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 要:话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在戏曲舞台中属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戏曲艺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下,为能够使话剧表演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并且得到更好发展,应当对新时代话剧表演发展进行理论研究,了解当前话剧表演发展情况,从而为今后话剧表演向更好方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话剧表演;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101-01
随着当前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着越来越多追求,作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话剧表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下,话剧表演的发展应当以话剧表演发展理论研究为基础,在科学发展理论指导下才能够使话剧表演向更好方向发展,才能够取得更好成绩。
一、新时代话剧表演三大体系共存
从当前实际情况而言,话剧表演艺术已经完全突破斯式体系单一局面,已经将目前世界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三大演剧体系融合在一起,即斯式体系、布体系及梅式体系,将各个体系中优点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当前话剧表演表现出多元化特点。
首先,在当前话剧表演中仍继续坚持斯式体系中“体验派”本体特征,在实际表演过程中仍应用相关基础理论以及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表演艺术为行动艺术”、“最高任务与贯穿动作”、“内部体验和外部体现相统一”、“心理与形体相统一”以及“舞台生活双重性”等内容,通过这些理论的运用,可使所表现人物形象更加逼真,在感情上更加丰富,具有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并且具有较强的艺术真实性。另外,以斯式体系为基础,同时将布氏体系中一些精华内容吸收。根据当前话剧表演实际情况来看,其所应用的主要就是布氏体系中“间离效果”理论,也就是说在话剧表演过程中为能够使间离效果得以真正实现,话剧演员应当放弃其所学习到的一些相关知识,具体而言就是能够使观众对演员所塑造形象表现出一致感情的相关知识及技能,若不让观众迷醉,首先演员自身不能迷醉,在此基础上与斯式体系中相关内容实现有机融合,主要就是“体验”和“体验”、“忘我”和“清醒”以及“感性”与“理性”。这样一来,在话剧表演中不但能够达到感性激情效果,同时能够使理想思辨内涵增强,在话剧情节发展过程中,可使其主题思想所具备文化内涵增强。在该方面,存在很多成功实例,比如《桑树坪纪事》,该话剧对舞台表演手段进行充分利用,不但具有哲学思考意义,同时具备文化反思意味,通过进行既真实又间离表演,表现对封建文化强烈批判。
对于新时代话剧表演艺术而言,其不但将斯氏体系与布氏体系融合在一起,同时也融合了梅氏体系,实现三大体系融合,使新时代话剧表演开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在该方面,同样有很多较成功案例。比如《蛾》,该话剧被称为写意话剧,也被称作诗化话剧,其原因主要就是在表演艺术中吸收中国戏曲中相关写意化精髓,并且使其和写实化表演艺术两者之间实现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多元共振效果。因此,当前话剧表现艺术多元化使其必然发展趋势。
二、新时代话剧表演不断引入其它戏剧流派
在当前话剧表演艺术发展过程中,不但融合当前世界上三大演剧体系,同时对于其它戏剧流派中相关表演艺术净化也不断引入,从而使当前话剧表演艺术更加丰富,使其多元化趋势得到进一步发展。所谓其它戏剧流派,其所指的主要就是西方现代流派戏剧,其类型主要包括表现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以及象征主义戏剧与超现实主义戏剧。在该方面,相对比较成功的都是一些探索性剧目,比如《黑色石头》、《魔方》以及《野人》等,这些剧目中对现代派戏剧表演艺术中有关精华大胆吸收,从而使话剧表演多元化格局得到进一步扩展。
三、新时代话剧表演不断吸收非戏剧元素
对于新时代话剧表演艺术而言,其多元化的更加突出表现就是不断吸收非戏剧元素,从而使话剧表演多元化特征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扩展。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话剧表演艺术的这种吸收具有很强创造性,具备划时代意义,这表示对于整个话剧定义而言,将会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对话剧表演艺术而言,其传统概念意义为一种以说白及动作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戏剧艺术,然而对于新时代话剧表演艺术而言,其已经突破传统的单一化格局,在话剧表演艺术中国开始融入一些非戏剧艺术元素,比如曲艺、音乐以及杂技与舞蹈等内容,开始包含越来越多元素,其多元化格局也越来越明显。比如《森吉德玛》,该话剧将说白和音乐融合在一起。
四、结语
在当前形势下,话剧表演艺术发展开始融合越来越多的元素,正在逐渐向多元化趋势方向发展,作为话剧演员,应当对当前话剧表演艺术发展趋势清楚认识,在认清其发展方向基础上,才能够为使自身发展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同时对话剧表演艺术发展也能够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使话剧表演艺术能够起到更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宫华.新时代话剧表演发展的理论透析与意义[J].大众文艺,2012(04).
[2]王璐.探究中国话剧表演的未来发展方向[J].大众文艺,2015(09).
[3]夏稳. 谈中国话剧艺术的民族化和表现力[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