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亚平 胡珍才 李景秀
摘 要 本试验是根据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要求而展开的系列试验、研究之一,主要目的是在化州市具有代表性的稻田中,总结出氮、磷、钾三大元素在水稻生产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结合其他试验综合分析,制定出适合本地的最佳测土配方施肥方案。
关键词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广东省化州市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0-03
根据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要求,受化州市农业局委托,化州市东山农业技术推广站会同有关单位于2015年早造负责实施水稻肥效试验工作,经过半年的工作,现已实施完毕,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地
东山街道办江岸村委会江岸村。
1.2 试验时间
2015年早造,时间为2-8月。
1.3 土壤检测
试验前采集土地样品,以东经110°43′19″、北纬21°43′23″为中心,采田块0~25 cm耕作层土地5个样品混合约1 kg土样,晾干,送高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壤化验室检验。检验结果:有机质25.1、pH值6.1、全氮1.36、水解氮131、有效磷17.7、缓效钾16.7、速效钾59。
1.4 制定实施方案
土壤检测结果,该土壤属于中等肥力土壤,根据试验的实际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按实施方案严格实施。本试验设5个处理:N0P0K0;N0P2K2;N2P0K0;N2P2K0;N2P2K2。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15小区,每小区面积6 m×4 m=24 m2(0.036亩)。小区外围设保护行和每小区的排灌水沟,每小区单灌单排不能串灌串排。试验中“2”水平肥料用量按省已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来确定。参照省建立的土壤养分丰缺等级属中等。目标产量450~550 kg/667 m2进行设计施肥量。即氮的施用量10 kg/667 m2(小区0.36 kg),P2053.6 kg/667 m2(小区0.13 kg),K2O 9.5 kg/667 m2(小区0.342 kg),每处理每次的施肥种类和用量用天平称称好装入小包内。做好处理和小区编号。
1.5 实施情况
试验品种:采用优质高产的杂交稻品种“双优2088”。播种时间:2015年3月25日。插秧时间:2015年4月12日。插植:插植规格18 cm×21 cm,双株插植。边长插29行。边宽,每行插22科,共小区插638科。施肥:肥料施用按基肥,回青肥,中期肥3个时期施用,试验田属沙壤土氮肥各时期施用比例分别30%、40%、30%过磷酸钙一齐施下。钾肥分基肥和分化期各施50%,以下各处理每次施肥种类的施用量已拆回成品肥料用量(g)(按尿素46%,过磷酸钙12%,氯钾60%含量计算)。基肥4月17日施用,第一次追肥(回青肥)于4月23日进行,第二次追肥(中期肥)5月10日进行。每处理小区各时期施用肥料种类和用量如下。
处理1:N0P0K0,空白对照,不施肥。
处理2:N0P2K2。基肥:N无,过磷酸钙1 080 g,氯化钾285 g。回青期肥:N.P.K.无。中期肥:N.P.无,氯化钾285 g。
处理3:N2P0K2。基肥:尿素235 g,P无,氯化钾285 g。回青肥:尿素313g,P、K无。中期肥:尿素235 g,氯化钾285 g。
处理4:N2P2Ko。基肥:尿素235 g,过磷酸钙1 080 g,K无。回青肥:尿素 313g,P、K无。中期肥:尿素235g,P、K无。
处理5:N2P2K2。基肥:尿素235g,过磷酸钙1080g,氯化钾285 g。回青肥:尿素313 g,P、K无。中期肥:尿素235 g,氯化钾285 g。
病虫害综合防治:3月27日喷施秧田除草剂——扫氟特,4月7日秧田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4月17日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作为送嫁药。大田4月20日施用除草剂,5月16日第一次施药,667 m2用氯虫本甲酰胺10 mL加吡蚜酮40 mL加苯甲·丙环唑30 mL,6月16日667 m2用氯虫本甲酰胺10 mL加吡蚜酮40 mL加苯甲1·丙环唑30 mL加噻霉酮40 mL,防治水稻三化螟、卷叶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虫害。全田生长正常,没有因病虫而造成大的损失。
样品采集。植株样的采集:根据试验要求于水稻成熟前1~2 d(即7月12日),随机而均匀在各个处理不同重复内各选取1个1米长的样段,取地上部分。每个处理3个重复小区样品组成一个混合样。稻秆和稻谷分开分别装大网袋和小网袋。并标明小区号,处理名称样品号和千粒质量。接着各取茎叶,稻谷各l00 g称质量、烘干、计算风干样含水质量。用于产量构成因素的样品采集:用网袋收集各重复一整株有代表性的稻穗,计算结实率和穗数,千粒质量等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7月13日收割,采用人工全区收获,记录各处理收获谷产量和采集的质量。按照试验要求录得出如表1、表2、表3所示的数据。
3 讨论与结论
1)以上试验数据得出,从最高苗数、株高、成穗率等生物学角度分析,群体结构最好的是处理3
(即N2P0K2)。
2)从产量构成的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三大因素及实收产量分析,最好的施肥方案是处理5(即N2P2K2)。
3)综合分析,三大元素中氮元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钾元素,再次为磷元素。
4)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分析,最好的施肥方案是处理5(N2P2K2),其次是处理3(N2P0K2),再次是处理4(N2P2K0),最差的是处理2(N0P2K2)。
5)水稻生产要夺得高产、稳产,必须要N、P、K元素科学搭配使用。
6)具体的配方施肥方案要结合指标体系验证、指标体系示范对比试验等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