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哀

2016-05-14 21:09杨克宇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蒲松龄

摘 要 蒲松龄因《聊斋志异》而享誉文坛几百年,其诗歌更是内心愤懑不平的真实写照,科场蹉跎与生活困顿是其一生挥之不去的阴霾,也是《聊斋志异》萧索凄冷意境在诗歌上的体现。

【关键词】穷愁潦倒;孤愤;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祖上即治举子业,但功名皆不显,至蒲松龄的父亲,即已弃儒从商。蒲松龄早年便热衷科名,十分顺利,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试三个第一,补博士第子员,文名籍诸生间。但自中秀才后,乡试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援例出员,四年后去世。31岁时,因无以为生而为宝应县幕宾,由于厌恶官场,此年便辞幕还乡。此后主要在“缙绅先生家”设帐教学,至70岁方“撤帐归来”。在现存千余首蒲松龄的诗歌中,与其人生落魄遭际相关的多达七百多首。主要抒发了诗人悲苦愤懑的心情。“愁”、“苦”、“悲”、“恨”四字是其常用的高频词,多达三百多次,故而,如果说《聊斋志异》是其对美好人生的寄托的话,那么,其诗词则是他内心愁苦悲恨的真实写照。

长期的生活贫困与科场蹉跎,以及下层文人所受的种种欺凌,使蒲松龄很难获得内心平衡。在《上健川汪邑侯启》一文,他不禁叩问苍天:“遍游沧海,知己还无;屡问青天,回书未有。”屡战屡败的客场经历使他感觉:“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人生苦短,功名难成的焦虑使他感叹“知我者,于青林黑塞间!”《聊斋志异》寄托人生幻想之外,聊斋诗词则是其内心痛苦的发泄。

少年成名的蒲松龄其诗作亦有杜甫《望岳》般的气魄,他豪言:“重门洞豁见中藏,意气轩轩更发扬。他日勋名上麟阁,风规雅似郭汾阳。”但是,曾经的县、府、道三个第一似乎成为困扰他心灵的、挥之不去的幻觉,他年复一年地考试,日复一日地苦读,等待他的却是一次又一次地落榜。他掩藏着一声科举的痛苦,在其晚年自画像上细数:“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 “时数限人,文章憎命”。科举耗尽了蒲松龄一生的心血却得不到丝毫补偿,只能以候补廪生草草收场,他的科举结束了,他的生命几乎也就此了断。

蒲松龄不肯攀附权贵,“三十年放怀诗歌,足迹不践公门,因而高情逸志,厌见长官。”蒲松龄作为教书先生时,不得不做代人歌哭的应酬文字以为度日,此种谋生为文的生活方式让他痛苦不堪,却又无可奈何。其《聊斋文集·自序》一文有言:

吾邑名公巨手,适渐以凋零,故搢绅士庶,贵耳贱目,亦或阙牛而以犊畊。日久不堪其扰,因而戏索酒饵,意藉此可以止之;而远迩以文事相烦者,仍不少也。寒暑呻吟,极不可耐!蒲松龄把这种“不堪其扰、极不可耐”形象化了,此八字写出了蒲松龄内心的极度痛苦,替人操刀,斯文扫地,作为文人的自尊被艰难的现实压榨地荡然无存。无论寒暑,不管春夏,他只能孤独地蜷缩在客馆书写人生的无奈与悲凉。他曾愤怒地想放弃替人作文以谋生的手段,却又无可奈何地重举战抖的笔。《聊斋文集·戒应酬文》曾言:

弯月已西,严寒侵烛,霜气入帏,瘦肌起粟,枵腹鸣饥。回顾酸影在墙,须吻张翕,耸肩缩项,如世钟馗。……坐枯寂,耐寒威,凭冰案,握毛锥,口蒸云而露湿,灯凝寒而光微,笔欲搦而管冷,身未动而风吹,吟似寒蝉,缩如冻龟。代人歌哭之苦如斯,然而在这种替人操刀的生活中,他审视着寒士与达者天壤之别的人生。他愤怒,却只能限于文字。其《戒应酬文》又云:

人皆鼎烹,尔独藜藿,人且重裘,尔无絮衣,彷徨永夜,亦孔之凄!……况尔之为,更愚者之所事,而为智者之所訾,若夫幽房炽炭,茗酒浮卮,奚童旁而剥枣,慢捻髯而吟思。于斯时也,神闲意适,逸兴遄飞,亦文人之雅致,当乐此而忘疲。其文之末,他哭笑不得地讽刺:

