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隐峰镇万亩川芎基地川芎栽培技术

2016-05-14 12:13张训李维双魏正东李涛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川芎栽培技术

张训 李维双 魏正东 李涛

摘 要 川芎为我国的传统中药,有近两千年的栽培历史,但是大部分药农对川穹缺乏统一的栽培技术和管理。介绍了什邡市隐峰镇万亩川芎基地的川芎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该镇川芎生产基地于2015年10月获得了相关认证机构颁发的GAP认证(“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然后详细介绍了该基地的川芎栽种分苓种繁育和大田种植,希望使广大药农生产出优质、高产、稳定、可控的川芎药材,促进川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川芎;万亩川芎基地;栽培技术;四川省什邡市隐峰镇

中图分类号:S567.7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03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味辛,性温。川芎药用部份为地下根茎,其主要成份为阿魏酸、川芎酚和川芎内酯等,是重要的中药配方药用原料[1]。因川芎属地方土特产品,仅在四川省的都江堰市、彭州市、什邡市等少数地方种植,种植方法大多沿用传统的栽培方式,其种植技术落后,产量较低,品质参差不齐,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不高,已成为限制川芎发挥良好经济效益的瓶颈。

1 川芎栽培存在的问题和隐峰镇万亩川芎基地的科学化种植

1.1 川芎旳生长特性

川芎比较适宜温和湿润气候,幼苗期怕烈日高温。生长于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矿质土壤;不喜欢涝洼地和干旱土壤。

1.2 川芎栽培存在的问题

1)川芎为无性繁殖,由于缺乏科学的良种选育,一定程度的种质退化,限制了川芎产量的提高。

2)在市场价格的刺激下,各地药农盲目引种,但没有掌握川芎生产技术,栽培过程中又出现大量死苗,一般产量为160~170 kg/667 m2,有的甚至仅40~50 kg,其药材质量尚需进一步分析。

1.3 隐峰镇万亩川芎基地的科学化种植

什邡市隐峰镇是一个平坝农业大镇,境内耕地以黄壤性水稻土为主,土质以黏壤土为主,是良好的川芎生态适宜区[2]。为了规范川芎种植技术,提高川芎的产量和品质,达到助农增收的目的,针对川芎种植技术不规范、产量低、品种参差不齐、规模效益不明显的现状,隐峰镇万亩川芎基地于十多年前开展了科学化种植,并通过相关认证机构GAP认证(“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川芎规范化栽培技术以坚持围绕“产地选择、苓种繁育、适期栽种、深沟高厢、穿林栽插、合理密植、稻草覆盖、精细管理、综防病虫”为核心,在生产上川芎采用营养繁殖,川芎栽种分苓种繁育和大田种植两个阶段。

2 苓种繁育技术

苓种健壮与否直接影响到川芎产量的高低。苓种健壮、产量高,反之产量低。健壮苓种一般茎秆粗壮,茎节直径1.5 cm左右,节间间距6~8 cm,每根茎秆有10个左右节盘。一般抚芎与苓种的产出比为1∶4~1∶6,667 m2产苓种750~1 000 kg。

2.1 苓种地选择和整地

川芎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沙质土壤,不喜欢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的地块。忌连作,前茬作物收获后需要浅耕灭茬处理。栽种前采除去田间杂草,翻耕25 cm,精细整地,按1.5 m开厢,沟宽30 cm,沟深20 cm。

2.2 种苗(苓子)选择及处理要点

川芎的地上茎有许多节,每个茎节均可生芽,生产上常用川芎的地上茎节作种,而无需专门培育苓子。栽植之前,需要剔除有虫孔及节盘上无芽的苓子。为避免产生根腐病,需要把选好的苓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浸泡20 min,取出晾干备用[3]。

