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西汉墓陪葬木俑初探

2016-05-14 01:53杨博庄家会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楚地西汉

杨博 庄家会

摘 要:楚地自战国以来就是墓葬陪葬俑出土最多的地域之一。西汉时期众多的木俑随着墓葬的研究工作而受到关注。这些木俑遗存贯穿了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西汉晚期以及新莽时期。其形制按内容可分为人俑与动物俑两大类,题材多样,雕刻手法不一。这些西汉陪葬木俑的产生的得益于楚地长久的手工业传统与特有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因素。

关键词:楚地;西汉;陪葬木俑

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066-02

楚地作为西汉诸侯王国的所在地,地域广博,贯穿南北,是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战国策·楚策》有云:“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 近代以来,楚地地区发现并发掘出的陪葬俑多数为木质俑,从地域上看,配有木俑现世的墓葬广泛分布于楚地所包括的湖北、湖南、四川、江苏等地。从时间上看,这些墓葬中的木俑流行于西汉的各个时期,不但从西汉早起至西汉晚期均有出现,而且从新莽至东汉前期的汉墓中也有零星的展现。从所出土的墓葬的规模上看,大型墓葬与小型墓葬中皆不乏木俑的发现。然而,与陶制俑的高关注度相比,木质俑因出土数量相对较少,关注度较低,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并没有全面展开。本文以楚地区域西汉墓出土的木俑为研究对象,结合考古资料,对木俑的出土概况木俑形制及其成因略作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

一、楚地地区西汉陪葬墓俑出土概况

总的来看,这一区域出现的木俑形制多样,造型精微生动,是研究古代丧葬艺术、造型艺术的重要物质资料。本文依据木质俑从属于墓葬断代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现将概况简述如下。

(一)西汉早期

江陵张家山汉墓M127/M136出土①:31件木俑,4件木马,1件木牛,高度均在10至44厘米之间。出土时的具体位置为:M127中的木俑、木牛、木片俑均出自头箱,M136中的木俑、木马、木狗出自头箱,木片俑出自头箱1件,边箱1件。其中圆雕俑和木片俑是整木雕成,木马、木牛为模件组装而成。

江陵张家山汉墓②:M247共出土木俑11件,其中包括木俑、木片俑、木马,于椁室西南部被发现。M249中则出土7件木俑,来自于椁室西部边箱与,北部边箱。

荆州高台汉墓②:木俑集中来自于M2、M6、M28、M33等较大的墓葬,共149件。题材有多种,具体内容如下:81件高34—45厘米的立俑,26件高25厘米左右的坐俑,10件高35厘米左右的骑俑,30件高50厘米左右的木马,2件高12厘米左右的木牛。立俑和坐俑为整木刻削而成,木马、木牛以及骑俑为分制组合而成。

湖北云梦大坟头一号西汉墓④:共出土木质俑36件,同室出随葬品丰富,漆木器居多,装饰华丽,有楚器物遗风。其中马俑头、颈、身及四肢分别制作后粘合。两耳与鬓毛雕出。

江陵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⑤:出土24件40—50厘米的持戟俑,立于头、边箱交接处,面朝边箱,其他皆面朝头箱,南北两队,东西九排占于车后。

长沙南郊砂子塘西汉墓⑥:2件高28.4、26厘米,8件(残)彩绘立俑(据盗墓者口述此墓出大小木俑数十件。)

四川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西汉木椁墓⑦:3 件侍俑,出自前室,具体位置不详。其一为泥质褐陶;另二为泥质灰陶。118件约高27至58厘米的木俑分别出自东前边箱、西前、后边箱和中箱。均手制,部分有组装结构。100件尺寸70*70厘米左右的木胎漆马,身、尾分制后,榫卯扣合而成。29件尺寸50*25厘米左右的木牛。值得注意的是,同室出土陶俑、木俑、木马、木牛、房屋模型、经脉漆雕木人、木插俑等随葬品,其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差别,此现象为汉墓少见。

