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普赛尔戏剧音乐歌曲分析

2016-05-14 02:06任丹苏鸣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6期

任丹 苏鸣

摘 要:本文分析讨论的这首歌曲,选自亨利·普赛尔的戏剧音乐《亚瑟王》,其音乐旋律舒缓、悠扬,结构为起承转合式的一段体乐段,作曲技法严谨。本文中,笔者从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况、作品本体分析、演唱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剖析与探讨。

关键词:戏剧音乐;歌曲分析;演唱技术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064-01

一、基本概况

歌曲《最美的小岛》(Fairest Isle)选自普赛尔1691年创作的“半歌剧”《亚瑟王》(King Arthur)。又名《英国名人》。普赛尔在这部剧中对旋律的想法和实施都特别令人满意,其中很多场面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普赛尔那极具独创性的能力。

故事讲述了亚瑟王与肯特王奥斯瓦尔德的多次交战后,最终得以取胜。并允许撒克逊侵略者离开岛屿。其间亚瑟王的胜利也有默林的功劳。当亚瑟与奥斯瓦尔德都爱上了康瓦尔的盲女埃美琳时,默林还指引了爱情。全剧共分五幕,简要剧情如下:

第一幕,场景是在撒克逊的兵营,座垫上放着沃登、索尔、以及弗莱亚三位神明。其前面有三个自愿作为向神明们献祭的士兵。这一幕有战斗交响曲,英国歌曲,以及合唱《有胆就来吧》等。

第二幕,奥斯瓦尔德的魔术师的魔怪们企图把英国人引入邪路,而被默林的魔怪阻止了这一切,使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这一幕有牧童的歌曲,牧羊女的歌曲,号角舞曲。

第三幕,布景变为冬天,场景中穿插着发抖的歌曲,和合唱。随着丘比特以温暖的爱情的力量驱走寒冬时,歌声渐渐停下来。

第四幕,亚瑟在中了魔法的树林中,迷上了从小溪中浮现出来的海妖·……

最后一幕,也是最感动观众的一幕,爱国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在埃美琳被俘虏后,随着奥斯瓦尔德的命令,让埃美琳看雾景以显示力量。这里的雾景是当时大众所钟情的tragedies lyriques(即抒情悲剧)。

由于文献的缺乏,未能找到《亚瑟王》的完整乐谱,在上述的分析中未能做到精细,深为歉意,也希望有能之人得以继续挖掘。因为这部戏剧里有很多迷人的旋律,值得深究。

二、作品本体分析

此曲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起承转合式的一段体乐段,。降A大调,拍子是非常舒缓的四分之三拍子,速度为Moderato,grazioso。

这种起承转合式的结构形式在当时的西方并不常见,作曲家用独特的创作手法深刻的描绘了小岛的迷人。即使因为文献的有限,笔者大胆推断,这种技法是作曲家为了强调作品中某些中东地方的事物,因为这种结构类型与中东地区的技法很相似。

全曲比较明显地采用了两种动机,分别为 和 。

区中大量地使用了倒影技法,如第五小节、第七小节、第十三小节等。

三、歌词分析

歌曲为两段歌词,是一种分节歌形式。通过仔细朗诵几遍歌词后,我们不难看出歌词的韵脚为:ing ove ion ty,因此,这几个地方的发音需要相当的准确、精确,力求将歌词的味道演绎到位。

四、演唱技术分析

亨利·普赛尔将歌曲《最美的小岛》拍子定为3/4,速度定位于Moderato,grazioso。此曲旋律歌唱性、连贯性很强,演唱时要注意气息和声音的连贯,乐句与乐句之间要衔接得当。

音乐一出来时,要求伴奏与人声以p的力度进行,演唱者的气息需要控制得非常到位,音色的把握要准确恰当,要尽量在音乐一出来的第一个音符处就抓住欣赏者的注意力。在第三乐句处,需要以mf的力度进入,情绪上需要注意与第一、第二乐句形成一定的变化。

同时在整体把握歌曲时,还应注意节奏的摇摆性,音量的控制上还需要具有一定得张力。在每一处旋律倒影出现时,音色上要注意细微的变化。

总之,亨利·普赛尔的戏剧音乐作品进一步促进了17世纪巴洛克音乐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他那种比较严谨的和声进行,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后来古典主义音乐的那种功能进行的缩影。无论从美学角度讲,还是演唱角度说,他的戏剧音乐作品为我们后辈带来了极大地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哈钦(英),刘若端(译).珀塞尔[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

[2]贾棣然,王洪敏(译).珀塞尔歌曲40首[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

[3]李秀军.西方音乐史教程[M].长春:吉林音响出版社,2001.