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6-05-14 12:05龙元丽
绿色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产业核桃现状

龙元丽

摘要:指出了鲁甸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栽植面积稳步增长。对鲁甸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鲁甸县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鲁甸县核桃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核桃;产业;现状;问题;对策;鲁甸县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076-04

1 引言

核桃(Juglans regia L.),又名胡桃,是胡桃科胡桃属的落叶乔木,是世界四大坚果之一。据《国际统计年鉴2008》数据显示[1~3],2007年全世界核桃总产量为166.4077万t,其中核桃年产量在10万t以上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土耳其、伊朗等4个国家,其产量分别达到了50.30、29.03、18.4251和17.00万t,这四个主产国的核桃总产量占当年世界核桃总产量的67.7%。

我国是世界核桃生产大国,截至2013年底,我国核桃的年产量约为110多万t。我国核桃栽培主要集中在西北(包括新疆、青海、西藏、甘肃、陕西) ,华北(包括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及山东) 及云南、贵州、四川等地[4~7]。鲁甸县是云南核桃的主产县之一,历史上有“核桃之乡”的美称。截止2013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4.1万hm2,产量达3000 t,产值达2.3亿元。然而,由于管理不善、缺乏技术等原因,鲁甸县核桃生产一直未能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影响了当地的经济转型和发展。

2 鲁甸县概况

2.1 自然地理

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介于东经103°9′~103°40′、北纬26°59′~27°32′之间。全县土地总面积1487 km2。 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平,地貌错综复杂,最高海拔3356.2 m,最低海拔568 m,相对高差2788.2 m。全县地处云贵高原北部, 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2 ℃,年平均降水量为702.8 ~1251.4 mm,无霜期为220 d。全县森林土壤共有6个土类,8个亚类,其中燥红土、红壤、黄红壤、黄壤、黄棕壤和棕壤呈地带性分布,紫色土为非地带性土壤。

2.2 社会经济

根据2012年《鲁甸县统计年鉴》,全县总人口 4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1806人,占总人口的 87.8%;非农业人口53194人,占总人口的12.2%。 人口密度292人/km2。该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居住着汉、回、彝、苗、壮和白族等12个民族。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251070万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5%,一、二、三产业构成由2005年的35.4∶31.2∶33.4调整为2012年的23.1∶49.6∶27.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亿元,是2005年的4倍,年均增长31.5%;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24.3亿元和10.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7.1%和34.4%,是2005年的4.8倍和4.4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1亿元和1.5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8%和32.6%,是2005年的5倍和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572元和12375元,年均分别增长14.9%和11.6%,是2005年的2倍和1.7倍。

2.3 森林资源

根据2009年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鲁甸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显示,鲁甸县土地总面积14.8万hm2,其中非林业用地面积8.4万hm2,占总面积的56.53%;林业用地面积6.4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3.47%。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3.9万hm2,占林业用地的60.96%;疏林地面积19.2hm2,占林业用地的0.03%;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47 hm2,占林业用地的0.38%;灌木林地面积1.9万hm2,占林业用地的28.68%;无立木林地面积6427 hm2,占林业用地的9.94%。森林覆盖率为30.96%,林木绿化率 39.23%。林业用地面积按森林类别划分为:公益林面积4.85万hm2,其中国家级公益林3.5万hm2,省级公益林1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5%;商品林面积1.6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5%。

3 鲁甸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3.1 栽培现状

鲁甸核桃栽培历史悠久,1953年全县已有核桃面积900亩,呈天然核桃林、箐沟核桃林和四旁散生核桃树自然分布;1964年,鲁甸县被列为昭通地区核桃基地县,政府组织发动核桃种植,核桃面积达到7875亩;1965年,鲁甸首次引种新疆核桃进行试种,种于小寨、龙头山、水磨营地等地,试种成功,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云南省林业厅在昆明举办的新疆核桃育苗、嫁接技术培训班;1972年引种漾濞核桃,种于乐红对竹,同时鲁甸核桃参与出口外销,年出口2.5万kg;1975年第二次引种新疆核桃,种于大水井、洗羊塘、水塘、光明、八宝等地;1977年,鲁甸再次被列为昭通地区核桃基地县;1979年,鲁甸县林业局成立,在鲁甸县五脑山建立核桃苗圃,开始培育核桃嫁接苗;1980年,鲁甸县林业局聘请漾濞师傅传授核桃嫁接技术,在文屏山进行试验;1981年初,县林业局组织人员开展核桃引种嫁接及速生密植高产课题试验,到1982年,全县共有核桃种植面积11380亩;到2000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9000亩。进入新世纪后,鲁甸核桃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增,核桃产业逐步成为鲁甸农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2005年以来,鲁甸县被列为云南省核桃基地县,核桃种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目前已培育优质核桃品种486个,9个品种获得省级优质良种认定,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超过4万hm2,产量超过3000 t,产值超过2.3亿元。