愚哉,愚哉!既非孙康之映雪,又非董子之下帷,前无钓饵,后无鞭箠,利既不属,名亦罔归,连连作苦声于终夜,诚可笑而可嗤!这是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另一面,似乎“万言不直一杯水”,文章收入微薄到难以度日,他说:“典春衣而购笔札,曾不足供数日之挥”。

关于蒲松龄生活与科举之苦,王洪谋《柳泉居士行略》载:“屡设帐于缙绅先生家,日夜攻苦,冀得一第”。其子蒲箬《柳泉公行述》又言:“癸亥年,我父食饩。其实惨淡经营,冀博一第,而终困于场屋。至五十余尚希进取。……我父食饩二十七年,例应预考,庚寅岁贡。”两处记载明确说明蒲松龄从44岁起坐馆毕家,直至67岁扯帐归来,除了学生屡屡考中,始终未得一第。71岁援例补廩,一年膳银4两,但常被可口拖欠。其《求邑令支发贡金》诗愤怒地写道:“七月逢旱虐,粟豆皆无秋。数斗暂入瓮,旋尽为诛求。国恩有常例,推待贡士优。妇子苦难食,投词哀君侯。君侯惜筋力,一钱如拔抽。良友为贵官,转烦尺书修。春风过马耳,岁月忽已遒。”蒲松龄之一生,可谓生时寂寞,死后繁华。在其死后不久,他声名鹊起,甚至名满天下不为过。然而,科举能给予他的却只有四年常被克扣的几两碎银。其晚年诗自述:

天心厌众孽,连岁降奇荒。嗷嗷携儿女,死徙离故乡。书生坐株守,百钱易斗糠。今岁春雨足,二麦幸登场。朝食煮麦粥,晚食炊饼汤。怜此藜藿士,腹中无异粮。仅仅两月余,剩麦不满囊。枵腹待秋成,晚禾庶可望。胡乃豆始华,三旬皆亢穤?谷苗已焦卷,豆叶萎以黄。嗟此啼号者,势必归沦亡!沦亡何足道?老母在高堂。菽水将何如?念此心悲伤!(《忧荒》)

草庐容膝易为安,邱壑宁知行路难?痛饮犹能消此日,闭门聊复拥三竿。晴窗鹤梦幽魂冷,午昼松风小阁寒。世上遭逢原可笑,误人何必是儒冠?枕簟凉生暮雨余,荒园隔水簇红蕖。放怀尽著游山屐,引睡惟翻种树书。一卧丰林原似鹿,十年贫病出无驴。夜深尚有藤萝月,岁岁依然绕旧庐。(《草庐》)

黄沙迷眼骄风吹,六月奇热如笼炊。午饭无米煮麦粥,沸汤灼人汗簌簌。儿童不解燠与寒,蚁聚喧哗满堂屋:大男挥勺鸣鼎铛,狼藉流饮声枨枨;中男尚无力,携盘觅箸相叫争;小男始学步,翻盆倒盏如饿鹰。弱女踟躇望颜色,老夫感此心茕茕。于今盛夏旱如此,晚禾未种早禾死。(《日中饭》)

到手金钱,如毛燎火,烘然一焠完之。值祠神时节,莫备肴胾。瓦垆仅有香烟绕,酹灶前、浊酒三卮。料应神圣,不因口腹,捏是成非。 况复盎盌相依。念区区非吝,神所周知。倘上方见帝,幸代陈词:仓箱讨得千钟粟,从空堕、万铤朱提,尔年此日,牺牲丰洁,两有光辉。(《金菊对芙蓉》)

蒲松龄遍尝人间世态炎凉,自身科举无门,儿女衣食毫无着落,母亡无以为丧,借贷无门。无可奈何之际,只能:“兄弟相痴对,枯目以仓皇。思欲贷知己,所识无膏粱。况遭天年凶,粟粒等夜光。谁肯当此际,剜肉医人疮?幸得王如水相助,却‘恨为啼号累,数载不能偿。”(《薄有所蓄,将以偿所负,又为口腹耗去,深愧故人也。慨然有作,情见乎辞矣。寄怀王如水》)生活困顿,科举不利,以致他牢骚满腹发泄于诗词中。怀才不遇、孤愤之情,得不到知己的同情与社会的认可,诗歌中的愤怒直入火山喷发、水银泻地。他悲叹“世上何人解爱才,投珠犹使世人猜。”再如:

飞花落叶两悠悠,肠断秋声不自由。几点云山天尽处,一帘风雨海西头。乘时未售喜亲健,隔宿无粮代弟愁。世上相逢唯按剑,明珠此夜向谁投。 (《偶感》)

良马非不骏,盐坂徒悲鸣。美玉非不贵,抱璞为世轻。高士卧隆中,畴乃知其名?从容起南阳,谈笑魏吴惊。男儿事蚕桑,后世有何称? (《咏史》)

三径苍茫满绿苔,高斋把酒共徘徊。几家烟火芳邻隔,四塞凉云薄暮来。义气相逢清夜悔,艰难深历壮心灰。与君共洒穷途泪,世上何人解怜才!(《中秋微雨,宿希梅斋》其二)

漫向风尘试壮游,天涯浪迹一孤舟。新闻总入狐鬼史,斗酒难消磊块愁。 尚有孙阳怜瘦骨,欲从元石葬荒邱。北邙芳草年年绿,碧血青磷恨不休。(《感愤》)

潦倒年年愧不才,春风披拂冻云开。穷途已尽行焉往?青眼忽逢涕欲来。一字褒疑华衮赐,千秋业付后人猜。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哀。(《偶感》)

与穷愁潦倒的生活相互辉映的是挥之不去的科举。他曾将此戏谑地喻为魂牵梦绕的、热恋的情人,他曾以自嘲的口吻撰写《祭穷神文》。其子蒲箬《柳泉公行述》曾回忆:“自析箸,薄产不足自给,故岁岁游学,无暇治举子业。”为了圆梦科举、也为了养家糊口,蒲松龄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妻别子,长年累月做馆毕家。其《家居》诗:“十月一日风满庭,小斋树色晚冥冥。愁逢霜信头逾白,梦到松窗眼亦青。久以鹤梅当妻子,直将家舍作邮亭。中宵酒醒闻秋雁,枕上还疑客里听。”另如:

白云绿树隔红尘,湖海飘零物外身。花落一溪人卧病,家无四壁妇愁贫。 生涯聊复读书老,事业无劳看镜频。何日得钱十万贯,烟波深处买芳邻。 (《拨闷》)

芳草青青客未归,烟波无尽夕阳微。渔舟闲傍蓼滩系,燕子斜依藕叶飞。湖海气豪常迕世,黄氏梦醒自如非。年年踪迹如萍梗,回首相看心事违。(《漫兴》)

月落苹花霜满汀,湖中潮气晓冥冥。萤流宿草江云黑,雾暗秋郊鬼火青。万里风尘南北路,一蓑烟雨短长亭。何人夜半吹湘笛?曲到关山不忍听。 (《早行》)

扁舟风急晓伶仃,宿酒萦怀醉未醒。河汉微茫人影乱,鱼龙出没浪花腥。当窗丛荻移新绿,隔水长堤送远青。一曲棹歌烟水碧,沙禽飞过白苹汀。(《黄河晓渡》)

人生的穷困潦倒、科举的屡屡败北,是蒲松龄的耐内心积聚了不可名状的痛苦,他无处发泄,更是难以释怀。少年得志与难得一第的强烈反差,使他一生饱受精神的折磨,似乎可以说死不瞑目。想来只有他死后不朽的名声方可宽慰泉下之魂。曹雪芹感言: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蒲松龄仰天悲叹:“人生大半不如意,放言岂必皆游戏?缘来缘去信亦疑,道是西池青鸟使,一群姊妹杂痴瞋,翠绕珠围索解人。”我想他们是可为知己却又彼此错过的孤独者吧。解味,尚需来者!

参考文献

[1]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

[2]蒲松龄.蒲松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路大荒.蒲松龄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0.

作者简介

杨克宇(1962-),男,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人。现为河套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

作者单位

河套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015000

猜你喜欢
蒲松龄
蒲松龄纪念馆藏书画作品选登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别人家的孩子』蒲松龄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神探蒲松龄》:并没有那么差!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齐物观念
蒲松龄哀民生 普及医药
蒲松龄
STRANGE TALES INDEED
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