2.3 抚芎的选择及起种时间

抚芎(奶芎)要选择生长健壮、根茎大,无病虫害的作种,于12月底-翌年1月上旬在平坝川芎大田挖取专供繁育苓种用的川芎根茎(抚芎),运往山区栽种[4]。

2.4 苓种管理

2.4.1 施肥

栽后667 m2用腐熟粪水1 250 kg对水灌窝后,再667 m2用过磷酸钙30~40 kg加渣粪100 kg混匀丢窝盖种。3月底-4月初定苗后,667 m2用尿素15~20 kg加猪粪水1 000 kg对水灌窝,再按667 m2用腐熟油枯50~70 kg加堆肥3挑(1挑为30~50 kg)混匀丢窝,然后中耕培土。以后看苗追肥,5月封行后667 m2用尿素1 kg加磷酸二氢钾200 g对水100 kg均匀喷务进行行根外追肥1~2次。

2.4.2 除草

定苗后和4月下旬,各浅中耕1次,疏通土壤,去除杂草,对田间杂草较多的采取人工扯除[5]。

2.4.3 定苗

当苓种长到15~20 cm时要及时定苗,每窝留8~10苗,注意留壮去弱,留健去病。

2.4.4 补水

苓种喜雨水多,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生长健壮。因此,在2-5月苓种生长阶段如遇高温干旱要及时浇水,以确保苓种健壮生长。

2.4.5 插技扶秆

苗高40 cm后,要插技扶秆,防止苓种倒伏葡匐生长。

2.4.6 防治病虫

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苓种繁育期间,应重点防治以下3种病虫害。茎节蛾:4月下旬-5月上旬可选用科诺特杀螟、敌百虫和杀虫双等药剂进行防治。根腐病:在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广枯灵水剂,55%敌克松,72%农用连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白粉病:可选用托布津、粉锈灵、百菌清等药剂进行防治[6]。

2.4.7 苓种收获和贮藏

在7月底-8月中上旬,当苓种节盘膨大略带紫色时收获。选晴天把全株拨起,割下根茎(可供药用),先去掉叶子,再捆成小捆。贮藏时先在地上铺一层草,把苓种一层层交错摆好,注意每周上下至少翻动1次,防止发生腐烂。

3 大田栽培技术

3.1 田块选择

应避免连作,选择2 a以上未种过川芎,且地势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前作以早熟水稻田为宜。

3.2 栽插方式

3.2.1 选择栽种方式

凡选择能在“立秋”前后收获的前作田作川芎种植的,可采用直栽方式。

3.2.2 育苗移栽和穿林栽种

凡采用早中稻田块或不能在“立秋”至“处暑”前栽插川芎的,可采用育苗移栽或穿林栽种方式。育苗移栽的苗床做法是:选用土壤比较疏松且利排灌向阳的耕地作苗床,66.7 m2苗床地用1.5~2.5 kg云河牌硫酸钾复合肥和50~150 kg腐熟农家肥及0.5 kg辛硫磷颗粒剂(地虫清)均匀的撒施于苗床地上,再进行翻地将肥药混入土中,保持土壤湿润,闷1~2 d即可栽苓子,让其生根发芽,待前作收获后,及时移栽大田;穿林栽种:即在早中稻及时排干田间渍水清理好厢沟,水稻收获前10 d内按照一定规格将苓子栽插在水稻田中。水稻收获后应及时追肥除草加强田间管理。

3.2.3 收前准备

凡利用水稻田块进行免耕栽插的,应在水稻收获期前,及时排干田间积水,以利保证川芎栽插质量。

3.3 深沟高厢适时栽插

田选好后,即可开沟做厢,一般以厢宽2 m左右,沟宽30 cm,沟深30 cm为宜。以行距33~40 cm,窝距20 cm为宜,苓子应斜放沟内,轻轻按入土中,节间盘上的芽嘴向上或向侧,入土不宜过浅过深。每667 m2用种量40~50 kg,保证达1万苗/667 m2左右。栽种后每667 m2用细渣粪混合草木灰150~175 kg盖住苓子的节盘,然后在厢面再盖一层稻草,达到保湿,减轻杂草危害。