3.2 栽培种类

从1999年起,鲁甸县就参与云南省林科院核桃良种培育,目前共收集优良核桃样品486个,通过市级决选认定306个;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委员会认定品种12个(即:鲁甸大麻1号、鲁甸大麻2号、鲁甸大泡3号、乌蒙16号、乌蒙19号、云晚霜1号、云晚霜2号、朱提1号、云林1、2、3、4号),现已作为适宜鲁甸发展的主要核桃优良品种,共建立核桃良种采穗圃74.7 hm2(已有23.3 hm2被认定为省级良种采穗圃),建立优质乌蒙核桃良种繁育基地26.7 hm2。其中:2011年9月10日,在河北邢台举办的核桃节上,“鲁甸大麻核桃1号”以其优良的品质获得“金奖”;2013年7月,鲁甸大麻1号、鲁甸大麻2号在中国山西汾阳举办的第七届核桃大会上获“中国优良核桃品种。

3.3 核桃园管理

近年来,全县对现有核桃树进行针对性管理,积累了一定经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林农较好地掌握了采种、育苗、嫁接、种植、管理、采收及果实初加工处理等技能。在核桃嫁接育苗、高接换优、集约化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品贮运和加工等方面已研究和积累了一批先进技术和经验,并编撰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一书,为核桃产业规模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4 产业发展前景

4.1 政策环境条件

4.1.1 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6月底颁发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八项重点任务”,并明确了一系列更为优惠的政策措施。国家发改委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建设名特优新经济林和木本粮油基地,鼓励“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显然核桃种植符合国家政策,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经济林树种,必将对依托自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林业产业化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4.1.2 “桥头堡”战略机遇

“十二五”期间,国家已规划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搭建了外向型、区域性的种植技术和加工贸易合作平台,为林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1.3 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机遇

国务院已批复《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对乌蒙山片区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着力解决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加快乌蒙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步伐,努力提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从根本上改变片区的落后面貌,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早日步入全面小康,其中重点提到了乌蒙山林业产业发展的优势,因而实施林业产业抚贫必将是本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着力点。

4.1.4 产业政策支持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产业发展工作,已确立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思路,提出要“把云南建成全国重要木本油料基地”的重大决策,相继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昭通市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全市核桃基地要达到30万hm2”的目标,省、市政府对林产业的政策扶持将极大促进本区核桃产业发展。

4.2 良好的社会环境

昭通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核桃产业化发展,各级政府领导对种植核桃认识深刻,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计划主动配合,对群众种植发展核桃的行为积极支持和引导。群众在长期核桃种植中得到实惠,发展核桃生产的积极性高。广大老产区农户已掌握种植核桃的基本技术,尤其是在鲁甸县,通过县林业局的科技培训,核桃辅导员及部分种植户已熟练掌握核桃栽植、水肥管理、整形修剪、高接换优等一系列的经营管理措施,为核桃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 自然条件优越

核桃属于喜温、喜光、深根性树种,适宜生长的条件是年平均温度8.5~16 ℃,全年日照时数在2000 h以上,无霜期150~210 d以上,要求土层深厚(大于1 m),疏松、排水良好[8,9]。鲁甸县年平均气温12.2 ℃,年平均降水量为702.8~1251.4 mm,无霜期为220 d。很显然,鲁甸县自然气候条件有利于核桃生长和提高果实质量。

4.4 发展空间广阔

鲁甸属典型的贫困山区,境内山地面积占90%以上,全县农业人口约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左右,大面积坡耕地缺少灌溉条件,种植农作物产量低,不少地方属于“望天收”,经济效益较差,而在这些地类上种植核桃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种植农作物,可以有效带动农民增加收入。充分利用此类土地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既可以增加地被覆盖,减缓水土流失,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又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4.5 群众积极性高

近几年,国内市场上核桃干果的平均售价在20.30元/kg,核桃仁的零售价为40 ~ 50元/kg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核桃需求量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核桃市场潜力巨大。在鲁甸,按照目前5元/kg计算,收入在每667 m22 000元左右,远高于种植一般农作物。近两年,核桃销售的形式很好,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不少种植户从核桃种植中尝到了甜头,栽植积极性很高。如果能加以综合利用,合理开发并促成产业化,就能变山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造福于山区人民。

4.6 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及技术发展进程来看[10~12],鲁甸县核桃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①良种与苗木来源不清,鱼龙混杂;②管理简单粗放,栽培技术落后,致使核桃生长不良、土壤退化,农民受损严重;③技术力量薄弱,基础研究不足,缺乏深入细致研究;④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体系不健全,核桃附加值低;⑤采穗圃少,嫁接苗短缺。

