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韵雪
摘要:高职英语口语竞赛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唯一的英语赛项,旨在深化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和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口语竞赛的“职业性”转向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师资队伍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语言评估理论,探讨高职英语口语大赛对英语课程教学整合和改革的影响,以优化英语口语教学。
关键词:形成性评估;职业性;终结性评估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5-0123-04
一、引言
语言评估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产生和进行的,又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Bachman&Palmer(1996)指出这样的影响既有微观层面的又有宏观层面的,前者是指对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的影响,后者侧重于对相关行业、社会的影响。21世纪以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带动了各层次职业技能大赛的蓬勃发展,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技能竞赛展现了学生风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院校间的交流,增进了校企间的合作与技能接轨。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强调要“完善职业院校教学比赛制度,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升国际影响力,将学生比赛成绩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重要依据。”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春风吹向了全国教育界的每个角落。
二、职业技能大赛的职业性特点和评估作用
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每两年举办一次,各国同台竞技,展现技能人才的最新国际标准。这样的比赛也意在向世界展示技能和技能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职业教育对现今社会的意义。早在上个世纪末,各省市已陆续开展各专业各层次的技能大赛,直到2008年在天津举办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育部将各层次技能大赛规范化,突出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方向,以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为目标,展现职业院校学生的风采,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全国赛的英语竞赛被划分在文化教育大类里,规划项目只有英语口语一项(比赛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自2011年被纳入全国赛,前身是“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自2004年开始举办)。大赛的设计体现了高职专业或专业大类的核心技能、核心知识、职业规范、职业精神与创新意识,能够检验参赛选手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专业性、全面性、综合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在行业发展与高等教育密切联系的今天,教育跟着行业需求走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Cronbach等(1980)提出语言评估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它具有社会属性。Messick(1989)在他的整体效度观理论中阐述了语言评估的社会效应,Bach.man&Palmer(1996)也承认了测试的社会目的性。Kunnan(2005)指出,语言评估不是孤立的,而是发生在由政治经济环境、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与基础设施环境等一系列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环境所编织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从广义上看,英语口语大赛属于语言评估的范畴。Scriven(1967)提出将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大类别。形成性评估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等所给出的反馈。终结性评估是一门课程的阶段性教学结束后教师所实施的常用评估方式,旨在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大赛被视为终结性评估的一个类别,目的在于评价学生对英语技能的掌握情况和使用能力,考查学生通过两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后,其专业能力是否能达到该行业技能标准,对英语教学有着正面的反拨作用。它从微观上反映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教学团队的水平,从宏观上体现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训条件、校企融合、办学水平等。它有别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传统的大规模高风险性语言测试,它以行业技能需求作为测试目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是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检测的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风向标。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与英语口语大赛的“职业性”导向完全吻合,体现了社会和行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竞赛的社会性和“职业性”特点对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师资队伍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对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
(一)以“职业口语”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指出,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口语大赛的设置与高职英语教学要求有着同样的意愿。然而一直以来,高职英语课堂迫于学生人数庞大、以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考试)和四六级考试为导向,往往是读写先行、听说滞后。以教师为中心的一对多的课堂讲解模式没有得到彻底的改革。英语作为一门技能,是不可能通过系统地讲解来使学生掌握其中要领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促进技能的形成和提升。