3.4 田间管理

3.4.1 及时补苗

在栽后10 d左右及时揭草,并将稻草摆放在川芎行内,及时查苗补苗,保证苗全苗齐,出苗后发现缺窝死苗应及时补齐。

3.4.2 及时施肥

川芎是一种耐肥植物。一般在栽后15 d左右施第一次追肥,每667 m2用10 kg碳铵加磷铵5 kg和10~15挑(1挑为30~50 kg)猪粪水对水追施提苗肥。第2次追肥在栽后1个月左右进行,每667 m2用5 kg磷铵加10 kg45%硫酸钾复合肥和10~15挑粪水对水施用[7]。第3次追肥在10月下旬霜降前进行,每667 m2用尿素10 kg加磷铵10 kg加45%硫酸钾复合肥15 kg和硫酸钾10 kg进行追施。在立春后根据川芎长势情况,可酌情追施1次以农家肥为主的早春肥。

3.4.3 中耕除草,清沟补苗

栽种后约20 d幼苗会出齐,此时可揭去盖草。栽种后60 d内,每隔20 d要进行1次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深度约为6 cm,第2次中耕深度约为3 cm,第3次只需略耕土表以除去杂草即可,有利于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在除草的同时,要把沟里的细土培到垄面上,并在第1次和第2次中耕时补苗。待翌年1月茎叶萎黄时,先除去茎叶,再中耕除草1次,并将行间泥土壅在垄面,以保护块茎。

3.5 收获贮藏

3.5.1 收获

川芎一般应在栽后第2年的5月下旬地下根茎完全充实时收获,不宜过早或过迟收获。过早,根茎营养积累不充分;过迟,根茎易腐烂,影响产量和品质。采收时选择晴天,用锄头或专用钉耙将川芎连根挖起,抖掉泥土,摘去茎叶,在田间略晒后,把块茎放在竹制撞篼里,撞去泥土,并运回干燥。注意保持根茎的完整性,避免损伤影响川芎品质[8]。

3.5.2 晾晒及贮藏

川芎收获后选晴天及时晒干或炕干,忌曝晒和烈火烘炕。烘炕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表面烧焦,每天翻炕1~2次,2~3 d即可炕干。川芎晒到用刀宰不软为标准,一般晒(炕)干率为30%~35%。晒(炕)干后要过筛,去除泥渣和须根,保证川芎质量,并放在通风、避光、低温、干燥处妥善保管,防止虫蛀、发霉、变色、气味散失和腐烂[9]。

3.6 实现隐峰镇农民增产增收

通过多年来对川芎规范化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隐峰镇常年川芎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该技术从实施以来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隐峰镇以川芎规范化栽培技术为基础,获得GAP认证为契机,在提高川芎种植附加值方面进行着有益的实验和探索,比如:川芎保健茶,已有成品;川芎地上嫩茎叶菜品开发已经成功,药农平均每667 m2可增产1 000余元;川芎烘烤过程收集挥发油提取精油的实验正在进行,诸多措施促进了隐峰镇生态农业的建设,使川芎规范化栽培技术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79-88.

[2]张廷模.川芎[J].中药与临床,2010,1(2):89-91.

[3]曾华兰,何炼,叶鹏盛,等.川穹无公害种苗处理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5):1354-1357.

[4]马订,马逾英,张利,等.三个不同产地的川芎与其近缘植物藁本的挥发油成分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09,11(7):20-22.

[5]任东春,杨念云,钱士辉,等.川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4):1418-1420.

[6]蒋桂华.川芎苓种标准化及种质保存技术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院大学,2012.

[7]徐杰军.常用中药药理与临床[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5-26.

[8]凌婧.川芎挥发油对大1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9]蒋桂华,马逾英,侯嘉,等.川芎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保存研究[J].中草药,2008,39(4):601-604.

[10]王岚,肖海波,马逾英,等.川芎道地性的ISSR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5(6):1472-1476.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川芎栽培技术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川芎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疗效分析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鼻炎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川芎治疗外感头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