(二)西汉后期

四川绵阳永兴双包山一号西汉木椁墓⑧:2件,一高36.2厘米一高28厘米的木质侍俑,手制。似整木砍削而成。7件木马位于椁边。一类高72cm长71.4厘米,一类高112厘米长99厘米。随葬品以陶、漆、木器为大宗。同室既出陶俑又出木俑。相比较陶俑外轮廓线柔和、优美,木俑多直线,硬朗有力。

江苏东海尹湾汉墓M6⑨:2件高49厘米的持盾俑,2件高50厘米的武士俑,1件高51厘米的持铲俑,2件女侍俑,一高46厘米,另一高29厘米。同室出土随葬品较丰富,陶、木、铜、玉、竹材质器物均有发现,且制作精细。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网田童庄木椁墓⑩:1件出自足箱的女侍俑,木棺为整段楠木砍成,出漆器较多。

江苏江都凤凰河二十号墓11 :2件高高35厘米由整木砍削的侍俑。

成都凤凰山西汉木椁墓12 :共出土侍俑44件(坐20件,一般16—17厘米 ,最高23厘米,立21件,18—25厘米,全部出自内椁前室、后室及后壁内外椁间空隙处。另外有木马(残长62厘米、高32厘米),木牛(长43厘米、高24厘米)各一件,木猪7件。从图片推测应是整木雕刻。有无组装不详。

二、西汉楚地木俑造型形制及其特点

根据众多考察报告来看,西汉楚地木俑的名称多种多样,依据身份分有舞蹈俑、健身导引俑、奏乐俑,骑马俑等。按照具体动态分有站立俑、蹲踞俑,跪俑等。然而,受当时考古技术和历史条件的限制,考古简报中对木俑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称谓。鉴于此,笔者认为将扬州地区的木俑按内容分为人俑和动物俑两大类较为合理。

(一)人俑

西汉楚地的木俑造型在人物完整简练体型的基础上,抓住人体部位的形体特点,适度夸张变形,体现出了独特的审美情趣。例如江陵张家山汉墓M126,M127中的直立立俑,上身扁圆,下身细长。细腰、宽平地,未雕脚。整体圆润、体量感较强。雕塑与绘画的结合,即三维形体与平面形式语言的交汇使得朴实的木雕显得格外生动。此墓中的立俑雕出耳、鼻、口,墨绘眉目,而木片俑墨绘眉眼五官,朱绘上衣,大交袖。荆州高台汉墓中的木俑同样是这两种古老艺术样式的产物,多数为椭圆形头型,只雕出鼻、耳,绘眉目体型扁平,外轮廓流畅不滞,然后雕出衣纹,墨绘或朱绘衣缘等处。湖北云梦大坟头一号西汉墓中的木俑同样如此,俑平顶,身体近扁方状,头部略大,通天鼻,整体形体饱满,拙稚。我们或许可以这么认为:带有平面性的画线或色彩因简练的形体反衬出了立体的视觉感受,尽管我们清楚这只是一种假象。反之,三维立体的形体因概括简练的主管处理后,减少了视觉干扰,平面化的视觉体验与涂绘后的平面形式相统一。四川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西汉木椁墓中的人形木俑加深了笔者的认同,其木俑身体修长,着长衣曳地,整体呈端庄秀丽之态。其一通体施白粉,眉目、衣纹朱绘;另二施白粉,颈、衣纹朱绘,皆黑漆髹发。

(二)动物俑

动物题材是人类艺术永恒的话题,楚地人民对此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悠长传统,高超的青铜锻造技艺锻炼了楚地人民仔细观察动物们形体特征的习惯。这些出土的动物俑主要是马、牛,猪等家畜。木俑作为功能性物品,整木劈刻的手法能够快速的显现动物的生理特征,这类情况可见于四川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西汉木椁墓中的木胎漆马身、尾分制后,榫卯扣合,尖耳、突目线条强劲有力。髹黑漆嘴、鼻、耳、眼涂朱。我们可以发现,动态与神态同存的情况不多,或许制造者的目的性很单纯:将一块或几块木头指代一种动物并排除其他可能。可以看到四川绵阳永兴双包山一号西汉木椁墓中的木马形体处理得简练概括,古拙有力,鼻孔朱绘。此类造型手法特征可以说是楚地动物木俑造型特点的直接要素。