5 鲁甸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对策

5.1 建立保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产业发展

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是认真贯彻落实“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的具体举措,各级政府应明确职责,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农户和中介组织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核桃的产业化发展。同时,为保证核桃产业项目正常运作,应成立专门机构,由专人负责,并对专项扶持经费加强管理,抽调包括林、农等多个相关部门的技术骨干,成立核桃产业办公室,组织开展核桃产业发展的日常组织与管理工作。

5.2 完善林业制度,加强资金政策扶持,助推产业发展

项目实施区应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度,核发山林权证,调动广大林农参与核桃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在明确权属基础上,鼓励核桃林木、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政府应制定核桃产业发展的长期、低息信贷扶持政策,允许核桃产业经营者依法以核桃林木、加工厂等抵押申请银行贷款,享受长期贷款优惠政策;在税费方面,实行林业产业轻税赋政策,核桃产品销售免征增值税。积极探索建立核桃产业专项资金,广泛利用民间资本,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以奖代补”的核桃政府扶持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核桃产业的建设。

5.3 强化技术研究,加强培训力度

一方面要积极与高校、林业院所及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等单位合作,开展核桃产业发展相关技术研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经营管理队伍的素质,使科学技术最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现科教兴林[13,14]。通过建立健全的核桃科技推广网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三位一体途径,培养更多能够掌握和运用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民,使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进入山区,进入山头地块,使林业产业发展走上新台阶。

5.4 培植龙头企业,完善组织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

实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重点扶持建立一批加工能力强、抗市场风险好的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现代经营理念、信息、技术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让企业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和农民“双赢”的同时,充分展现核桃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5.5 加快市场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强化营销服务

品牌是叩开市场大门的“敲门砖”,是占领市场高地的“通行证”。鲁甸县核桃品质优良、久负盛名,创建核桃名牌的基础条件优越。当前,首先要抓好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其次要抓好产品质量认定(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定),积极开展商标注册和地理商标注册,加快名牌申报。在开展以上工作的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核桃节、旅游节、农高会、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加大品牌宣传和产品推荐力度,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知名度,让鲁甸核桃走向全国、畅销世界。

5.6 兴建科技示范园,提升产业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核桃科技示范园不仅能够实现核桃标准化种植管理、产业化发展,同时还能宣传核桃文化、开拓核桃市场。经过实地考察比选论证,在保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议鲁甸县将核桃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地选择在鲁甸县文屏镇砚池山村的卧龙山。所选地立地条件好,海拔为1940~2021 m,坡向为阳坡和半阳坡,土层深厚,土壤为山地黄壤,符合核桃种植生长条件。该示范区可分为增产增效林示范区(10.7 hm2)、矮化密植示范区(9.3 hm2)、标准化丰产栽培示范区(17.3 hm2)、农林复合经营示范区(16 hm2)、核桃良种资源收集与新品种选育区(16 hm2)和核桃良种扩繁区(10.7 hm2)六个功能区,采取招商引资建设一个400 m2核桃初加工区,从而将该区打造成为鲁甸集科教文于一体的科技综合中心、科技推广应用培训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对外交流、展示窗口。

参考文献:

[1]Zcan M M.Some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Fruit and Oil of Walnut (Juglans regia L.) Growing in Turkey[J].Iran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ition,2009,28(1):57~62.

[2]奚声珂,郗荣庭.世界核桃生产与研究动态[J].经济林研究,1990,(2):76~79.

[3]张祖荣.国内外核桃的产销状况及重庆核桃生产发展对策[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71~72.

[4]严波,刘高潮,张进德,等.赴美国加州考察核桃产业的报告[J].甘肃林业,2008,2(2):11~13.

[5]Haley M J,Baker L.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for walnuts.[J].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for Walnuts,1982.

[6]Lopez J M,Germain E.Field behaviour of self-rooted walnut trees of different cultivars produced by tissue culture and planted in Murcia (Spain)[J].Acta Horticulturae,2001(544):543~546.

[7]G H Mcgranahan,C A Leslie.Advance ingenetic improvemen to fwalnu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J].ActaHort,2006(705):117~122.

[8]雷培恒,田增谊.核桃的栽培技术要点[J].北京农业,2011,(18).

[9]游 玮.山阳县核桃产业发展对策及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10]陆 斌,宁德鲁.美国核桃产业发展综述及其借鉴[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98~102.

[11]周鸿升,郭保香,李玉杰,等.中美核桃发展历程及产业政策对比研究[J].林业经济,2010,(3):43~46.

[12]严 波.国内外核桃生产概况和甘肃省陇南市核桃产业开发方略[J].经济林研究,2008,26(1):98~102.

[13]张兴旺.大力提高单产、做大做强核桃产业[J].云南林业,2008,(6):32~33.

[14]潘月红,周爱莲.我国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8(5):22~25.

猜你喜欢
产业核桃现状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热胀冷缩巧取完整核桃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核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