core strength current developments

猜你喜欢
作用机理核心力量发展现状
媒体关注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甲状腺内注射奥曲肽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试探核心力量对技术动作经济性的影响
益生菌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