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楚地对屈原作品的影响

2017-05-22 17:46任情江海粼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神秘楚地自然

任情?江海粼

摘要:自古以来,楚国大地就笼罩着一股神秘的气息,它的山水草木都是充满灵性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楚国人们在这片充满特色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繁衍着。楚地为他们提供了生存的自然环境,又以其独特的环境影响着楚地人们的生活,甚至文学作品,战国时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是其中代表。楚国大地为屈原的创作提供了源泉,影响了他的作品与人生。

关键词:楚地;神秘;自然;愿望

法国的斯达尔夫人在她的《论文学》《论德国》等书中,将欧洲文学分为南北两大文化区域。早在2000多年前,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里面就提到了文学具有地域性。《文心雕龙》里称北方早起的《诗經》为“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是质朴的“训深稽古”之作,而南方后起的《楚辞》则为“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作”。南北文学在美学上存在着几乎相反的风貌。这种反差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文学的地域性,地域对文学的影响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响,它源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下的人文环境。

一、楚巫文化影响下的神话色彩

战国时期楚国的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荆楚大地。我国最早的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在唐代以前,我国的人口以及一些先进的文明都集中在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方,这与北方的地势,气候环境有关。而地处南方的楚国大地相对于繁华的北方,则显得落后与蛮荒。地理环境烙下了楚地给人们的印象,然而,在屈原的笔下却处处体现了他对楚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深切赞美,同时也正是由楚地的这种地理环境影响着他的创作,促成了他的成就。

地理环境是大自然为人类生存提供的基地,是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更为严重,因而,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成事在天”的观念,他们对自然更多的是崇敬。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屈原的作品作为南方文学的代表,在内容、意象以及风格上深深打上了楚地地理环境的烙印。

古时,由于认识的限制,人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寄托在神灵身上。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些都是迷信的行为,是不可信的。尽管这些做法在实质上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在心理上却为人们找到了依托。楚国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地方,它的神秘除了体现在它复杂低性能给人们造成的视觉效果外,同时也体现为它的巫术盛行。

神秘的楚巫色彩使人们提到楚国的文化艺术,他们的灵魂就会立即飞腾起来,楚国人一进入艺术的世界,神就与他们一起载歌载舞。在《离骚》中,使人目眩神迷的是出现在长诗里的无比神奇的神话世界。诗人从古代流传着的大量神话传说中汲取丰富的形象,然后通过自己奔放不羁的想象把他们组织起来,构成了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丽画面。清人王邦采在《离骚汇订》中将离骚分为三大段,其中第二大段是写诗人在想象中的追求与幻灭。在诗中,诗人的思想随神话的足迹四处遨游,在诗人的笔端,日神,月神,风神,雷师,以及凤鸟,飞龙,飘风,云霓都供他驱使,县圃扶桑,这些神话中的地方都是他所到之处,诗人通过想象,将自己与神话联系起来。

屈原代表作《九歌》本是上古时代的一种乐歌之名,被用来做屈原的这十一篇作品的名字。《九歌》是一种大规模的娱乐性歌舞,它与祭祀神鬼有关。例如,《湘君》《湘夫人》记录的是传说中的舜帝及其二妃的事,《河伯》写的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与其妻子洛水女神宓妃的恋爱故事。诸如此类的还有山鬼、云中君等,这些故事都是根据楚地地理特点想象出来的。

二、举世混浊水独清

楚地复杂的地形在视觉上给人们带来迷惑,也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更从人们思想上影响着一辈又一辈的人。楚地位于北温带地区,气候深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控制,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250到1750毫米之间,加之,其境内遍布河川、湖泊、溪流,汤汤流水与该地的作家发生了密切关系。

屈原的作品多次出现与水有关的事物,例如《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历来人们认为它取材于传说中的舜帝与尧的女儿娥皇,女英的故事,也有人认为湘君,湘夫人是一对湘水配偶神。无论哪种观点,毋庸置疑的是这两首诗都与湘水有关。诗中甚多提及与水有关的地方。如:故事情节的前章写了湘夫人经过一天追寻,驻足“北渚”(夕次于北渚),后章则写她降临于“北渚”(帝子降兮北渚)。在湘夫人追寻的过程中还提及到了洞庭,沅水,同时还将笔触放在江臯,江中,以及水中的白蘋,蛟龙等。

在屈原的笔下,涉及楚地水泽的地方可以说是随手拈来。作者对楚地的水是充满的特殊的感情的。他跋山涉水,用水来表达自己心中最真切的想法。《史记屈原列传》里面记载,屈原最后一次被放逐时,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问之,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行至汨罗江,打算用死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屈原对水的崇尚之情。在他眼中,周围的一切都是昏暗的,只有自己的心才是最清明的,既然为世俗所不容,何不清清白白地离去。他离开人世的方式是跳江,他既不愿意与浑浊的现实社会同流合污,想必也不愿意被其他事物所污染。于是他选择了跳江,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澄明清白。

三、香草美人明心志

植物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元素,它可以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同时还影响到人们的精神活动领域。人们通过植物,经过主观的加工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感情。楚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利于植物的生长,更为屈原的作品注入植物的独特魅力。在屈原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植物之名,他将这些植物比作美人,赋予这些植物美好的形象。他对植物的喜爱使他不由自主地将它们用进自己的作品中,还融入了自己深切的感情。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爱国诗人,他一心为楚国的命运着想,并打算全身心地奉献给楚国。但是,君主的昏庸,世风的沉沦,黑暗的现实遮蔽了他寻找光明的路,现实的失望与打击使他感到苦闷,同时又激起他寻找明君贤臣的愿望。他不便直言,于是,借助于香草美人来叙说自己的愿望。在诗的一开始,他便用“申椒、菌桂”比喻明君,后来又用“兰蕙”比喻志同道合的人。总之,这样的例子在《离骚》中比比皆是。

除了对香草美人的颂扬外,屈原还曾对其他植物做过细致的描写。在他的《橘颂》中,他又转而颂起橘来了。作品中是这样叙说的“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又云“独立不迁,岂不喜兮”,这是在说橘是南国的忠臣者也。关于橘的故事在《晏子春秋》里还曾提到过,晏子曾说:“橘生淮南而为橘,生于淮北而为枳。”橘具有不迁不涉的品格,屈原在拿橘自比,用橘的品行坚定来比喻自己对祖国的忠诚、至死不渝。

自古以来,南国楚地就是给人一种充满神秘与幻想的地方,辽阔的薮泽,汪洋浩瀚的江湖,钟灵毓秀,似乎特别使人赋予幻想和善于深思。因此,南方的文人们,往往神驰于八表之外,思入遽古之初,不受任何空间时间的限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极具特色的地方,使屈原伸手影响,并使之坚定了为楚国献身的决心。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褚斌杰.诗经与楚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毛庆.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4]周晓琳,刘玉平.空间与审美[M].人民出版社,2009.

[5]金开诚.屈原楚辞研究[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6]刘洪涛.湖南乡土文学与荆楚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神秘楚地自然
乡愁
选美大赛“神秘”选手:为了病危继父我来跳支舞
“神秘”中企收购德国机场或夭折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