三、楚地西汉墓陪葬木俑发展规律及其成因

综合现有材料来看,楚地西汉陪葬木俑的发展过程有其必然性和一定的偶然性。它广泛流行于西汉初期,于西汉中期前后达到墓葬活动时使用率的顶峰。而在西汉晚期尽管仍有一些发展,但渐衰之势不可挽回,至东汉前期时少有发现。这一现象与楚地手工业传统及其传承,地域文化特征与自然环境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一)楚地手工业传统的影响

楚地西汉墓陪葬木俑的广泛流行,除了得益于政治的高度统一和经济繁荣外,发达的手工业技术与极度丰富的地域文化催生了形式各异,功能多样的木俑。楚地人民有大量在各种器物上进行涂绘的经验。大量的实物证明,楚地的工匠不但朴实的绘制鬼怪、动物纹样,而且在构制舞蹈、奏乐,射猎等场景时,运用生动的线条与色彩,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塑造。具体来讲,楚地精湛的青铜锻造技术丰富了三维立雕实物的生产经验,让后来居上的“整木切形”广泛应用于木俑的现象也并非无迹可寻。不仅如此,楚人还拥有细腻的纺织技术,其技艺之精湛可见于1982年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的战国时期丝织品,其成品的完成包含了布匹制造、丝绸织造以及刺绣工艺。这些楚地传统技艺是多数木质人俑得以显得生动的基础,20厘米左右高度的人偶身上的衣物相较于真人大小的来说,制作难度更大。可以说,精巧的艺术品的完成不是靠单一技术能够完成的,后世所展现的遗存需要充实的历史沉淀,而这一过程的完成者是这一地域人民长期实践的结果。

(二)地域的文化特征与自然环境因素

自战国晚期以来,就有“象人百万”的说法,这表明战国时期就有大量墓俑被生产。而“人偶”制作集中于三晋、齐国,楚国三家。楚地艺术品品质的呈现来源于文化氛围的长期熏染。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楚后族始迁中原,再迁江汉,方位均略处于东夷之西。楚公族墓葬头向从东”。这正反映出他们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根基。反映到木俑方面,楚地的木俑在形体上讲求简洁连贯,几何形体之间的衔接圆滑就势,整个俑型动态优美,神态逼真。这些木俑“存活”于各种各样的场景中,其物质属性是生死观念与地域特征结合下的必然选择。正如巫洪先生所说;“墓俑的材料具有超于自然雕塑媒材的文化价值,雕塑者对材料的选择反映了这种文化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木俑作为楚地西汉墓葬的重要陪葬品之一,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品质之高在全国范围来说也算翘楚。这与当时楚地社会发展状况及自然环境因素密不可分,对于我们研究楚地地区汉墓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题目:写实还是写意:西汉陶俑中的风格问题,批准号:YJC760123。

注释:

①江陵张家山汉墓M127M136[J].文物,1992(09).

②江陵张家山汉墓[J].文物,1985(01).

③荆州高台汉墓.荆州高台秦汉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④湖北云梦大坟头一号西汉墓[J].文物,1973(09).

⑤江陵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J].文物,1976(10).

⑥长沙南郊砂子塘西汉墓[J].文物,1963(02).

⑦四川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西汉木椁墓[J].文物,1996(10).

⑧四川绵阳永兴双包山一号西汉木椁墓[J].文物,1996(10).

⑨江苏东海尹湾汉墓M6[J].文物,1996(08).

⑩江苏连云港市海州网田童庄木椁墓[J].考古,1975(03).

11江苏江都凤凰河二十号墓[J].文物参考资料,1955(12).

12成都凤凰山西汉木椁墓[J].考古,1991(05).

猜你喜欢
楚地西汉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西汉
乡愁
浅谈楚地对屈原作品的影响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前生地主今生客 三生同听一楼钟
西汉名将周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