职业性是全国高职英语口语大赛最大的亮点,大赛的三个部分(见表1),即兴演讲、现场描述和情景交流,都是按照一定的职业场景设置的,如职业规划、推销产品和服务、参加展会等。它要求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相关的行业知识、较高的职业素质、一定的行业触觉和反应能力。这促使课堂教学要向以职业性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过渡,教学内容需要按照不同行业和不同的职业操作进行模块分类,也可以在第一学期先从一般层面的职场情景人手,情景主要涉及预订酒店机票、处理办公电话、接待商务访客等;第二学期进入职场拓展模块的学习,情景可涉及具体的行业操作,如房地产买卖、布展参展等。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职场环境,运用合适的语言、按照情景的需求进行沟通交流将是我们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都在缩减英语课时,导致部分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压缩口语训练的时间,部分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备考A/B级考试和四六级考试,甚至是直接去掉口语练习环节。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与现代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高职口语大赛的宗旨和竞赛内容呼吁各院校抛弃对各种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的追求,要求老师们的教学以实践性为导向,将职业场景下的听说训练自始至终贯穿于英语课堂。
(二)以形成性评估为导向的评估方式转变
职业技能大赛是自上而下检测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社会活动。虽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参加国家级、省级或是市级的职业技能大赛,但参赛选手往往是通过系部、校内竞赛层层选拔出来的,它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以传统考试一刀切的方法来评价学生显然是不合理的。大部分高校的期末考试、英语A/B级考试和四六级考试均以考查学生的听、读、写、译四种能力为主,或将口语作为一种辅助性评估测试或是完全不考查口语。评估是自下而上地对英语教学产生正面或反面的反拨作用。各层次的英语考试都将口语测试弱化,直接导致英语课堂上口语教学的缺失。
职业技能大赛折射出以培养英语口语为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英语课堂的趋势,有必要建立以形成性评估为主导的多元的评价模式,从而引导和激励课堂学习。我们参照Stuffiebeam(1971,1983,1997,2000)的CIPP评估模型建立了以职业情景为核心的口语评估模型(见图1)。CIPP模型最早是在1971年由Stuffiebeam提出的,并经过多年的改良与完善。该模型由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和成果评估四大部分组成,是具有全局性、过程性和注重反馈性等特点的评估模型。背景评估是具有前瞻性的诊断性评估,我们首先需要确认高职英语课堂中产生的“职业性”需求(即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并依此设定教学目标。输入评估旨在分析和判断现有的教学资源,按行业进行模块划分,制定不同职场情景下需要使用的语言和言语策略,如何开展教学,进而以确定评估策略。过程评估在于分析与发现实施教学方案中的问题反馈、监督教学流程的实施和调控教学运作,以不断修正与改进教学过程,它涉及多种形式的评估,如学生自评、同辈互评、教师评价和行业评价等。结果评估的目的在于衡量学生的输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以判断该教学策略实施的效果。我们将它细化到阶段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个阶段,阶段性评估是依据高职口语大赛的竞赛内容设置的,分为即兴演讲、情景描述和情景交流,终结性评估阶段是由班级到校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的各个层次的口语大赛。将评估引入到每个口语任务的过程将有助于开展合作学习,促进交际能力与会话质量的提高。技能大赛自下而上地对英语教学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反拨作用。它要求我们在每个任务的设计要考虑行业需求,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向职业性倾斜,在评估过程中要引入行业标准和行业专家的评估意见。
(三)师资队伍能力的整合与提升
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导向对师资队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又要懂行业知识,这种英语“双师型”教师或是合格的ESP教师是大势所趋。事实上,英语教师缺乏相关行业知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师资水平的提升可以依赖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和教师自我发展两种途径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合作教学来实现。Nunan(1992)指出,教师通过研究探讨与共享对他们的做法进行反思,这个反思过程是通过个人的思考和对别人的见解进行理解迫使自己的想法向前推进到自己不能达到的一个水平。这种合作模式需要从师资培训阶段开始开展,两个系列的教师可以相互培训,即专业教师给英语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英语教师给专业教师进行语言技能(尤其是口语技能)培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自身缺点。合作模式可以延伸到课程教学的准备阶段:分析行业需求、选定合适教材(或是自编教材)、编制职业情景、制订授课计划、建立评估方式(以专业教师参与的形成性评估为主导)。这种合作教学的模式能有效地整合师资力量,减少英语教师单打独斗的低效劳动。
此外,教师自身潜力的挖掘,也有助于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各省市的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可通过定期举办专业培训讲座和进修课程向英语教师普及相关行业知识和传递最新的行业信息,各高职院校亦可定期选派英语教师到相关企业进修。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技能大赛是一种具有较高实践性的评估方式,它对高职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检测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心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大赛的“职业性”导向对口语教学有着正面的反拨效应,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1.建立以职业英语口语为导向的模块化的数字化学科平台。推进高职英语课堂从“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自主学习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实现以形成性评估为主导的高职口语课堂,评估贯穿在整个任务的过程中。结合行业需求和行业标准,将职场情景口语竞赛引入课堂,使口语竞赛常态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职业核心能力。
3.建立以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合作教学的机制,使专业教师更大限度地参与到行业英语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实现英语教学与行业标准的接轨。
[责任编辑:马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